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116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24篇
  16篇
综合类   262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69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高危及重要客户一旦不符合供电条件接入电网,进而发生事故,将给家庭、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和社会影响。为避免此类事故发生,河北省广平县供电公司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高危及重要电力客户自备应急电源管理办法》文件精神,严格履行社  相似文献   
82.
从源库观点看玉米籽粒产量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作物生产的源库学说,主要介绍了玉米源对干物质生产,库的建成和充实,以及库对干物质生产、分配及灌浆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2019年-2020年, 对甘肃省不同生态区于小麦不同生育期采集的661份条锈菌标样, 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兰州温室进行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异监测, 结果表明:两年共监测到52个生理小种及致病类型, 其中贵农22仍为优势致病类群, 居第一位, 2019年和2020年出现频率分别为36.7%和 49.5%, 低于2018年的50.3%; 其次是HY和水源致病类群, 出现频率分别为25.3%?25.5%和10.2%和15.5%; 中四致病类群出现频率分别为22.8%和7.6%, 2020年居第五位, 低于2018年的13.9%?流行小种条中34号出现频率分别为23.4%和22.5%, 居第一位; 条中32号出现频率分别为19.6%和17.9%, 居第二位; 条中33号?贵22-14出现频率分别为4.4%?4.0%和2.5%?6.0%; 新类型ZS-1出现频率分别为7.0%和0.6%?次要致病类型如HY8?HY29?HY103?水11-192及贵22-13?贵22-108?贵22-244和贵22-271等出现频率在1.0%~1.9%之间, 其他致病类型均在0.6%以下?毒性分析发现, VYr9?VYr3b+Yr4b?VYrsu?VYr26为甘肃省条锈菌主要毒性致病基因, 毒性频率在50.6%~93.7%之间?甘肃小麦条锈菌群体结构仍处于以条中34号为主的贵农22致病类群占优势阶段?对感染中四的新致病菌系ZS进行持续监测是今后一段时期甘肃省小麦条锈菌变异研究的重点?小麦抗条锈育种应以兼抗条中34号?条中32号为主, 兼顾贵农22其他类型及中四新菌系?  相似文献   
84.
于2004年11月-2005年1月期间,采用样带法对贺兰山区石鸡的栖息地选择进行研究。共测定了74个利用样方,结果表明:贺兰山石鸡(Alectoris chukar potanini)对植被类型具有选择性(χ2=453.17,df=3,P≤0.001),喜欢利用山地草原带,避免选择山地疏林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亚高山灌丛和草甸带;对优势乔木的利用有选择性(χ2=195.76,df=6,P≤0.001),喜欢利用无树的栖息地,随机利用灰榆优势的栖息地,避免选择山杨、杜松、油松、青海云杉占优势和混合型的栖息地;对坡向(χ2=85.12,df=2,P≤0.001)选择性利用,喜欢位于阳坡的栖息地,避免利用阴坡的栖息地,对半阴和半阳坡随机利用;对坡位也具有选择性(χ2=44.93,df=2,P≤0.001),偏好下坡位,避免上坡位,对中坡位随机利用。并对利用样方和任意样方进行比较,石鸡的利用样方以乔木密度低、灌木密度低、草本覆盖度高、坡度小、雪覆盖浅、低海拔为主要特征。逐步判别分析表明,乔木密度、草本覆盖度、灌木密度和雪深具有重要作用。由这4个变量构成的方程在对利用样方和任意样方进行区分时,正确判别率可以达到94.9%。  相似文献   
85.
玉米小斑病是是中国温暖潮湿玉米产区的重要叶部病害,并有逐渐加重趋势,损失严重.笔者从广东省甜玉米主产区采集了4个有代表性的小斑病标样,分离提纯病原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玉米小斑病菌的孢子,并结合病菌生物学特性,对分离出的4个甜玉米小斑病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的鉴定.结果表明:4个甜玉米小斑病病原菌的孢子形态和生物学特性完全一致,孢子表面褶皱较多,孢子萌发方式大多数均由一端萌发.结合崔洋、刘克明等对玉米小斑病3个生理小种扫描电镜观察,4个标样菌株孢子符合O小种特征,因此,认为广东省甜玉米主产区的小斑病病原菌是同一生理小种类型(O型).  相似文献   
86.
