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126篇
农学   119篇
基础科学   128篇
  70篇
综合类   671篇
农作物   109篇
水产渔业   45篇
畜牧兽医   302篇
园艺   189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现代奶牛建设是一项复杂工程,遇到了传统养殖不曾遇到的难题,如污粪的收集和处理。不同养殖规模,奶牛场建设的布局与设施不同。具体考虑项目如下。  相似文献   
72.
农机监理人员的工作对象是农民机手。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农机监理人员要懂得一些心理学,掌握执法时运用语言的技巧,力求收到良好的执法效果,顺利达到纠正违章、搞好安全生产的目的。纠正违章讲究语言艺术,是人性化执法的体现。  相似文献   
73.
奶牛业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赢利产业。要降低奶牛饲料成本,就必须掌握奶牛产奶的关键要素,合理调整奶牛的精料喂法。现推荐年产奶7 500千克高产奶牛的全价精料配方。 全价精料配方(%): 豆粕35、麸皮10、玉米50、食盐2、骨粉或磷酸氢钠3、促奶预混料2。对中产或低产奶牛可依据此配方调配豆粕和麸皮的比例,降低精料成本;或通过降低全价精料日喂量来降低精料日耗成本。 具体措施:(1)在运动场设置水槽和食槽,保证奶牛在运动过程中自由饮水和采食粗饲料。(2)将优质新鲜牧草和秸秆按比例饲喂,一般一头奶牛日喂30~35千克新鲜青贮玉米秸和2.…  相似文献   
74.
七月下旬,笔者随同参加第三届中国林业经济年会暨全国林下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的代表,考察并采访了松江河林业局的林下经济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75.
猪苦楝子中毒的诊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苦楝子中毒的诊疗崔峰胡德义(安徽省利辛县阚町镇家畜改良站,236472)邱振亮*张克胜*马龙宝*(安徽省农业大学畜牧水产学院,合肥230036)1996年,笔者在临诊中收治苦楝子中毒58例,其中经产母猪8例,15kg以下仔猪19例,50kg左右的育...  相似文献   
76.
在乡问道路行车与在国道、省道及高速公路上行驶不同,应特别要注意以下事项:  相似文献   
77.
78.
TZ-Ⅱ型兽用电子听诊器已通过产品鉴定,投入批量生产。目前,我国一直沿用人医胶管双耳听诊器,对动物体内音进行物理诊断,效果甚差。现在研制成功的这种电子听诊器是可配接耳机或导管听诊的袖珍便携式听诊器。它具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79.
在低温逆境条件下,用荧光法和电导法分别检测花粉的生命力和雄球花低温抗性,结果证明,在0℃ ̄3℃时花粉生命力最高;-6℃ ̄-7℃为球花至死温度。冰冻时间愈长,花粉生命力丧失愈严重。采用尿素、高腊膜、蔗糖、波尔多液、硝铵等化学物质喷洒,均能提高长白落叶松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80.
黄茶,是中国绿茶类中的珍品。由于它产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需要独特的加工工艺和县有独特的品质特征。因此,在中国名茶历史上享有一定的声誉。近年.特别在新世纪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黄茶已经或正在消失。看来我们是有抢救“黄茶”的必要和责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