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5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12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0 毫秒
61.
利用多年平均气候资料对安徽省的自然生产力进行了核算 ,并利用经济系数测算了经济产量。安徽省的自然生产力由北向南逐渐增加 ,经济产量最低约 63 13kg/hm2 ,最高可达 17194kg/hm2 。南北差异显著 ,东西之间的差异则不显著。淮河以南水分较充足 ,对农业生产限制作用较小 ;淮河以北水分不足 ,水分成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提高该地区的水分利用率可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62.
2012~2013年,在安徽农业大学巢湖农业实验站,利用小区实验研究了不同田间控水措施对冬小麦土壤CH4和N2O排放的影响。实验设置了空白对照(CK)、常规耕作(CG)、浅沟控水(CQ)、深沟控水(CS)4种处理。结果表明:(1)冬小麦生育期内,农田排干控水可显著改变土壤的CH4和N2O排放特征,不同控水处理之间CH4排放差异显著(P0.05),N2O排放差异极显著(P0.01);(2)CQ、CS处理的CH4吸收能力分别比CK高1.6%、20.9%,排干控水提高了土壤CH4的吸收能力;(3)CQ和CS的N2O排放量分别比CK增加了61.0%和70.6%,排干控水提高土壤N2O的排放量;(4)地表温度和5 cm土温是影响CH4和N2O通量变化的关键因素,各处理CH4吸收通量和N2O排放通量与地表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提高温度有助于提高CH4吸量,但也增加了N2O排放;(5)与CK相比,CG、CQ、CS都实现了增产,但CG、CS排放温室气体的GWP显著高于CK,而CQ则与CK基本相当,CQ在确保增产的情况下实现了温室气体减排,是适用于该地区的冬小麦农田温室气体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63.
利用涡度相关法与垂直梯度法对安徽寿县农田湍流通量进行了连续观测,分析了不同天气状况与不同下垫面对农田湍流通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农田湍流通量受不同天气条件的影响显著。LE、H、G变化特征在晴、阴、雨条件下均呈单峰型曲线,日峰值、变化幅度:LE>H>G;通量值受短时气象条件影响有所波动,其稳定程度:晴天>阴天>雨天;雪天湍流通量单峰曲线规律不明显,LE波动剧烈,G为负值。地表反照率:雪地>裸地>作物下垫面;雪面反照率最大,导致H、LE最小,G相对较大,为负值;作物下垫面地表反照率随作物生长周期有先增后减的趋势。反照率与湍流通量各值的变化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4.
耕作方式对圩区冬小麦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4种耕作方式(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常规耕作和对照)对巢湖流域圩区农田生态系统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田CO2、CH4和N2O排放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不同耕作处理下的CO2、CH4和N2O排放通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1)不同耕作方式下的CO2、CH4、N2O的排放/吸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各处理CO2的平均吸收通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CH4、N2O的平均排放/吸收通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乳熟到蜡熟期是白天CO2通量由负值向正值的转换期,和对照相比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常规耕作的作物产量分别提高了3.3、1.5和3.9倍,且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3)各种耕作处理下的CH4排放通量均在-0.3~0(mg·m-2·h-1)之间波动,与对照比较,保护性耕作累计吸收量要高16个百分点,相关分析显示,除秸秆还田外,各处理的CH4的吸收率与5 cm土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4)N2O是麦田生态系统主要排放源,保护性耕作与对照相比N2O排放率降低了12%,而秸秆还田、常规耕作与对照相比N2O排放率分别增加了35%和61%;(5)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常规耕作的N2O单位产量排放量分别降低了4.31 μg·g-1、3.36 μg·g-1和2.70 μg·g-1。  相似文献   
65.
以茶树无性系龙井43种子为材料,利用cDNA-AFLP差异显示方法,分析它在低温贮藏后的基因表达,为顽拗性植物种子的中长期保存提供理论依据。从64对引物筛选出的差异片段中克隆出10个低温差异表达片段,有7个在GenBank数据库中与小分子量热激蛋白、MYB类转录因子、衰老相关蛋白、F-box家族蛋白、蛋白激酶、磷酸二酯酶等基因有较高同源性。  相似文献   
66.
