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9篇
林业   95篇
农学   116篇
基础科学   129篇
  67篇
综合类   732篇
农作物   162篇
水产渔业   85篇
畜牧兽医   505篇
园艺   70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以国产大麦“苏啤1号”为材料,在144批次的实际制麦中,跟踪测定浸麦度、发芽率、发芽天数、发芽温度、烘干时间、焙焦温度等6个工艺参数,以及糖化时间、色度、浸出率、α-氨基氮、糖化力、粉状率等6项质量指标,应用多变数分析方法研究质量指标与工艺参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质量指标受制麦工艺的影响显著,多元决定系数为0.1066%~0.545%;发芽率和发芽温度是影响麦芽质量的主要因子,提高发芽率、降低发芽温度有利于提高麦芽质量;工艺因子间在提高麦芽质量指标上无明显矛盾。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对以垅作双条播分层施肥为主体的大豆“三垅”高产栽培配套技术进行了单项分解比较试验分析,并着重从保护性施氮的观点讨论了大豆结瘤和固氮状况,为总结大豆“三垅”高产栽培经验以及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其配套技术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3.
根据商丘市冬小麦冬季冻害实地调查资料、气候资料和气象卫星遥感监测资料,分析造成冬小麦冻害的形成原因,提出减少和避免冻害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994.
研究了一种微生物接种发酵技术与传统糟鱼制备工艺相结合的新方法,以期实现传统糟制水产品的工业化、标准化改造.利用MRS选择性培养基从传统糟鱼产品中分离得到优势微生物,采用基础微生物学结合MIDI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进行鉴定.采用传统糟制工艺和微生物接种制备发酵鳓鱼,测定不同条件下蛋白质含量、总酸、挥发性盐基氮(TVBN)、氨基态氮、pH等指标的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糟/鱼比、发酵温度和接菌量3个影响因素的水平,利用响应面法得到最佳工艺.结果表明:传统糟鱼中分离出的菌株鉴定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发酵温度对发酵鱼的影响表现为,温度过高时鱼肉还未形成糟鱼风味已快速软化、腐败,过低不利于微生物繁殖而使发酵不成熟.酒糟量影响糟鱼口感,接菌量对发酵时间影响显著;响应面法优化鳓鱼的最佳工艺为:糟/鱼比2.5%、发酵温度20℃、接菌量2.28%.验证试验表明:此工艺可使熟化时间从传统糟制的30d以上缩短至12d;和纯乳酸菌接种发酵相比,虽发酵时间稍长,但产品更具传统糟鱼的独特风味.  相似文献   
995.
为明确热处理过程中肌肉蛋白与萜类化合物的相互作用规律及机制,以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和肌浆蛋白(sarcoplasmic protein,SP)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加热时间下表面疏水性、总巯基含量、粒径、二级结构含量等理化特性。选取炖煮猪肉中3种关键萜类化合物(3-蒈烯、柠檬烯、芳樟醇),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探究热处理过程中MP和SP对萜类化合物吸附能力与蛋白构象变化的相关性,并通过分子对接揭示肌肉蛋白与萜类化合物结合机制。结果表明:随加热时间延长,MP和SP的表面疏水性和总巯基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粒径持续上升,α-螺旋结构转化为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结构。加热5 min内,MP和SP二级结构展开,结合位点暴露,对萜类化合物吸附能力增强;继续加热后,MP和SP聚集使结合位点被掩埋,对萜类化合物吸附能力降低,且由于SP更高的聚集程度,加热10~60 min内吸附能力弱于MP。分子对接结果证明,疏水相互作用为3-蒈烯和柠檬烯与肌肉蛋白结合的主要驱动力,而芳樟醇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与肌肉蛋白结合。结果表明热处理可以通过改变肌肉蛋白构象控制风味结合位点暴露或掩埋,从而影响肌肉蛋白与萜类化合物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热加工肉制品的风味调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96.
