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0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203篇
林业   188篇
农学   113篇
基础科学   208篇
  266篇
综合类   1088篇
农作物   101篇
水产渔业   122篇
畜牧兽医   483篇
园艺   153篇
植物保护   66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91.
目前亳州中药的共享物流平台构架层级划分混乱,导致物流资源的调配效率很低,为此构建基于信息快速读取方法下的亳州中药共享物流平台.应用信息快速读取方法 ,对共享物流平台架构的层级进行划分,构建共享物流平台架构,该架构包含应用层、用户层、表现层以及数据层和感知层.整合共享物流资源信息,共享亳州中药物流资源信息.通过平台运作剔...  相似文献   
992.
不同氮营养冬小麦冠层光谱红边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利用FieldSpec FR2500光谱仪测定了不同氮素处理冬小麦冠层光谱,分析其红边特征变化规律及与农学成分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波长550 nm、680 nm、980 nm、1100 nm与350~680 nm和750~1100 nm可作为氮素营养诊断的敏感特征点与波段范围。随着施氮量的提高,拔节期、抽穗期以及灌浆期的红边位置(REP)、红谷位置(Lo)与光谱反射率一阶微分极大值(FD_Max)均增大,红边宽度(Lwidth)则有减小的趋势。总体上看,施氮与无氮处理在整个生育期均存在较大差异,施氮处理之间差异较小。冠层反射光谱的红边位置、红谷位置、随生育期向长波方向移动,呈现红移现象;从抽穗期开始逐渐减小,呈现蓝移现象。冬小麦红边参数中红边位置与农学组分之间的相关性优于其他参数,除与地上部生物量正相关显著外,与叶面积指数、叶含水率、叶绿素含量、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叶鲜重、叶含氮量均呈正相关且达到极显著水平。红谷位置则与叶面积指数、叶含水率、叶绿素含量、叶鲜重以及SPA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蛋白呈显著正相关。红边宽度与叶面积指数、叶含水率、叶氮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叶鲜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反射率一阶导数极大值与叶面积指数、叶含水率、叶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含氮量极显著负相关。通过红边参数与农学组分稳定良好的数学关系,可以对农学组分进行预测估算。  相似文献   
993.
王磊  白建  黄素珍 《当代畜牧》2005,(10):43-46
为了提高酸奶的营养价值,从复合型方面来考虑,通过将核桃、蜂蜜以及草莓三者通过排列组合按不同的比例来配制,所用的菌种恒定,接种量、稳定剂的用量及发酵温度、pH值不变,只是改变任两者或三者的比例来调整风味和口感。最后对产品的感官及理化指标分析得出结论:在100mL酸奶中,加入2.2g核桃、2.5g蜂蜜、2.8mL草莓,结果无论是内在风味还是营养价值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4.
稻茬晚播小麦生育特性及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升稻茬晚播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产量潜力,研究总结了稻茬晚播小麦的生育特性以及筛选适宜的品种、适当增加密度、合理施肥和加强田间管理等配套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以此来应对其生育阶段的不利因素,从而使稻茬晚播小麦稳产甚至增产,为豫南弱筋小麦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5.
以野生黄伞菌株为试验菌株,经过人工驯化,获得昆野黄伞04-1菌株,对该菌株采用菌袋覆土仿野生栽培和日光温棚菌袋覆土与蔬菜立体栽培2种模式,开展其优质高产标准化栽培体系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驯化成功的昆野黄伞04-1菌株的生产性能优于已有的栽培用菌株丹东黄伞818,菌袋覆土仿野生栽培模式和日光温棚菌袋覆土与蔬菜立体栽培模式的生物学效率均高于当地菇农已有模式的生物学效率,其中以日光温棚菌袋覆土与蔬菜立体栽培的生物学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996.
