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大豆落花落荚及荚而不实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豆落花落荚及荚而不实是影响大豆产量难以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笔者通过对其发生原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甘蓝型油菜初花期后,叶片仍是主要光合器官,但各类叶对产量的作用不同,无柄叶>短柄叶>分枝叶>长柄叶,对产量的影响分别为7.4%-15.5%、5.1%-14.6%、3.3%-14.6%和0.3%──-5.0%.各类叶对结角数和角粒数的影响与对产量的影响一致,但对千粒重的影响相反.  相似文献   
13.
旨在为苹果幼园生产大豆提供依据。以‘秦豆12’为材料,果树行间套种5行(处理1)、4行(处理2)和3行(处理3)并以不套种为对照,探究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大豆产量、农田土壤特性、杂草数量和农田小气候。结果表明:1龄、2龄和3龄果园中处理1、处理2和处理3产量分别最高,且随着树龄的增加,同一处理产量边际效应降低;与不套种大豆相比,套种大豆可使土壤容重降低8.33%,土壤含水量增加13.08%,土壤有机质、速效N和速效K分别提高16.67%、20.33%和9.35%,杂草减少58.10%和相对湿度增加4.47%,并可实现160.90%的利润率。苹果幼园套种大豆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应,1龄果园行间套种5行、2龄果园行间套种4行和3龄果园行间套种3行具有明显的产量和效益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黄淮西部高粱籽粒产量和品质对气候环境条件的响应,探讨气象因子与高粱产量和品质的关系,为黄淮西部高粱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辽粘3号为试验材料,在宽窄行种植条件下(宽行60 cm、窄行40 cm),设置3个种植密度105 000株/hm2(WL),112 500株/hm2(WM),120 000株/hm2(WH),等行距种植(50 cm,种植密度120 000株/hm2)为CK,研究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宽窄行种植对高粱光合特性、农艺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叶片SPAD值综合得分和光合特性综合得分顺序为WL>WM>WH>CK。不同处理的株高、穗长、穗粒重和千粒重存在差异(P<0.05),其中WL处理的株高最高、穗长最长、穗粒重和千粒重最大。WL处理的产量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两年平均产量8 444.96 kg/hm2。与CK相比,宽窄行种植可明显提高籽粒的单宁含量、淀粉含量和脂肪含量,但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较弱,WL、WM和WH处理的各品质指标差异不显著。相较于等行距种植,宽窄行种植可改善高粱叶片的光合性能,影响农艺性状和产量,在种植密度105 000株/hm2的条件下,辽粘3号宽窄行种植可在关中西部地区获得较大的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16.
2019―2020年以豫谷31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种植方式,分别为种2行空1行(P1)和种3行空1行(P2);裂区为种植密度,分别为低密度27万株·hm-2(D1)、中密度33万株·hm-2(D2)和高密度39万株·hm-2(D3),设3次重复,探究不同处理组合对谷子群体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年份、种植方式、密度以及处理之间的互作效应均对谷子籽粒产量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P1处理的谷子产量(2 971.1 kg·hm-2)较P2处理高20.37%(P<0.05),D2处理的谷子产量(2 872.1 kg·hm-2)较D1和D3处理分别高10.34%(P<0.05)和6.98%(P<0.05);同一种植模式下,随着密度的增加,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IWUE、WUE)和羧化速率(CE)逐渐下降,P1处理的生育期平均SPAD值、Pn、IWUE、WUE和CE较P2处理分别高4.73%、1.95...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紫花苜蓿叶片和根系对水分和外源氮(N)添加的响应规律,在温室条件下设置水分胁迫处理(WS)(35%±5%)田间持水量(field water capacity,FWC)和充分灌溉且未渍水(WW)(70%±5%)FWC两个水分梯度,每个水分梯度下设置0、5和10 mmol·L^(-1)3个N添加水平(Nn、Nm和Nh),研究了紫花苜蓿叶片和根系膜脂过氧化的程度及C、N特征对不同水分条件和外源N添加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WS和外源N提高了紫花苜蓿叶片丙二醛(MDA)含量,但对根系没有显著影响。WS和N添加未影响紫花苜蓿叶片C含量,但N添加提高了根系C含量。WS未改变紫花苜蓿叶片N含量,但提高了根系N含量。外源N添加不但提高了叶片N含量,还增加了根系N含量,但叶片N含量在WW处理下对外源N添加较为敏感,而根系N含量在WS处理下对外源N的添加较为敏感,这说明紫花苜蓿叶片和根系C、N状态对N添加的响应受土壤水分条件的调控。紫花苜蓿根系C/N较叶片更高,且对水分和外源N添加的响应更为敏感。WS处理显著提高了根系δ^(13)C,对叶片δ^(13)C无显著影响。外源N添加降低了叶片和根系δ^(15)N,且在WS处理下根系δ^(15)N显著降低,叶片中δ^(15)N在WW处理下显著降低。总之,相比叶片,紫花苜蓿根系生理参数及C、N特征对水分和外源N添加采取了更为积极的策略,在生长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掌握紫花苜蓿各器官对水分和外源N添加的响应策略,为我国旱作农业区紫花苜蓿制定精准的水肥管理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种植参数对夏大豆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以夏大豆品种‘宝豆6号’和‘秦豆1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夏大豆产量和光合性能的影响存在差异(P<0.05),处理3产量达最高,较其他处理高2.24%~24.27%,且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优势明显,较其他处理分别高17.31%~61.44%、5.26%~28.62%和6.8%~9.36%;处理3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其次是处理6,处理7最低,且花期的水分利用效率要优于鼓粒期;播期6月20日、密度 15万株/hm2、复合肥225 kg/hm2和硼肥3.0 kg/hm2分别具有较高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种植参数组合对夏大豆产量和光合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处理3为适宜的种植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19.
大豆生育期受品种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共同制约,是作物光温反应的综合体现,而光温因素是环境条件中两个最重要的因素。鉴定大豆品种对光温反应特性的表现,对大豆品种分类、生育期分组和调整大豆生产布局,实现我国大豆产业科学化与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籽粒硬度与小麦市场分级定价、磨粉品质和食品加工品质密切相关。为给小麦品种选育和品种推广提供参考依据,用单籽粒谷物硬度测试仪测定了169份陕西小麦品种(系)的籽粒硬度,并利用分子标记检测和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了硬质麦的基因组成。硬度测定结果表明,陕西参试小麦品种(系)存在硬质麦、混合麦和软质麦3种类型,分别为121、11和37份,依次占71.6%、6.5%和21.9%。陕西不同地区3种籽粒硬度类型所占比例明显不同。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硬质麦存在4种基因型,即PinaD1b、PinbD1b、PinbD1dPinbD1p,分别有14、97、2和8份材料,占硬质麦比例依次为11.6%、80.2%、1.6%和6.6%。总体而言,陕西小麦以硬质麦为主,硬质麦主要由PinbD1b基因型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