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1篇
农学   44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2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充分发挥弱筋小麦绵阳30号的高产、优质潜力,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特进行了两年的栽培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影响绵阳30号品质的主要因素为:施氮量>施钾量>密度,施磷量与追肥时期对品质影响较小.②绵阳30号的优质高效配套栽培技术模式为:播种期为10月20日至11月1日,密度为195.6~205.8万/hm2基本苗,纯氮用量81.9~88.2kg/hm2,P205用量61.5~67.5 kg/hm2,K20用量151.5~164.25kg/hm2,氮肥追肥时期以拔节期为宜(氮肥基追比为7:3).  相似文献   
12.
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168稀植高效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杂交小麦生产用种量大,种子生产成本高这一难题,加速杂交小麦新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特就施氮量与密度对绵杂麦168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施氮量为主区,密度为副区,施氮量与密度各5水平。结果表明,施氮量、密度以及施氮量与密度的互作都极显著地影响绵杂麦168的产量。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也呈增加趋势,但在密度极高的情况下,产量又有所下降。在基础地力中等水平的情况下,在低用种量(密度≤165×104基本苗/hm2)下,在施氮量为150~300kg/hm2情况下,种植绵杂麦168可获得高于6750kg/hm2的产量和高于8000元/hm2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糯小麦矮源新种质 11-805矮秆性状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欧俊梅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4):152-155
11-805是绵阳市农科院新创制的糯小麦矮源种质,为了深入了解新创种质糯小麦矮源11-805的矮秆性状遗传规律,试验对11-805的矮秆遗传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用11-805与高秆亲本‘绵麦37’、‘绵麦43’和‘绵麦1618’杂交,从正反杂种F1代株高表现可知,其F1代株高介于高亲值与中亲值之间,且D为负值,说明11-805的矮秆特性主要受隐性矮秆基因控制;3个群体F2代株高分离出矮秆、半矮秆、高秆3个类型,其比例均为1:2:1,同时有超亲分离存在。结果表明,11-805的矮秆性状是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并受一些微效基因的影响。正反交F1代平均株高降幅为16.07%和15.67%,可以表明矮秆糯小麦11-805具有明显降低株高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绵杂麦168是绵阳市农科所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温光敏型两用不育系MTS-1和恢复系MR168组配而成.自2005年开始试制此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制种面积逐年扩大,至2010年累计面积达200h㎡,平均单产3.4t,种子质量除2008年遭遇南方特大雪灾,冻死部分母本主穗,产生大量后生分蘖从而产生育性转换,种子夏繁鉴定不合格之外,其余年份夏繁鉴定纯度都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5.
高产小麦品种绵麦37号灌浆特性及冠层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绵麦37号籽粒灌浆干物质积累模型及灌浆特性与粒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麦籽粒干重变化呈"S"曲线,灌浆速率和籽粒水分含量均呈正态曲线。最大灌浆速率Rmax,渐增期(R1)快增期(R2)和缓增期速率(R3),渐增期持续天数(T1)是影响粒重的重要参数,各阶段灌浆速率与持续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同时,绵麦37号具有植株叶型紧凑,通风透光好,光合作用强,整个灌浆过程千粒重较高等特性。因此在栽培和育种中可通过选育高灌浆速率,尤其是高快增期灌浆速率的品种;通过适当的栽培措施协调灌浆速率与持续时间的矛盾,增加缓增期灌浆速率而提高粒重。  相似文献   
16.
此文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密度、施氮量对小麦新品种绵麦47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密度、施氮量以及密氮互作都极显著地影响绵麦47的产量。产量随着密度与施氮量的增加都呈增加趋势。在同一施氮量下,随着密度的增加,有效穗增多,穗粒数减少,千粒重表现出幅度较小的降低趋势;在同一密度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效穗与穗粒数呈增多趋势,千粒重变化不明显。同时通过相对经济效益的分析,得出了相对经济效益较高的密氮组合。最后初步得出绵麦47高产高效的栽培措施为:施纯氮量为150~225 kg/hm2,密度为120~240万基本苗/hm2。  相似文献   
17.
抗条锈优质温光型不育系MTS-1利用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抗条锈温光型不育系MTS-1的不育特性,抗性及配制的组合杂种优势,品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TS-1不育性稳定,制种纯度高;MTS-1对条锈免疫且抗性遗传力强,其所配组合对条锈有较好的抗性;杂种一代优势较强;品质特性优良,粗蛋白含量达16.849%(干基),湿面筋含量达49.3%(14%),形成时间达4.8 min,稳定时间达7.0 min。  相似文献   
18.
绵阳30号是绵阳市农业学研究所以自创的优良种质绵阳01821为主要亲本,采用复合杂交方法育成的大穗型小麦新品种。其主要特点是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突出,穗大粒多,白皮大粒,商品性突出,适应市场需求,抗逆力强,穗产性好,适应性广泛。粗蛋白质含量11.59%~11.79%,湿面筋含量20.1%~21.4%,沉降值13.1~5.0ml,面团稳定时间1.4~1.5min,达到弱筋小麦品种标准。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3001。  相似文献   
19.
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FT-NIRS)分析小麦子粒湿面筋含量。采用国标GB/T14608-1993法测试了216份小麦子粒的湿面筋含量,用近红外仪采集数据,选择113份建立了数学模型。结果:最佳主成分数(Rank)=3,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2.33,决定系数(R2)=90.69。为了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对预测集样品进行预测,结果湿面筋的预测均方差(RMSEP)=2.70;相对偏差(RSEP,%)=11.84。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可初步用来快速、较准确、无污染、低消耗地测试小麦子粒的湿面筋含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多年对双隐性核不育的制种技术研究,形成了成熟的不育系制种技术规程,规定了双隐性核两系核不育杂交棉花蜀杂棉3号制种技术操作方法,包括田块选择、育苗规范、移栽、大田管理、去可育株、授粉、采收等制种关键技术环节的生产规范。为四川棉区开展棉花核不育系制种提供参考,以期对棉花产业化发展能发挥技术支撑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