韩晨静  王磊  王琦  张宏宝  张琮  周继磊  董合忠 《核农学报》2019,33(12):2492-2498
为揭示轻度遮阴提高牡丹种籽产量和品质的生理机制,明确最佳遮阴时间,以凤丹牡丹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遮阴处理下叶片的瞬时净光合速率(Pn)、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叶绿素含量(Chl),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和脯氨酸(Pro)的积累,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轻度遮阴下,油用牡丹叶片Pn在70 d前低于对照,70 d后高于对照,平均较对照提高16.7%;Pmax仅在56 d时较对照降低6.5%,平均较对照提高78.1%;Chl含量始终高于对照,平均较对照增加63.1%;H2O2、MDA、Pro的积累均低于对照,且平均分别较对照降低25.2%、22.9%、19.0%;整个过程中,与对照相比,CAT、POD、SOD活性平均增加11.4%、19.5%、12.5%,IAA、GA3含量平均增加25.1%、6.0%,ABA含量平均降低9.6%。中度遮阴下,Pn仅在成熟期高于对照;重度遮阴下,Pro的积累始终高于对照。综上所述,在缓慢生长期和成熟期改善叶片光合性能、延缓叶片衰老是轻度遮阴提高牡丹籽产量和品质的生理学基础。本研究结果为油用牡丹最佳遮阴时间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究泗稻15号最优栽培技术,发掘品种高产潜力。[方法]采取多重种植方式和不同氮肥运筹,考察泗稻15号在不同栽培条件下的发育动态和产量构成。[结果]机插秧种植时泗稻15号产量水平较高,易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氮肥运筹方面,适当提高氮肥投入,有效促进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总颖花量的增加,实现高产;基蘖肥和穗肥运筹比例为6∶4时,满足前、后期水稻生长所需氮元素,保障足够的有效穗数和后期充足的干物质积累,籽粒灌浆充实,实现高产。[结论]该研究可为泗稻15号的推广提供科学的栽培依据。  相似文献   
998.
毛妙  张欣  王磊  肖兴基  王辉  李辉信  焦加国  王霞 《土壤》2019,51(4):698-707
为了明确有机种植对土壤动物的保护作用,在2013—2014年期间,对全国范围内的9个样点的有机种植和常规种植模式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进行比较研究。在本次调查中,共发现土壤动物30目,其中大型土壤动物鉴定出20目,其中地表层19目,土壤层16目。总体而言,从数量上和类群上来看,有机种植模式下土壤动物(5.9×10~5头/m~2,7目)显著多于常规种植(4.3×10~5头/m~2,5目)。从多样性指数上来看,密度–类群指数(DG)有机显著优于常规,而香农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优势度指数(C)在有机和常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土壤动物数量与土壤肥力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9.
为探究不同水土保持树种对土壤侵蚀的调控机理,以广泛分布在辽西低山丘陵区土石质山坡的荆条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荆条植被覆盖度,选取3种不同株密度荆条样地,采用室内土壤理化分析测定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土壤性质指标,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密度荆条下的表层土壤抗蚀性。结果表明:荆条对土壤物理性粘粒形成的促进作用高于草本植物,但株密度对其影响不大;随着荆条株密度增加物理性砂粒含量增加,荒草地显著大于荆条样地,说明荆条的土壤质地更为黏重;土壤大粒径团聚体的稳定性随着荆条株密度的增加变得更好;不同荆条株密度的土壤物理性粘粒含量大于荒草地,呈显著差异,但不同样地间(0.001mm、0.001~0.01mm)土粒没有显著性差异,随着荆条株密度增加,物理性砂粒含量增加,荒草地显著大于荆条样地;大团聚体分散总量为YD小YD中CGYD大,且随着荆条株密度增加,土壤的改良进程更快,而荒草地对土壤的改良强度小于荆条;0.25mm水稳性团粒含量、0.5mm水稳性团粒含量、0.25mm团聚体破坏率和0.5mm团聚体破坏率是影响土壤抗蚀性的主要因素。土壤抗蚀性强弱为YD大CGYD中YD小,且存在一个荆条株密度阈值,使荆条土壤抗蚀性与荒草地相等。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9种植物秸秆(花生、油菜、芦苇、大豆、红薯、芝麻、棉花、小麦、水稻秸秆)纤维理化特性的差异,以及其替代天然植物纤维增强木塑复合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对9种秸秆纤维进行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XRD)分析,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表面微观结构。[结果]9种秸秆纤维红外光谱曲线基本相似;芦苇、油菜和棉花秸秆峰值较高,结晶度较高;芝麻和油菜秸秆抗吸湿性能高于其他7种植物秸秆材料,而小麦和水稻秸秆抗湿性差;9种秸秆纤维微观结构差异较大,芦苇、水稻和小麦秸秆长径比较大。[结论]在9种秸秆纤维中,芦苇和油菜秸秆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小麦、水稻和芦苇秸秆具有较高的长径比以及较低的阻湿性,这些优异的理化特性都为秸秆纤维增强制备木塑复合材料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