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926篇
  免费   1722篇
  国内免费   2781篇
林业   6229篇
农学   3953篇
基础科学   4940篇
  3737篇
综合类   29079篇
农作物   3620篇
水产渔业   2562篇
畜牧兽医   16783篇
园艺   5602篇
植物保护   1924篇
  2024年   498篇
  2023年   1679篇
  2022年   1453篇
  2021年   1426篇
  2020年   1735篇
  2019年   2506篇
  2018年   2564篇
  2017年   1385篇
  2016年   1653篇
  2015年   1755篇
  2014年   4154篇
  2013年   3031篇
  2012年   3243篇
  2011年   3402篇
  2010年   3341篇
  2009年   3559篇
  2008年   3260篇
  2007年   3109篇
  2006年   2882篇
  2005年   2713篇
  2004年   2617篇
  2003年   2358篇
  2002年   2117篇
  2001年   2070篇
  2000年   1855篇
  1999年   1735篇
  1998年   1653篇
  1997年   1584篇
  1996年   1503篇
  1995年   1413篇
  1994年   1366篇
  1993年   1261篇
  1992年   1147篇
  1991年   1019篇
  1990年   1034篇
  1989年   862篇
  1988年   437篇
  1987年   428篇
  1986年   467篇
  1985年   427篇
  1984年   343篇
  1983年   303篇
  1982年   236篇
  1981年   245篇
  1980年   128篇
  1979年   70篇
  1965年   42篇
  1962年   36篇
  1959年   46篇
  1957年   4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51.
为研究苹果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与占比对果品鲜食甜酸风味感受与营养品质的影响,以长富2号、金冠、红星、红玉、乔纳金5个苹果品种果实为试材,利用液相色谱检测和差异显著性与相关性统计分析技术,对可溶性糖、有机酸的组成和甜味构成进行系统解析。结果显示:5个苹果品种果实中均含有果糖、葡萄糖、蔗糖、苹果酸、奎尼酸、柠檬酸和莽草酸;同一品种果实中不同可溶性糖、有机酸占比不同,所有品种均属于果糖积累型和苹果酸优势型果品;不同品种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和糖(甜)酸比值不同,并得出可溶性糖与有机酸组分的相关性数据,为苹果建园选种、鲜食选果、加工选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2.
正肉种鸡支原体病也叫做慢性呼吸道病,主要特征是流涕、咳嗽、喘气、窦部肿胀以及呼吸锣音。病情发展缓慢,病程持续时间较长,往往长时间在鸡群中扩散,病死率通常只有5%~10%,但并发大肠杆菌病等其他疾病时病死率能够超过30%,严重损害养殖场的经济效益。本文概述该病的防制措施,供参考。1流行特点任何年龄的鸡只都能够感染发病,尤其是4~8周龄雏鸡更容易感染,且病死率要比成鸡高,往往可达到30%以上。  相似文献   
53.
正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已经到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缓解农业资源环境压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消费要求,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产业全面转型升级。近期,全省推进质量兴农工作会议上在天水召开,天水市、陇南市、武威市、陇西县、  相似文献   
54.
黑土区连作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长期连作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基于环境因子相同的黑土区大豆连作长期定位试验,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y-PCR,qPCR)和PCR-DGGE技术,解析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丰度和结构组成在不同连作年限间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连作7年以上处理的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明显低于轮作和连作4年以下处理,由此可以看出,大豆连续种植导致土壤中细菌群落组成的演替,是根际作物-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缓慢累积的过程,直到连作7年才足以被检测出来。连作大豆根际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连作2年和连作4年根际真菌群落组成丰富,多样性较高。而连作7年以上和轮作处理的大豆根际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为3. 067 7~3. 071 5,低于连作2年和连作4年处理,同时连作7年处理真菌群落组成与轮作处理相似性较高,由此可以看出大豆连作土壤被称作抑制性土壤的机制所在。  相似文献   
55.