针对芦苇笋采摘无机械化采摘设备,人工采摘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泥泞,湿地行驶通过性和稳定性要求高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自走式芦苇笋采收机。该机包括采摘装置、升举机构、收集装置、履带自行走底盘等部分,可实现满足农艺要求的芦苇笋自动化采摘和收集作业。整机由柴油机驱动,传动系统分为机械传动部分和液压传动部分,机械传动部分提供整机行走和收集纵向输送动力,液压传动部分提供采摘装置动力调整、横向收集调速和升举机构升降。首先,根据芦苇笋采摘掰扯受力特点设计了同步带牵引拖曳采摘装置,其俯仰角度0°~60°可调,前端最大离地高度600 mm,采收宽度876 mm;同时,根据通过性能和作业要求,采摘装置加装变幅升举机构,离地最大升举高度200 mm;之后,根据芦苇笋的生物特性设计了芦苇笋输送收集装置,纵向输送装置皮带速度为0.5 m/s,横向收集装置皮带速度为1m/s;最后,基于各个模块分布和传动关系,设计了履带自行走底盘,配套动力13.3kW。通过对整机动力和行驶性能进行分析计算,确定满负载动力需求,获得整机横、纵向极限倾角及横向滑移角。采摘试验表明,采摘机作业效果良好,采摘效率为71kg/h,损伤率为8%,漏采率7.6%;整机行驶性能稳定,行驶速度范围为0~9 km/h,采摘装置前端离地高度调节范围为0~638mm,可适应地势采摘芦苇笋;整机极限纵向俯角、仰角和横向倾翻角分别为50°、63°和45°,纵向极限滑移角和横向极限滑移角分别为42°和38°,湖区作业通过性和稳定性强。试验结果对自走式芦苇笋采收机的结构优化和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对莴苣、小葱净化养殖水体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共设置3个处理组,2个实验组为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分别浮植的莴苣和小葱,对照组不种蔬菜、只有相同规格的漂浮载体,在盛有同体积的养殖水的塑料箱体中进行静态净化试验,经过26 d的实验,结果显示:莴苣、小葱和对照组对养殖水体中中氨氮(NH4-N)的去除率分别是65.9%、70.1%和19.2%,对化学耗氧量(CODMn)的去除率分别是51.6%和57.6%、11.1%,对总氮(TP)的去除率分别是60.2%、59.7%和16.7%,对总磷(TP)的去除率分别是57%、64.1%和22.7%,经t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表明莴苣、小葱具有较好的水质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998.
<正>2013年7月份,贵州省某梅花鹿养殖基地饲养的梅花鹿发生蹄冠部及体表皮肤化脓、坏死,并形成瘘管、跛行行为特征的疾病。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坏死杆菌引起的梅花鹿腐蹄病,现将诊断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症状5头母鹿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喜卧,不愿走动,行走时跛行,有痛感,一侧下肢不敢着地,呈"三角跳"姿势,且病鹿蹄部及体表皮肤出现肿胀、疼痛、化脓、坏死、溃疡并有恶臭浓汁等,初步诊断为由  相似文献   
999.
南京地区奶牛乳房炎的现状、成因与防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通过对南京市不同类型奶牛场奶牛临床型乳房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发病规律、发病因素及发生危害进行调查与分析 ,并提出防制奶牛乳房炎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单相关、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等多种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纺高支纱陆地棉主要产量、品质性状问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性状对皮棉产量的单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株铃数、衣分、铃重、衣指、马克隆值、绒长、比强度、籽指;偏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株铃数、铃重、比强度、衣分、衣指、籽指、绒长、马克隆值;直接通径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株铃数、衣分、铃重、衣指、籽指、比强度、马克隆值、绒长。比强度与单株皮棉产量的单相关系数、偏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206,0.481,0.129。绒长与单株皮棉产量成不显著负相关,与比强度、马克隆值成正相关。马克隆值与比强度成不显著负相关。以上结果说明高产纺高支纱陆地棉首先应具有结铃性强、成铃多的基本性状,同时要兼顾衣分;选择高强纤维不会影响高产基因型的获得;纺高支纱陆地棉存在纤维品质不配套的问题,应进一步改良。文章还对纺高支纱陆地棉的选育提出了可资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