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7篇
  78篇
综合类   99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液培条件下pH和镁锌硼对莴笋的营养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液培试验表明,镁、锌、硼对莴笋生物产量的正效应以Mg(100mg/L-200mg/L),Zn(20mg/L-50mg/L),B(10mg/L-20mg/L)为最显著,增量达30.8%-125.6%。在3个pH中,以pH6生物产量最高;3关於归中硼的增产幅度最大。不同pH条件下莴笋镁、锌、硼含量与施用水平呈显著或极在相关;氮、钾养分含量与生物量变化趋势一致,磷含量变化较小。高产莴笋植株N/P比为8.70-10.05;N/K比为0.66-0.86;K/P比为11.30-14.96。  相似文献   
62.
为进一步阐明钾对镉污染土壤上大白菜的品质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2 种镉污染土壤不同钾肥用量对大白菜生长、生理特性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白菜地上部及地下部鲜重在低镉胁迫下分别下降2.6%和19.8%,在高镉胁迫下分别下降7.1%和45.5%;低镉胁迫下,土壤增施钾肥后大白菜地上部鲜重提高0.3%~34.0%,地下部鲜重降低1.2%~7.4%;高镉胁迫下,增施钾肥后大白菜地上部鲜重无明显变化,地下部鲜重显著提高41.8%~87.3%。低镉胁迫大白菜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 含量略有升高,增施钾肥后,叶绿素a 含量显著升高,叶绿素b 含量变化不大;高镉胁迫大白菜叶片中叶绿素各含量明显降低,增施钾肥后,叶绿素各含量变化不大。低镉胁迫大白菜叶片中抗氧化系统酶(CAT、SOD、POD)活性增强,高镉胁迫大白菜叶片中各抗氧化系统酶活性降低,2 种镉污染土壤增施钾肥各种酶活性呈增强趋势。镉污染土壤增施钾肥能有效提高大白菜叶片中维生素C、还原糖的含量,并促进游离氨基酸转化为粗蛋白。镉胁迫大白菜叶片中重金属镉、砷含量显著升高,铅、铬、汞含量均有效降低。结果表明,镉污染土壤上增施钾肥能有效提高大白菜品质,特别是降低大白菜叶片中各种重金属的含量,低镉胁迫下最佳施钾浓度为200~400mg·kg-1,高镉胁迫下最佳施钾浓度为400~600 mg·kg-1。  相似文献   
6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锌、镉单一及复合污染对重金属蓄集植物黑麦草生长、叶绿素、抗氧化酶活性、锌及镉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锌、镉及复合污染对黑麦草生物量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锌、镉及复合污染均明显降低了黑麦草叶绿素含量,提高了叶片POD、SOD的活性。黑麦草吸收的锌、镉主要集中在植株地上部。以锌、镉复合污染的处理植株抗氧化酶POD、SOD活性最强,对锌、镉的吸收量最大,其地上部锌、镉含量分别达到(3108.72、73.97mg/kg)。黑麦草存在作为土壤重金属锌、镉复合污染植物修复材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64.
采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重庆吴滩镇土壤中重金属Pb的空间变异特性结果表明,该区土壤重金属Pb具有显著空间结构性特点,小尺度明显受施肥、作物和管理水平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且空间分布无明显变化规律;而中尺度具有一定渐变性分布规律。受耕作管理措施和酸性有水环境因素影响,水稻土中Pb含量明显高于紫色土。该区土壤中Pb含量低于国家1级标准的占29.79%,低于国家2级标准的占70.21%,其中属轻度污染的占49.16%,中度污染的占21.05%。  相似文献   
65.
在重庆蔬菜基地选取30个不同肥力水平的试验田,通过莴苣大田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不同产量水平莴苣氮、磷、钾养分吸收特征和养分效率。结果表明:同一产量水平莴苣养分的平均含量和平均吸收量均表现为钾氮磷。不同产量水平的莴苣氮、磷、钾养分含量差异均不明显,受产量影响各养分吸收量差异较大。莴苣氮、磷、钾养分的平均吸收量范围分别为17.9~81.9、2.15~11.3和21.4~129 kg·hm-2,吸收比例范围为1.00∶0.12∶1.20~1.00∶0.14∶1.58。莴苣低产水平氮、磷、钾的吸收变异均较大,其中钾的变异最大(61.50%),氮的吸收最稳定,磷次之,钾的吸收最不稳定。低产水平莴苣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率均最高。各产量水平中,磷的农学效率最高(49.4~99.2 kg·kg-1),表观利用率最低(6.6%~12.5%)。高、中、低产量水平地力贡献率顺序为82.3%59.7%30.1%。各产量水平氮、磷、钾肥料生理效率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66.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非包膜缓释复合肥(SRCF)、包膜缓释复合肥(Multicote)和普通复合肥(CCF)对水稻植株生长和氮素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盆栽试验施用SRCF的水稻茎叶重、根冠比、含氮量、对肥料氮的吸收量和利用率与Multicote处理的相应指标较为相近,明显优于普通无机复合肥,这表明SRCF的氮素养分具有缓慢释放性能,并能满足水稻不同生长期的氮素需要。  相似文献   
67.