以4个不同品种为砧木的油茶嫁接苗为试材,对不同砧木油茶嫁接苗的嫁接亲和性的10个指标进行了测定,利用主成分及隶属函数分析法对其嫁接亲和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个亲和性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归纳成3个主成分,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100%;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结果与隶属函数分析结果一致,4个不同砧木品种嫁接亲和力由强到弱排序为:赤霞秋霞朝霞晚霞。  相似文献   
56.
正一个时尚漂亮的女大学生,一个父母眼中的"乖巧女",一个偶然机缘放弃在省会郑州经营的"生意",突然决定回乡养殖黄牛,在深山里演绎出动人的财富故事,开启了精彩的"别样人生"——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村成为美丽的家园,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这是南阳市雅民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昭的梦想,也是她努力奋斗的方向。  相似文献   
57.
正最近,浙江大学圆正动物医院曾收治一例猫肥厚性心肌病疑似病例。患猫呼吸困难、食欲下降、精神沉郁。经血液与影像学检查初步诊断疑似为肥厚性心肌病。经抽取胸水与吸氧治疗后,病情好转。日后,病情反复,经与畜主商议进行了安乐。1基本信息家猫,两岁,体重3.5 kg,雌性,免疫驱虫完全,半年前曾有坠楼史,因食欲废绝,呼吸困难来院就诊。2诊断经过2.1临床检查患猫营养状况良好,精神沉郁,呼  相似文献   
58.
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对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脲酶抑制剂(urease inhibitor,UI)和硝化抑制剂(nitrification inhibitor,NI)对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探讨抑制剂提高稻谷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机理。【方法】本试验设在我国南方红壤稻田,共5个处理:1)不施氮肥(CK);2)尿素(U);3)尿素+脲酶抑制剂(U+UI);4)尿素+硝化抑制剂(U+NI);5)尿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U+UI+NI);脲酶抑制剂采用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硝化抑制剂采用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在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测定土壤脲酶活性、硝酸还原酶活性、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以及微生物碳、氮的含量,分析NBPT与DMPP对水稻两个主要生育期土壤氮素供应的影响,比较各处理的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以上各指标对产量的影响,探明脲酶抑制剂NBPT与硝化抑制剂DMPP在稻田的增效机理。【结果】1)与单施尿素相比,添加NBPT以及NBPT与DMPP配施均显著提高稻谷产量与地上部氮素回收率,两个处理分别增产6.56%与8.24%,氮素回收率提高幅度为19.4%与23.7%。2)与单施尿素相比,添加NBPT以及NBPT与DMPP配施,显著降低水稻分蘖期的土壤脲酶活性和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孕穗期的铵态氮含量,而对此时期的脲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所有处理对两个时期的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因此,NBPT对于抑制脲酶活性以及提高铵态氮含量的作用主要在孕穗期之前,而单施DMPP没有显著效应。3)从各项土壤指标与水稻产量相关性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来看,水稻分蘖期与孕穗期稻田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对水稻产量影响显著,而且孕穗期的影响大于分蘖期,其余指标则对产量无显著影响。【结论】脲酶抑制剂NBPT以及NBPT与硝化抑制剂DMPP配施显著提高孕穗期土壤中的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稻谷产量以及地上部氮素回收率,证明了生产上氮肥后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正>湖北省宜都市以柑橘、茶叶为支柱产业,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2017年使用量约为1 008t。比2016年减少41t。自新的《农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以来,宜都市农药管理站将农药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农民增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高度来加强管理,结合本市农情,采取规范农药经营行政许可、结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通过群众举报查处假劣  相似文献   
60.
‘甬蜜2号’是以优良自交系‘TRM’为母本、‘X17’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中果型西瓜新品种。生长势中等,春播全生育期约108 d,果实发育期约32 d,第1雌花出现在主蔓8~9节,以后每隔5节左右出现雌花,易坐果,单果质量4.0 kg左右,果实圆形,果面绿色覆墨绿色齿条带,果面光滑有蜡粉,果实剖面好,瓤色粉红,汁液多,瓤质脆,纤维少,口感好,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0%,边部7.7%,平均667 m2产量2 500 kg左右。该品种适合全国大部分地区春季设施栽培,北方也可以露地栽培。2018年4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