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8篇
  7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凉山州农户种植马铃薯习惯以基施复合肥为主,不施或少施追肥。为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增加马铃薯产量,在相同复合肥用量条件下,设置3个复合肥基追比例(3∶0,2∶1,1∶2)处理,调查分期施用复合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肥分期施用对马铃薯出苗率、主要物候期、总生育期和商品薯率影响不显著,但可显著提高马铃薯株高、单株分枝数、单株结薯数和产量,且基追比2:1处理和基追比1:2处理较不追肥对照分别增产12.59%和13.99%,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因此,建议在凉山州马铃薯生产中将2/3的复合肥用作追肥施用。  相似文献   
62.
为了解西南地区玉米施肥现状与养分管理存在的问题,对西南地区4个省10个县的202份玉米养分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玉米生产中基肥以复合(混)肥为主,追肥以尿素和复合(混)肥为主;有机肥、玉米专用肥、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使用率低。(2)化肥N、P_2O_5和K_2O平均投入量分别为323.52、80.93和56.55 kg·hm~(-2),总体表现为氮肥过量和钾肥不足,氮肥超量施用比例为62.38%,钾肥施用不足比例为60.89%,且区域之间差异较大。(3)玉米基肥以穴施覆土为主,但追肥养分管理粗放,第1次和第2次追肥中采用穴施不覆土的农户比例分别为63.22%和59.76%,表土撒施的比例分别为10.34%和25.61%。建议分区域明确玉米氮肥投入限量标准,引导农户降低氮肥用量;增施有机肥,发挥养分替代效应,同时推行秸秆还田,补充土壤钾素,提高土壤持续生产能力;推进玉米机械化生产,实现种、肥同播和化肥深施,降低农田养分流失。  相似文献   
63.
播种密度对冬小麦不同穗位与粒位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利用重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和中间型品种周麦18,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对结实粒数与粒重的小穗位和粒位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小穗位结实粒数、小穗重及不同粒位粒重均随着小穗位自基部至顶部呈先增后降的二次曲线变化;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穗部籽粒的分布差异显著,主茎穗的结实特性及粒重均优于分蘖穗;随着播种密度的下降,穗部结实特性和粒重有优化的趋势,重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对密度的反应更为敏感,中间型品种周麦18小穗位和粒位对播种密度的调节效应较强;不同部位小穗粒重因结实粒数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粒位效应,下部和中部小穗位的第2粒位粒重较大,而位于上部和顶部小穗位第1粒位粒重较大,第3粒位粒重次于第1和第2粒位,第4粒位粒重最小。在小麦栽培中,应在保证主茎穗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分蘖穗的比例。并在保证结实粒数的基础上提高粒重,尤其是下部小穗的结实粒数和粒重。同时,在保证第1、2粒位粒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第3、4粒位的粒重潜力,可以使小麦实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64.
为推进马铃薯现代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以近10年四川省薯类创新团队项目运行总结为基础资料,结合国内外研究情况,根据马铃薯现代绿色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主要特征及技术创新措施,分析新品种、新技术对马铃薯绿色产业发展的作用机制。认为应以新品种、新技术为核心重构现代马铃薯绿色产业技术创新链,应建立技术创新链与产业创新链的"双创互动"作用机制,通过"双创互动"促进"三链联动",递次实现技术创新链支撑—产业创新链延伸—产业价值链提升的"三链联动"转型升级目标。  相似文献   
65.
专用缓释肥对紫色土稻田油菜苗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专用缓释肥对紫色土稻田油菜苗期农艺性状、成熟期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为四川油菜科学施肥提供依据。通过大田试验,以川油36为供试材料,以不施肥为对照,设置习惯施肥、施用专用缓释肥450、600、750、900kg/hm~2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当专用缓释肥施用600和750kg/hm~2时,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总养分投入分别降低21.37%和1.71%,氮磷钾总养分投入量分别降低23.81%和4.76%,但油菜苗期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含量差异不显著,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显著增加15.02%和6.81%,成熟期油菜籽产量分别增产5.56%和13.83%;专用缓释肥贡献率较习惯施肥分别显著增加20.45%和47.86%,氮、磷、钾综合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66.67%和76.47%。综上所述,在四川紫色土稻田油菜主产区,专用缓释肥的适宜施用量为600~750kg/hm~2,可在化肥减量施用情况下实现油菜增产。  相似文献   
66.
全程机械化生产是四川省油菜生产的发展趋势。本文在调查研究和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总结了四川省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油菜机械化生产水平的措施建议,为四川省油菜机械化生产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基于科研经费管理需要引入事项会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从科研经费管理需要出发,阐述了将事项法会计理论引入科研经费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如事项信息的可验证性和可追溯性能够有效防治会计信息失真、事项会计的多维计量方式有助于全面衡量科研项目绩效目标、网络信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为事项会计走向实务提供了技术支撑等,并从构建以事项法会计理论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系统、设计适应科研业务事件不同类型的事项凭证、加强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将事项会计引入科研经费管理需要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8.
为推动四川甘薯绿色薯业进一步发展,对四川薯类创新团队在近5年(2014—2018年)甘薯产业上的主要科技创新进行总结与归纳,并提出未来5年(2019—2023年)的研究重点。结果表明:2014—2018年,四川薯类创新团队在优质专用型绵薯系列品种的选育与应用、甘薯高β-胡萝卜素生物强化育种与应用、优质专用甘薯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推广方面取得较多的成果;2019—2023年将重点在优异种质利用与特色专用品种选育、生物技术在甘薯育种中的应用、脱毒种薯技术研究与良繁体系、周年绿色生产技术体系、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技术体系、轻简化绿色综合防控技术体系、调控块根萌芽特性的关键基因及主食化加工产品与加工新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69.
70.
马铃薯堆栽技术具有抗旱省工、利水透气等优点,适于凉山地区春季干旱、夏季多雨区域的马铃薯种植,具有较大推广潜力。本文对马铃薯堆栽技术的应用现状、技术优势原理进行分析,从种薯选择处理、播种起堆、合理施肥、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适时收获等环节总结提出了该技术的优化方案,为促进该技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