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8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60篇
  21篇
综合类   206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83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81.
将泌乳期大鼠分为对照组、CS组和SS组,利用RT-PCR法对大鼠乳腺组织斯钙素基因进行检测,分析生长抑素对大鼠乳腺斯钙素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乳腺中有STC1表达,无STC2表达。生长抑素对泌乳期大鼠乳腺斯钙素基因表达起下调作用,半胱胺作用相反。以上结果提示生长抑素和半胱胺可能参与乳腺钙代谢的调节,且通过STC1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2.
马鹿肌肉组织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马鹿不同部位肌肉的肉质。采用石蜡切片对马鹿不同部位肌肉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肌束内肌纤维根数和肌纤维密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同一部位公鹿肌肉肌纤维直径小于母鹿,除胸浅前肌和腹直肌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他部位公鹿均显著小于母鹿(P<0.05);肌肉肌纤维面积,公鹿均小于母鹿,且公鹿颈斜方肌、臂头肌、肋间肌、背最长肌和股外侧肌肌纤维面积显著小于母鹿(P<0.05);对于肌束内肌纤维根数,公鹿均大于母鹿,但差异不显著(P>0.05);肌纤维密度公鹿大于母鹿,其中颈斜方肌、胸浅前肌、腹直肌和臀中肌呈显著性差异(P<0.05)。同一性别不同部位肌肉间肌纤维特性值显著性差异(P<0.05)和非显著性差异(P>0.05)。对肌肉组织学特性值进行综合比较后发现,公鹿肉好于母鹿肉,部位间肉质的比较为背最长肌>股外侧肌>冈上肌>臀中肌>肋间肌>臂头肌>腹直肌>胸浅前肌>颈斜方肌。  相似文献   
83.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不同水分梯度根系垂直分布的研究表明:不同水分梯度根系分布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指数形式下降,不同梯度由于土壤水分、植被根系类型的差异,不同水分梯度植被根系的空间分布也有差异,不同梯度根量随土壤垂直深度的模拟方程分别为:y=9.5736e-0.1341x,R2=0.8859(I);y=16.246e-0.2037x,R2=0.9301(II);y=32.001e-0.1904x,R2=0.9544(III);y=28.336e-0.1993x,R2=0.9484(IV)。不同水分梯度土壤含水率变化程度不同,同一水分梯度各层土壤含水率变化幅度亦有差异,0.1m土壤含水率变异系数最大,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变异系数减小,根据土壤含水率变异系数分析我们将各层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划分为活跃层(0-0.1m)、次活跃层(0.2-0.6m)、相对稳定层(1m)(I、II、III);而对IV梯度划为活跃层(0-0.1m、1m)、相对稳定层(0.3m)。根系生物量垂直分布与其对应土壤含水率有明显相反的关系,土壤含水率的变化与根系生物量的变化趋于相反,当土壤含水率增大时相应区域根系生物量减小;反之则增加。随水分梯度的增加各梯度最高水分利用层逐渐向表层发展,从第I梯度0.4m的6.84到第IV梯度0.1m的14.33。  相似文献   
84.
为了探索油葵高效节水种植技术,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膜下滴灌和膜下渗灌对油葵植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通过测定膜下滴灌和膜下渗灌两种处理方式下油葵全生育期田间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变化,油葵不同生育期的生理指标和生物指标,分析比较两种灌溉处理方式对油葵生长发育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膜下渗灌处理下保墒效果更好,更能为油葵生长发育提供稳定有利的土壤环境,油葵的百粒重和产量分别较膜下滴灌处理下提高2.4%和3.0%,因而更有利于增产增收。本研究对发展节水农业及建立合理的灌溉制度,实现油葵节水高效生产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5.
黄秋葵新品系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黄秋葵新品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新品系14T1的鲜果荚产量最高,每667m2产量3175kg,比对照品种五福秋葵增产48.71%,主要性状较优,抗高温干旱能力强,根结线虫发病指数较低,适宜在三明市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86.
以内蒙古鄂尔多斯荒漠化草原鄂托克旗都思图河流域面积468km2为研究对象,对2006年和2007年流域内人工灌溉草场建设项目启动前后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流域内显性植被、隐性植被、玉米灌溉草场和苜蓿灌溉草场等资源斑块的景观特征,利用协调度进行牧区水利建设对整个流域生产力的影响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牧区水利建设前后的景观格局由原来的随机型向集群型发展,景观的多样性、异质性、关联性、易达度、连通性下降,而景观斑块的分散度、干扰度、隔离度和破碎度等指数上升;景观资源斑块数量的消长与排列格局改变,直接导致流域内水资源亏缺近364.421mm,生物量下降53807.3 kg/a.hm2;景观在人工草场建设前后的协调度表明,在人工草场水利建设前其协调度评价值为63,而建设后其评价值仅为43。由此建议:以集群格局进行草原牧区水利建设不利于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草原水利建设应考虑草原本底-流域廊道-草库仑斑块在水流作用下能流、物流耦合的生态过程前提下,实现草原流域景观要素的水资源利用与分配;草原生产力提高的瓶颈是保证地表环境如何把天然降水转化为草原生产力层生态水,以维系正常的草原生产力。  相似文献   
87.
为了解禾生素、病毒必克和病毒A对番木瓜植株体内PRSV基因表达的影响,以组织培养的日升番木瓜为研究对象,以β-actin基因为内参基因,应用RT-PCR技术对番木瓜体内的PRSV-CP基因进行半定量分析,建立一个特异、稳定的RT-PCR半定量检测体系,研究了禾生素、病毒必克和病毒A处理对番木瓜体内PRSV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初步说明,0.2%的禾生素及4.0g/L和1.0g/L的病毒必克显著抑制了番木瓜体内PRSV-CP基因的表达,而病毒A及其它浓度的禾生素和病毒必克对番木瓜体内的PRSV-CP基因的增殖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8.
糖基化鸡蛋清大豆复合蛋白饮料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糖基化鸡蛋清大豆复合蛋白饮料的加工工艺,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配方及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复合乳化稳定剂和采用预乳化及二次高压均质工艺,均有助于提高复合蛋白饮料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9.
扑热息痛(APAP)是应用广泛的解热镇痛药物,正常治疗剂量非常安全,但如果长期低剂量或1次性过量使用可造成严重的肝损害,其肝毒性主要与毒性代谢产物N-乙酰-P-苯醌亚胺的堆积有关[1].  相似文献   
90.
选用1日龄健康AA肉鸡120只随机均分成4组,使用硫酸铜作为铜源,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对照组饲料铜含量为11mg/kg,3个试验高铜组饲料铜含量分别为110,220,330mg/kg,试验至60日龄结束,来探讨高铜日粮对肉鸡肝线粒体膜通透性、脂类代谢及肝和肌肉铜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铜浓度的增加和/或饲养日龄的延长,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逐渐扩大(P0.05);(2)血清总胆固醇(T-Ch)含量110,220mg/kg铜添加组低于对照组(P0.05),330mg/kg铜添加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甘油三酯(TG)的含量在各高铜组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与对照组相比,肝脏铜含量110,220mg/kg铜添加组有所增加(P0.05),330mg/kg铜添加组极显著增加(P0.01),肌肉中铜含量在各高铜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这说明高铜可造成肝线粒体不同程度的肿胀和损伤,改变肉鸡脂类的新陈代谢,明显增加肝和肌肉组织的铜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