为了满足市场对单面针Zanthoxylum dissitum Hemsl资源的需求,解决单面针自然繁殖率低的问题,采用L9(34)正交设计,以单面针种子胚为外植体进行胚培养.结果表明:6-BA、NAA、消毒时间3因素的最佳水平组合为MS+6-BA 1 mg/L+NAA 0.4mg/L+消毒时间8 min,发芽率可达86.7%.  相似文献   
87.
金银花叶片绿原酸提取及工艺参数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银花叶片绿原酸含量仅次于花,通过醇法、超声波法、酶法3种不同方法提取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提取效率酶法优于超声波法,超声波法优于醇法。醇法回流提取的最佳条件是温度90℃,φ=80%乙醇浓度,pH4.0,回流时间2 h,料液比1∶10;超声波法提取的最佳条件是温度50℃,φ=60%的乙醇浓度,pH4.0,超声波功率100 W,料液比1∶8;酶法提取最佳条件是26℃,20 g/L纤维素酶、10 g/L果胶酶,pH4.0,提取4 h,料液比1∶20。粗提取物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均有抑菌和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88.
【目的】明确紫薇花粉形态特征,探究蔗糖、硼酸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紫薇花粉萌发的影响,以期为紫薇属花粉活力研究和杂交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试验以新鲜紫薇花粉为试验材料,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紫薇花药和花粉形态特征,通过荧光显微镜判断花粉是否具有活力,通过离体萌发法和完全随机二因素试验讨论蔗糖和硼酸对紫薇花粉萌发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法探究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以及赤霉素(GA3)对紫薇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结实紫薇花药较干燥,表面粗糙厚实,花粉数量多,长雄蕊花粉饱满,极轴长与赤道轴长比值(P/E)1.70,短雄蕊P/E值为1.50。不结实紫薇花药较湿润,表面较光滑,开裂少,长雄蕊花粉平均极轴长(P)30.13μm,赤道轴长(E)21.21μm;短雄蕊平均极轴长(P)22.42μm,赤道轴长(E)20.12μm,P/E比值为1.11,花粉均为长球形。结实紫薇花粉在柱头上有明显的花粉管萌发,而不结实紫薇花粉在柱头上未发现花粉管。蔗糖与硼酸组合试验对花粉萌发有显著影响,蔗糖浓度在100~200 g/L间时,花粉萌发率随硼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蔗糖浓度为250 g/L时,随着...  相似文献   
89.
为明确早熟优质谷子品种张杂谷13号的高产栽培技术,2019年在河北张家口研究了播期、密度及肥料运筹对该品种的生长发育、产量、分蘖及抗倒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播种时期的推迟,张杂谷13号的全生育期缩短,同一播期下不同密度和肥料运筹处理的谷子在各生育期无明显差别;同一播期和施肥处理下,随密度的增加,谷子株高、穗长、穗粗、分...  相似文献   
90.
紫薇湘韵具有只开花不结实的特性,表现为花药不开裂、花粉败育、胚珠发育异常。紫薇红叶为普通紫薇,可正常开花结实。以紫薇湘韵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方法,从花芽中分离得到1个FRUITFULL(FUL)同源基因,命名为LiFUL1(GenBank登录号为MN894547)。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cDNA开放阅读框长度为753 bp,编码251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28.453 13 ku。序列比对和保守结构域分析结果表明,LiFUL1基因编码蛋白具有典型的MADS-MEF2和K-box 结构域,C末端含有一个保守性高的基序euFUL MOTIF,因此,LiFUL1属于MADS家族的FUL/AP1亚家族。进化分析表明,紫薇的LiFUL1基因编码的蛋白氨基酸序列与木本植物蓝桉的FUL/AP1氨基酸序列亲缘关系最近。qRT-PCR分析结果表明,LiFUL1基因在紫薇湘韵花器官分化阶段的花萼分化时期、花瓣与雄蕊分化时期、雄蕊与雌蕊分化时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紫薇红叶。另外,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在大肠埃希菌中成功表达了LiFUL1蛋白,为进一步研究LiFUL1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