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10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为评价红壤旱地长期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肥力水平,基于1986年建立的江西进贤红壤旱地玉米定位试验,选用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阳离子交换量5个指标,采用模糊数学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和比较了连续施肥30年后不同施肥模式下红壤旱地土壤综合肥力水平。结果表明,数据球形假设检验KMO值为0.73,Bartlett值为127.98,Sig0.01,可以进行主成分分析。土壤肥力综合指数(SNI)以氮磷钾配施猪粪处理最高(0.94),单施猪粪次之(0.92),单施氮肥最低(0.42)。因此,红壤旱地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是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生物炭对于旱地红壤土壤改良的长期影响,通过连续 8 年的田间小区试验,设置 3 个试验处理:不施生物炭(CK)、750 kg·hm-2 生物炭(C1)和 1500 kg·hm-2 生物炭(C2)。研究了生物炭连续施用对旱地红壤土壤理化性质、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的理化因子。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6 个门类是所有处理的优势菌群;与 CK 相比,施用生物炭可以显著提高土壤 pH 0.11 ~ 0.29 个单位、碳氮比 7.85% ~ 8.21% 和有机质 8.70% ~ 11.97%,而显著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 10.57% ~ 38.63%。主成分分析表明施用生物炭显著改变了细菌群落结构组成(R=0.52,P=0.02);在门水平上,与 CK 处理相比,C1 处理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 24.73%,C2 处理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 39.03%,而 C1 处理的绿弯菌门显著低于 CK,降幅为 18.90%。冗余分析表明,土壤硝态氮(R2=0.77,P<0.01)和 pH(R2=0.54,P<0.05)是细菌群落结构变异的主导性环境因子;细菌群落与环境因素相关性表明,优势菌群受土壤 pH、有机质、溶解性有机碳、硝态氮、铵态氮和碳氮比的影响。综上,生物炭施用 8 年后对土壤环境因子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某些关键环境因子的改变驱动了土壤细菌群落的生态演替。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施用有机肥对粉葛干物质和养分积累与分配的影响,设置单施化肥(CK)、单施有机肥(OM)和50%化肥+50%有机肥(CM)3个处理,分析粉葛不同生育期下各器官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及分配比例的变化。结果表明:伸长期、膨大期干物质、养分总积累量表现为OM、CM处理显著低于CK(伸长期磷除外),采收期不同处理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差异不显著;与CK相比,含有机肥处理(OM、CM)虽显著降低了采收期分枝和叶片中积累的氮(N)、磷(P)、钾(K)养分含量(P <0.05),但使采收期块根干物质分配比例提高了8.53%~12.5%。含有机肥处理能够为粉葛中后期持续供应养分,提高粉葛块根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从而提高块根产量,尤以CM处理最佳。  相似文献   
14.
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对双季玉米种植制度下旱地红壤理化性质和玉米产量季节性变化的影响,明确产量变化驱动因素,可为该区耕地质量培育和合理施肥提供理论支持。以1986年设置的旱地红壤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平台,选取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单施新鲜猪粪(OM)、化肥和新鲜猪粪配施(NPKM)4个处理,探索不同施肥制度对双季玉米成熟期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NPKM处理在春玉米和秋玉米成熟期0~40 cm土层土壤容重显著降低,大团聚体(>250μm)含量、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土壤pH、有机碳(SOC)、速效氮(AN)、有效磷(AP)及速效钾(AK)等养分含量均显著提高,春玉米和秋玉米产量分别提高了6.1倍和15.1倍。与CK处理相比,NPK处理0~20 cm土层土壤容重在春玉米和秋玉米成熟期分别提高了1.13%和2.49%,pH则分别降低0.22和0.48个单位。与NPK处理相比,OM和NPKM处理0~20 cm土层土壤容重分别降低2.5%和3.2%,MWD分别增加了20.9%和43.6%,pH分别提高了1...  相似文献   
15.
16.
<正>肥料是桑树的粮食,是桑树优质高产的重要条件,特别是桑树每年多次收获桑叶,要从土壤中带走大量的营养元素;补充土壤养分含量,提高667m2桑地面积的桑叶产质量,不能单纯的依靠施肥,同时还要看土壤对肥料的承受能力,肥料在土壤中能不能发挥作用,肥料成分要靠土壤吸收,承载,转化后方能为根系所利用,土壤结  相似文献   
17.
为摸清江西省粉葛生产状况,为实现葛产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提供依据,调查分析了江西省15个主产县区具有代表性的17块葛田土壤养分状况,研究了其与单株块根干重的相关性,并分析了限制粉葛产量养分因子.结果表明:(1)调查区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和全钾均值分别为4.77 g/kg、20.35 g/...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含钙物质对酸性镉污染农田粉葛生长及镉富集特征,以江西省新余市酸性镉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施用石灰和牡蛎粉2种钙素材料对土壤化学性质、粉葛各部位镉含量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比,施钙(石灰、牡蛎粉)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H(0.85~0.87个单位),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效态镉含量(53.85%),施钙处理还降低了镉在粉葛体内富集。与对照相比,石灰处理粉葛总生物量、产量和收益分别增加了34.26%、38.20%和107.15%,块根和葛粉中镉含量分别降低了34.09%和15.38%。与对照相比,牡蛎粉处理粉葛总生物量、产量和收益分别增加了42.46%、38.07%和173.08%,块根和葛粉中镉含量分别降低了63.64%和69.23%,其中以牡蛎粉处理的增产降镉效果最佳。相关分析表明,粉葛生物量及产量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粉葛各部位镉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土壤中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在镉污染耕地上施用牡蛎粉(2 250 kg·hm-2  相似文献   
19.
横坡垄作和秸秆覆盖对坡耕地水土养分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南方坡耕地的水土养分流失问题,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顺坡垄作为对照(CK),研究横坡垄作(KF)和横坡垄作+秸秆覆盖(BMP)对坡耕地大豆产量、土壤和水分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BMP处理降低了径流量,并显著减少了径流水中总氮和硝态氮;BMP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中的土壤含水率、有机质、硝态氮和铵态氮;BMP处理的大豆产量和秸秆产量分别增加了2.13%和1.94%;而单纯的横坡垄作(KF)对坡耕地的养分流失效果是有限的。综上,横坡垄作并加以秸秆覆盖可以更好地减少水土养分流失,提升土壤养分能力和作物产量,是适用于南方坡耕地的有效农耕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种植年限粉葛对农田土壤镉的富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不同种植年限粉葛对土壤重金属镉的富集特征,以江西新余中度镉污染农田种植的一年生、两年生粉葛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种植年限间粉葛(Pueraria thomsonii Benth)块根(葛粉和葛渣)、葛头、主藤、侧枝和叶片中重金属镉的含量及其富集情况。结果表明,除叶片外,两年生粉葛各部位镉含量显著高于一年生的;粉葛不同部位镉含量大小排序为侧枝>主藤>葛头>叶片>葛渣>块根>葛粉;粉葛对土壤镉富集系数均>1,说明粉葛对土壤中镉的吸收能力较强。除一年生粉葛葛粉外,一年生粉葛块根和两年生粉葛块根、葛粉中镉含量均超过国家食品安全限量标准。相关分析表明,粉葛各部位镉含量与土壤总镉和有效态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粉葛各部分中镉含量随种植年限具有明显的累积效应。因此,在中度镉污染农田宜选择种植一年生粉葛,且食用方式以葛粉最佳,以达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