尿素与复合氮肥增效剂配施对水稻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15N-尿素进行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了复合氮肥增效剂用量、尿素与复合氮肥增效剂配施对水稻生长、籽粒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用量(施氮量的20%)的复合氮肥增效剂能显著促进水稻幼苗生长发育;尿素全量配施复合氮肥增效剂不影响水稻生长,能显著提高水稻植株Ndff%、氮吸收总量,氮素利用率和^15N的吸收量,尿素减量5%~15%(即减少施氮7.8~23.7kg/hm^2)配施复合氮肥增效剂基本上不影响水稻生长、籽粒产量和吸氮总量,能显著提高氮素的农学效率、生理效率和氮素利用率;植株吸氮总量、净吸收氮量和^15N总吸收量与不施增效剂的处理相当或有所提高。尿素减量达30%以上配施复合氮肥增效剂,对水稻植株生长和氮素吸收利用产生明显不利影响。尿素与施氮量20%的复合氮肥增效剂配施,不影响大田水稻植株生长和单季产量,能提高氮素利用率,节省氮肥投入达15%。  相似文献   
68.
平衡施肥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以酸性菜园土为供试材料,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平衡施肥对生菜产量、养分形态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土壤上平衡施肥明显提高生菜产量,各处理间达到极显著差异(F=19.68>F0.01=5.65),增幅范围为12.1%~27.6%,增产序列为NP2K1>NP1K2Mg>NP1K2PP>NP2K2>NP1K2MgZnB>NP1K2>NP1K2RM,在低钾时增磷、高钾时增镁可提高生菜产量。与CK相比,NP1K2MgZnB处理的维生素C含量降低7.9%,其余各处理维生素C含量提高5.6%~8.3%。NP2K2和NP1K2Mg处理对生菜氨基酸含量影响较大,较CK增加15.8%和17.5%,其余各处理的影响不明显。各处理对生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不一致,NP1K2处理提高了17.0%,P1K2RM处理为显著降低了12.5%。各处理中以NP1K2RM对生菜产量及品质的效果最佳,均有提高。生菜各营养元素形态分别以蛋白氮、非蛋白磷和非蛋白钾为主。NP1K2处理明显提高蛋白态的氮磷钾含量。  相似文献   
69.
为了解成都平原水稻土重金属含量状况和潜在的生态风险,选取成都平原北部水稻土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采集了158个表层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中pH值和Cd、Cu、As、Hg、Pb、Cr、Ni 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以20世纪80年代测定的成都平原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为评价标准,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研究区域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水稻土Cd、Hg、Ni、Cu、Pb、Cr和As平均含量分别为0.709、0.187、32.08、34.12、31.52、82.13 mg/kg和7.25 mg/kg;Cd、Ni、Cu和Hg 4种重金属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Ⅱ级标准值样本比例分别为87.34%、8.23%、3.80%和3.80%,Cd含量超标严重。7种重金属元素变异系数幅度为18.35%-49.03%,由大到小依次为Cd、Hg、Cu、As、Ni、Cr、Pb。75.32%的样本达到中度或较强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区域整体表现为中度潜在生态风险(RI平均值为198.65),Cd和Hg为高生态风险元素,对潜在生态风险贡献率分别为62.27%和20.78%,As、Pb、Cu、Ni、Cr为低生态风险元素;风险概率图显示城区周边和绵远河沿线的潜在生态风险等级较高。因此,成都平原水稻土农业生产中应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控农产品Cd和Hg污染。  相似文献   
70.
不同钾肥对甘蓝产量、品质和营养元素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金珂旭  王正银  樊驰  刘辉  何德清 《土壤学报》2014,51(6):1369-1377
选择重庆地区适宜栽培的甘蓝品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种类和用量钾肥对甘蓝产量、品质和营养元素形态的影响,为无公害甘蓝生产确定合理的施钾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施钾处理甘蓝生物产量和商品产量均显著提高(增量为4.3%~20.2%),两种钾肥均以中量水平(K2)增产最显著,但相同用量下钾肥种类间增产效果无显著差异,从肥料成本看以氯化钾更优。各处理均提高甘蓝氨基酸含量,以低量硫酸钾最优,增幅达56.9%;除中量氯化钾提高甘蓝维生素C含量6.8%外,其余处理均降低维生素C含量;各处理对甘蓝硝酸盐含量以降低为主,以高量硫酸钾降幅最大达12.3%;钾肥对甘蓝还原糖含量表现为提高,且以低量氯化钾最优。各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甘蓝矿质元素含量(Zn除外)。甘蓝各营养元素形态中,均以非蛋白态为主。不同钾肥处理蛋白氮含量与氨基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820),蛋白磷与氨基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非蛋白磷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氮、磷素形态相比,不同钾素形态与甘蓝品质间关系更为密切,其中全钾、蛋白钾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综合各指标效应看,甘蓝适宜钾肥种类为氯化钾,且以中量施钾水平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