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4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河南省优质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河南省优质麦发展概况1.1优质麦育种及引种自80年代中期开始,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大、郑州市农科所、内乡农科所等单位相继开展了优质麦品种选育工作。进入90年代,先后培育出豫麦14号、豫麦23号、豫麦28号等面包小麦新品种,又引进优质麦PH82-2-...  相似文献   
22.
小麦不同品种缺苗断垄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缺苗断垄对小麦产量及其三要素的影响,在大田状态下选择不同品种不同断垄程度小区进行调查,并对断垄率、籽粒产量及其三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缺苗断垄引起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穗数减少,随着断垄率的增加,穗数逐渐减少,产量逐渐降低,产量降低幅度小于断垄率的增加幅度,在断垄率为12.00%~45.44%的情况下,产量降低幅度为9.03%~28.68%;在断垄率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品种的减产幅度基本一致。对于豫麦49,断垄引起的产量降低,主要从穗数和穗粒数上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对于周麦16,断垄引起的产量降低主要从穗粒数上得到一定的补偿。  相似文献   
23.
小麦施用多效唑的方法及效果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 小麦应用多效唑(MET)的效果各地反应不一,对其应用前景的看法也不一致。为此,我们于1990—1991年在全省六个点(临颍、漯河、濮阳、洛阳、鹤壁、太康)布置统一试验,进行了小麦应用多效唑效果及施用方法的研究,获得了初步结果。一、试验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12个处理:①不施多效唑;②冬前每亩土施多效唑30克(有效成分,下同);③拔节前10天每亩土施多  相似文献   
24.
对磷肥的研究,原河南省农业试验场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就已经开始。1958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后,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有关磷肥的研究工作,在全省大范围、大规模,多课题地开展起来。许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室内、田间测试与广大农村的田间试验、大面积示范相结合,研究的广度和水平不断拓宽、提高,并及时指导了生产。现根据已收集到的资料,对全省30年来有关磷肥的主要研究成果加以概述,以便在生产中更好地推广应用,也有助于认识我们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5.
砂土、砂壤土强筋小麦保优增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豫东砂土和砂壤土生态类型区生产出品质达到国家标准的优质强筋小麦,在现行的生产、生态、技术条件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在等氮量的试验条件下,于拔节期和孕穗期2次追施氮肥,结果表明,砂土地强筋小麦比对照增产23.2%;砂土地强筋小麦在拔节期一次重追尿素225kg/hm2,籽粒粗蛋白质含量提高2.55个百分点,提高22.3%,湿面筋含量提高5.2个百分点,提高21.5%,面团稳定时间增加11.2min,弱化度由61降到12,如果把追氮时期再适当后移,其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又有所提高,弱化度又有所降低。由此说明,生育中后期追氮是提高砂土地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措施。另外,应用新型增优剂对改善砂土、砂壤土地强筋小麦品质有一定作用,尤其对面团稳定时间的延长有较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为进一步提高黄土丘陵早区的作物产量,在重视农家肥料的同时,如何合理施用化肥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着重论述我省黄土丘陵干旱区褐土的土壤氮、磷及主要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及其转化运行规律,提出化肥施用的意见,供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27.
河南省小麦产业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河南省总耕地面积693.33万hm^2,常年种植小麦486.67万hm^2左右,约占全国小麦面积的1/4,年产量占全国总产的24%左右,每年提供的商品小麦约占全国的25%~30%,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河南小麦的三个第一(面积第一,总产第一,提供商品粮第一)。河南省历届省委、省政府对小麦生产和科研都十分重视,加上中央有关部委的  相似文献   
28.
河南省2005年春季麦田管理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4年麦播时由于底墒充足 ,天气适宜 ,河南省部分麦田播期偏早、播量偏大 ,加上 12月中旬之前气温偏高 ,全省小麦生长普遍较快 ,导致冬前旺长面积偏大 ,12月下旬以后 ,气温急剧下降 ,低温程度和持续时间为历史少有 ,致使早播麦田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针对这种情况 ,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到驻马店、周口、新乡、安阳、许昌、郑州等市、县 ,对全省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麦田进行了多点考察、研究 ,并与当地技术人员一起认真分析、讨论 ,提出了“春季麦田管理必须分类管理 ,区别对待”等管理措施 ,现综合归纳如下。1 严重…  相似文献   
29.
不同农艺措施对强筋小麦产量及品质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5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强筋小麦的播期、基本苗、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等5项农艺措施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及其交互作用;建立了产量、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和弱化度等7个目标性状的数学模型;实现7 500 kg/hm2以上产量水平、品质指标达国家强筋小麦二级以上标准的最佳农艺措施方案为:播期10月6~7日,基本苗104.8~106.8万/hm2,施氮(N)量294.9~308.0 kg/hm2,施磷(P2O5)量139.2~152.2 kg/hm2,施钾(K2O)量180.1~200.3 kg/hm2;经在同样生态类型区45.9 hm2麦田示范应用,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30.
根据1981-2013年河南省(国家黄淮南片)审定的小麦新品种的产量及成产三因素变化情况,简要论述了小麦新品种培育与小麦栽培技术的关系,指出河南省小麦新品种已具有较高生产能力,但大田生产因生产条件限制和栽培技术不配套而未能发挥新品种的生产潜力。提出了河南省小麦生产应当进一步重视栽培配套技术,打破春节过后即追肥浇水的传统习惯,认真抓好整地质量,强化生育中期肥水管理两项关键技术的推广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