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2篇
  2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颜清上  王连铮 《大豆科学》1996,15(4):345-352
本文从大豆-大豆孢囊线虫相互关系、大豆抗性的生化基础和遗传本质三个方面对大豆抗孢囊线虫的基础研究作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32.
33.
中黄20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1991年以遗-2为母本,Hobbit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01年通过天津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通过北京市和辽宁省品种审委员会审定.2002年12月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34.
大豆诱变育种及“龙辐73—8955”突变系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几年来在诱变育种的研究中,先后选育出一些早熟、荚密、丰产、籽粒品质优良、抗逆性较强的大豆新类型。其中Co ~0γ—1.0万伦辐照“丰山一号”后,决选出龙辐73—8955突变系,较原品种早熟3—5天、秆强、荚密、耐轻盐碱,在垧保苗15万株的情况下,一般可获200—250斤/亩的产量,肇东县确定为后备品种。 突变系的选育过程中,观察到辐射处理当代,种子的出苗率、植株存活率有随剂量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幼苗生长,植株发育均受不同程度的抑制。辐照种子后,对改变成熟期,改进籽粒性状有明显的诱变效果;对增加秆的强度,提高产量也有良好的综合引变效果。出现茸毛,结荚习性,叶片大小、形状等变异,扩大了大豆种质来源。为提高诱变效率及选择机率,应深入研究诱变的处理方法;不同理化因素的诱变特异性,以及当代植株类型与后代有益变异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35.
利用高油大豆和高产大豆进行杂交,专门配制高油组合,同时大量分析了亲本、杂交后代、辐射后代和品系的含油量,早代测产并在高肥水条件下进行多点鉴定。与此同时,在海南岛进行繁育,加快了育种进程。分析了1168份材料的含油量,表明含油量呈常态分布,离中越远样本越少,含油量在18.50%~19.00%的材料最多,占13.20%。育成的新品种中黄20(中作983)含油量3年平均达23.50%,2002年辽宁、北京和天津品种审定委员会已审定推广,2003年2月经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此外,我们还育成一大批高油大豆品系,正在参加各地的试验。  相似文献   
36.
大豆基因转移高蛋白受体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致瘤,从大豆属三个种的蛋白质含量不同的627份种质资源中,筛选出致瘤材料223份。其中蛋白质含量在43.00—45.52%的栽培大豆(Glycine max)品种4份;蛋白质含量在44.00—49.55%的半野生大豆(Glycine gracilis)类型23份;蛋白质含量在48.00—51.79%的野生大豆(Glycine soja)类型19份。通过组织培养,从瘤组织中得到了脱菌的愈伤组织。生化检测表明,3个种的大豆瘤来源的部分愈伤组织含有T—DNA。并通过液体培养,建立了含T—DNA的细胞系。现已培养50多代,胭脂碱合成酶基因仍然稳定地整合在大豆基因组中,其染色体数为2n=40,表明是含T—DNA的稳定的细胞系。为基因转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T_1质粒作为植物基因工程的载体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它的载体功能是通过擦伤感染致瘤的过程进入植物细胞来实现的,因此,通过致瘤反应筛选出理想的受体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对大豆属的致瘤反应曾作过一些报道,为了充分利用我国大豆的丰富资源,选育出高蛋白品种,我们进行了基因转移的高蛋白受体系统的研究,本文报道这些研究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37.
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新缘关系概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兴国  王连铮 《大豆科学》1995,14(3):214-220
黄淮海地区育成大豆品种的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70.6%的品种分别归属于齐黄1号、莒选23、新黄豆、徐豆1号、58-161、晋豆1号、晋豆4号、科系8号、滑县大绿豆、商丘7608等20个骨干系谱与小系谱。其中,有61.9%的品种分布在前5个骨干系谱中。105个品种的细胞质来自干做为母本的莒选23、齐黄、号、山东四角齐、58-161、徐豆、号和科系8呈,占育成品种的47.5%。96个品种的细胞核来自  相似文献   
38.
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遗传改进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遗传改进的明显趋势是每英粒数增多、每节荚数增多、英比提高、分枝数减少、茎秆增粗、抗倒伏能力增强、粒型增大、单株粒重提高,脂肪含量增加、株高、节数、节间长度,生育期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蛋白质含量没有明显改进,产量的遗传改进幅度为1.2-2.5%。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粒重、脂肪含量、荚比、每荚粒数、主茎荚数、每节荚数、三、四粒荚数、百粒重、茎粗、节数、生育期与产量正相关或显著正相关。聚  相似文献   
39.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40.
大花药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兴国  王连铮 《大豆科学》1995,14(4):349-354
如何提高拉种效率和愈伤组织质量,通过外源激素来调节内源激素,使愈伤组织处适合分人的状态。研制专用培养基,筛选敏感性基因型等,是大豆花药培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本文从取材、细胞学研究、培养基改进、基因型筛选和植株分化等几个方面,回顾了20多年来大豆花药培养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目的在于促进大豆花药培养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