风障对茶园的减风增温效果及对茶树冠层叶片含水率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冬季茶园风寒冻害问题,于2008年1月在安徽农业大学茶场建立塑料薄膜风障,测定风障对茶园的减风增温作用及其对茶树冠层叶片含水率的影响。风障的高度为2.0 m,以5×7网格点测定2.8、2.0 m风障高和1.2 m茶树冠层高度3个层次的风速,以4×4网格点测定地表温度、茶树冠层叶片含水率。结果表明,2.8 m高度,风障上方的风速比环境风速增加30%左右,下风方向的减风作用随风速增大而减小,距离风障7 m区域是风速减弱最强的区域,环境风速2.6 m/s时中轴线风速减小13.5%,环境风速1.0 m/s时  相似文献   
67.
为探究在不同优化减氮条件下施用生物炭对双季稻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和水稻产量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监测水稻生长期间土壤CH4和N2O排放通量,测定土壤理化指标及水稻产量。试验设置5个处理:常规施氮(CF)、优化减氮15%(OF15%)、优化减氮15%+生物炭(OF15%+B)、优化减氮30%(OF30%)、优化减氮30%+生物炭(OF30%+B)。结果表明:与CF相比,各处理均降低了双季稻土壤CH4和N2O的累积排放量,降幅分别为9.59%~39.60%和20.12%~41.61%;其中OF30%+B与OF15%+B处理CH4的减排效果最佳,分别达39.60%与31.53%;OF30%+B处理N2O的减排效果最佳,达到41.61%,其次为OF30%和OF15%+B处理,分别达34.56%与28.14%。各处理均降低双季稻系统土壤温室气体产生的全球增温潜势,降幅为9.54%~39.27%;OF15%+B产量最高,与CF相比增加了2.83%,而OF30%与O...  相似文献   
68.
为探究适用于中国东部低地圩区的稻麦两熟制农田温室气体减排增效技术,以巢湖圩区稻麦轮作农田为研究对象,设置浅沟(CQ)、深沟(CS)两种麦季开沟排水处理,并以常规耕作为对照(CG),采用“密闭箱-气相色谱法”,对整个稻麦轮作周期的氧化亚氮(N2O)排放进行持续监测,并测定产量以及分析相关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与CG相比,CQ、CS处理在水稻季分别减少了32.4%1和42.40%的N2O累积排放量,小麦季分别减少8.10%与9.67%的排放量。(2)开沟排水处理实现了稻麦的稳产以及增产,与CG相比,CQ和CS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提高了1.67%和2.31%,小麦产量分别提高了5.17%和1.02%;水稻季GHGI分别显著下降了33.52%和43.70%,小麦季分别显著下降了12.62%和10.59%(P < 0.05)。(3)开沟排水明显降低水稻生育中后期5 cm地温,提高麦田土壤pH值,降低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4)排水处理降低了小麦季土壤硝态氮、铵态氮以及全氮含量,并且土壤氮素水平变化更为稳定。综合来看,各处理均确保了作物产量且实现了温室气体的减排,其中以CS效果更佳,研究结果对于指导稻麦低碳种植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9.
专题图制作存在模型计算过程繁琐、数据处理量大、制图任务重等问题,为了提高制作效率和出图时效性,利用Python语言,结合ArcGIS、数据库,开发数据处理、专题图制作软件,搭建区域作物生产力自动化制图系统。系统通过实时采集气象数据,运行生产力模型,制成区域作物生产力专题图。对安徽省作物生产力制图的实例进行分析,系统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相近,在调整地理底图和气象站点后,可直接应用于中国中东部作物产区,为区域粮食作物稳产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0.
【目的】水稻(Oryza sativa L.)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日益增长的盐渍化风险下,种植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油菜素内脂(brassinosteroid,BR)是一种天然植物激素,可促进细胞的生长与分裂,增强光合作用。因此,探究BR引发对盐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选取最适BR浓度,为应对盐碱地对水稻生产安全的制约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皖稻34为供试材料。利用100 mmol/L的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设置浓度分别为0.5,1.0,1.5,2.0,2.5,3.0 mg/L的BR溶液对水稻种子进行引发,以未引发无盐胁迫处理作为对照1(CK),未引发有盐胁迫处理作为对照2(S-CK),测量水稻种子发芽指标以及根苗生长情况,并监测水稻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糖代谢指标和叶绿素含量。【结果】盐胁迫下水稻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与CK相比水稻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降低12.93%、49.13%、39.69%、59.73%;水稻幼苗鲜重和苗长分别降低29.62%、28.60%。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