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2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篇
  33篇
综合类   136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231.
小麦赤霉病[Gibberrella zeae(Schw.)]是世界温暖潮湿和半潮湿地区广泛发生的一种毁灭性小麦病害。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东北东部春麦区,赤霉病为主要小麦病害,危害十分严重;并且,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小麦赤霉病已向淮河和黄淮流域蔓延扩展。全国赤霉病受害面积超过667万hm2,约占小麦总面积的1/4。在江苏省赤霉病不仅是淮南地区的主要病害,而且淮北地区近年也发生较重。据统计,一般大流行年(病穗率50%以上,减产2~5成)和中等流行年(病穗率20%~40%,减产1~2成)每2~3年发生一次,但几乎每年都有轻微发生。赤霉病不仅造成严重减产,而且严重恶化子粒…  相似文献   
232.
戊聚糖是小麦籽粒中非淀粉多糖的主要成分.戊聚糖在小麦籽粒中的含量较低,但它对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小麦戊聚糖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小麦品种间戊聚糖含量的变异、戊聚糖的影响因素和遗传特性、戊聚糖与农艺性状关系及戊聚糖对小麦品质的影响等,旨在为中国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33.
为了解江苏淮北小麦品种重要品质性状相关基因状况,以20份近期审定的徐麦系列和淮麦系列小麦品种以及12份小麦对照材料为试验材料,采用SDS-PAGE电泳与PCR检测相结合,检测了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同时采用共显性PCR标记筛查1BL/1RS易位系以及Wx基因突变型。结果显示,江苏淮北小麦品种Glu-A1位点含3种亚基,其中1亚基占75%;Glu-B1位点有4种亚基,7+8亚基占60%;Glu-D1位点有3种亚基,5+10亚基占50%;1BL/1RS易位系有14份,占全部品种的70%;所有品种均为Wx基因野生型。  相似文献   
234.
播期和密度对小麦生选6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江苏六合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小麦品种生选6号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产量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随密度的增加而升高;产量与群体大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籽粒容重、籽粒蛋白含量、出粉率、面粉蛋白含量、饼干延展系数呈显著负相关;播期和密度对小麦群体大小、面团软化度和公差指数影响显著,但对饼干加工品质影响不显著。生选6号应在10月底至11月10日播种,适宜密度为240万~300万/hm2。  相似文献   
235.
为了解内蒙古黑粒小麦种皮颜色的遗传特性,与3个红粒小麦和2个白粒小麦配制了10个正反交组合,观察了F1、F2代植株上籽粒种皮颜色的表现,分析其粒色遗传。结果表明,籽粒种皮黑色为细胞核遗传,黑色对红色和白色均呈显性。内蒙古黑粒小麦与红粒及白粒杂交F2代,均符合9(黑)∶7(红或白)分离规律,说明黑色种皮受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同一组合的F2各黑粒单株间籽粒颜色有深浅之分,说明这2对显性互补基因还具有剂量效应。通过黑粒小麦与红粒和白粒小麦品种间杂交,可以培育粒色不同的小麦新种质。  相似文献   
236.
宁麦17具有耐迟播(迟播早发、迟播早熟)的优良特性.在参加江苏省淮南地区历年的区域试验中,平均全生育期207 d左右,与对照品种扬麦11相当(扬麦11为目前本地区推广品种中最早熟品种).宁麦17在2006-2008年度江苏省淮南片区试中,两年平均亩产量480.51 kg,比对照品种扬麦11增产5.07%,增产点次率80%以上,2008-2009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量473.51 kg,比扬麦11增产7.11%,增产点次率100%.各地大面积生产试验示范一般产量均可达500 kg/亩左右.宁麦17高抗梭条花叶病毒病,中抗-抗赤霉病,中抗-中感纹枯病,白粉病亦较轻.适合江苏淮南及江淮下游地区种植,尤其适合本地区的中晚熟(直播)水稻茬选用.此外,还阐述了宁麦17相应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37.
 用RothC (Version 2 6 .3)模型模拟研究东北地区黑土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中玉米连作下土壤有机碳 (SOC)含量的变化。从 2 4个施肥处理中选取了无肥 (对照 )、氮肥、氮肥配施厩肥、氮磷钾肥配施、厩肥 5个处理 ,对耕层土壤SOC的模拟值与实际测定值进行了比较。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吻合较好 ,说明RothC模型可以很好的用来模拟东北温带气候区现有耕作管理条件下黑土SOC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在当前常规耕作秸秆不还田条件下 ,整个试验期间不施肥 ,SOC含量持续下降 ;单施氮或施氮磷钾不能维持耕层 (2 0cm)SOC含量 ;厩肥配合施用化肥 ,则会增加SOC含量。保持这种管理方式不变 ,SOC将持续下降至新的平衡点。模拟结果表明 ,如果实施秸秆还田 ,到 2 0 2 2年时无肥、氮肥、氮磷钾肥、氮肥配施厩肥和氮磷钾配施厩肥等处理区的SOC较 2 0 0 2年将分别增加 2 6 %、4 0 %、4 5 %、38%和 4 6 %。RothC模型可用来评价不同管理方式下黑土SOC变化趋势 ,秸秆还田将显著增加研究区黑土的SOC含量  相似文献   
238.
优质饼干小麦--宁麦9叼在沿海沙性粉土地区种植,产量表现二分突出,肥料报酬率也较高。栽培上以亩施12.5 ̄17.5kg纯氮,配以15 ̄20万基本苗的自理 效果最佳,籽粒优质性状也能得到较充分的表达。从而较好地协调了高产与优质的矛盾。本文还探讨了不同处理下,宁麦9号产量变化原因及其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39.
对倒剌鱼巴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室内常温(24~29℃)、静水条件下,倒刺鱼巴对5种药物的急性毒性大小依次为:孔雀石绿>硫酸铜>高锰酸钾>二溴海因>敌百虫,安全浓度分别为0.05、0.41、0.43、3.76、5.00m g/L。孔雀石绿对倒刺鱼巴的毒性最大且安全浓度较低;敌百虫和二溴海因毒性最弱,可以考虑作为倒刺鱼巴疾病防治的适用药物。  相似文献   
240.
本文研究了一小范围景观中不同坡位上6个土壤剖面的全磷含量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土壤剖面的全磷含量和分布与景观部位存在一定的联系。排水良好的坡顶部位剖面全磷含量较高,最低全磷含量出现的部位较深;排水不良的坡脚部位土壤全磷含量较低且最低全磷含量出现的部位较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