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8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22~28℃条件下,分别用0.00,1.00,2.00,3.00和4.00 g·L-1尿素水溶液浇灌培养棉苗至3叶1心,然后在人工气候箱内进行(15±1)℃/(5±1)℃(昼/夜)低温处理3d,研究了棉苗生长恢复及生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无氮处理棉苗抗低温能力差,受低温胁迫伤害严重,表现可溶性糖含量低,SOD和CAT...  相似文献   
22.
杨铁钢  戴廷波  姜东  荆奇  曹卫星 《作物学报》2007,33(11):1763-1770
籽粒氮素获取能力对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非常重要。选用小麦品种豫麦47(高籽粒蛋白含量,15.5%)和豫麦50(籽粒蛋白含量12.4%),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植株不同器官营养性N素(AN)、功能性N素(FN)和结构性N素(SN)的变化及其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花后籽粒从营养器官获取氮素的能力以及利用营养器官氮素形成产量的能力,高蛋白品种豫麦47均显著高于低蛋白品种豫麦50。施氮水平对3类N素含量的影响小于品种效应,且3类N素的品种间差异在花后显著大于花前。在叶片和茎秆中,豫麦50的AN含量从拔节至灌浆期持续下降,而豫麦47持续升高;籽粒中,豫麦50的AN含量花后表现下降(由1.98~2.35 mg g–1下降到1.38~1.70 mg g–1),而豫麦47先降(由5.51~5.70 mg g–1陡降至花后17 d时的1.15~1.38 mg g–1)后升(由1.15~1.38 mg g–1缓慢上升至成熟时的1.29~3.29 mg g–1)。FN含量,两品种间在叶片和茎秆中的差异不显著。SN含量,在叶片和茎秆中两品种不同生育阶段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先升后降,以开花期最高,但豫麦47比豫麦50花后表现大幅度的显著下降;在籽粒中,两品种均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但豫麦47开花时SN含量(3.70%~4.28%)极显著高于豫麦50(1.38%~1.74%),因此,其花后下降幅度也极显著大于豫麦50,3个施氮水平下成熟期比开花期豫麦47分别下降49%、49%和49%,而豫麦50仅下降7%、23%和21%。说明豫麦47籽粒比豫麦50具有较强的从营养器官获取氮素的能力,其开花时籽粒具有较高的SN含量,胚及胚乳细胞分裂对AN的需求较大,为籽粒从营养器官获取较多氮素提供了较大的“源动力”。SN合成决定着氮素的流动方向,是驱使氮素流动的重要因素;叶片和茎秆SN的分解物是花后转运氮素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3.
棉花留叶枝对其生育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我国棉花生产技术体系中,去营养枝一直作为一项很重要的田间管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棉花生产,而美国、印度、以色列、埃及等一些植棉国则不去营养枝。70年代,河南省农科院王佐等人曾对保留棉株营养枝开展了一系列研究;90年代初,山西曹生吉等人又提出保留棉株营...  相似文献   
24.
棉花工厂化育苗无土移栽密度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棉花工厂化育苗无土移栽的适宜密度。[方法]以豫杂35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6个移栽密度:10 500、15 000、19 500、24 000、28 500和31 500株/hm2,3次重复,研究移栽密度对株高、絮铃、成铃、幼铃数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移栽密度与絮铃数呈正相关(R=0.908),与成铃数、幼铃数和株高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5、-0.909和-0.895。密度为10 500~31 500株/hm2时,絮铃占总铃数的比重由14.7%增加到23.4%,而成铃比重在61.2%~68.6%、幼铃比重在15.5%~17.0%。6个密度间株高存在显著、棉花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24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当密度低于15 000株/hm2时,产量会明显降低。株高与产量的相关性较低(R=-0.696)。[结论]为棉花工厂化育苗无土移栽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5.
棉花工厂化育苗,由于技术的可控性和规模性,既可实现棉花的规模化和区域化种植,极大地提高皮棉的均一性和一致性,又可解决棉花的一播全苗等技术难题,极大地减轻棉花生产中繁重的体力劳动强度,从而使棉花生产的产业化程度得到大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26.
通过棉花工厂化育苗无土移栽技术与当地主导栽培模式产量对比试验的分析,棉花工厂化育苗无土移栽能够在新乡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27.
杂交棉豫杂35不同肥力条件下适宜密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肥力条件下 ,对杂交棉豫杂 35四个种植密度水平下的群体生产特点、产量构成及产量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豫杂 35在中等以下地力条件下 ,密度不宜低于每公顷 3万株 ,在 3.75万~4.5万株较好 ;而中等以上肥力水平条件下 ,获得同等产量水平 ,种植密度弹性较大 ,每公顷 2 .2 5万~4.5万株 ,仍表现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尤其是霜前子棉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8.
四棱豆是一种营养极丰富的蔬菜 ,又是目前世界上蛋白质最全、含量最高的一种块根作物 ,其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居豆类作物之冠。同时还是一种高蛋白粮食新资源和优质食用油的一个新品种 ,茎叶是优质饲料和绿肥。1 四棱豆的营养价值四棱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达 34%~ 4 5 % ,且是全价蛋白质 ,因此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其氨基酸组成也较平衡。据测定 ,四棱豆富含人体第一必需氨基酸———赖氨酸 ,其含量超过大豆、酪蛋白和鸡蛋蛋白 ,特别是人体 8~10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很高。其种子中脂肪含量高达16 %~ 2 8% ,是优质食用油的…  相似文献   
29.
地膜棉田化学除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化学除草在地膜棉田的作用效果 ,达到高效、安全、经济的化学除草目的 ,选择美国孟山都公司生产的90 %禾耐斯乳油和48 %的氟乐灵乳油进行了地膜棉田化学除草试验。试验设置在尉氏县永兴镇赵楼村棉田。采取春播膜下用药和麦收中耕后空行芽前封闭施药。设膜下90 %禾耐斯667m215、30、60ml,48 %氟乐灵乳油667m2100ml和空白对照及麦后空行封闭90 %禾耐斯667m240、60、80ml,48 %氟乐灵150ml和空白对照各5个处理 ,随机排列 ,重复3次 ,小区面积66.7m2 。膜下处理各小区于施药…  相似文献   
30.
麦棉套种棉花常因迟发晚熟导致减产降质 ,而其中麦棉共生期间存在的小麦对棉花遮光、争肥、争水等问题是棉苗形成迟发晚熟的重要原因。就目前情况看 :有关争肥争水问题的研究较多 ,但对于遮光问题有关研究很少。据试验 ,目前小麦棉花套种普遍采用的 3- 1、4- 2式以及麦垄点种等方式的预留行中一天的光照量分别相当于春白地的50 %、70 %、和 30 %左右。因此 ,本试验的重点旨在明确这几种光照条件下棉苗生长发育情况 ,以期为生产寻找较合理的麦棉套种方式以及如何解决棉花迟发晚熟等问题提供理论依据。1 试验方法试验选用豫棉 1 5号品种 ,于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