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8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鸭疫里氏杆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鸭、雏火鸡等多种禽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2周龄~7周龄雏鸭最易感,主要引起小鸭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发病率为5%~90%,病死率高达90%.鸭疫里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不运动、不形成芽孢、无鞭毛的小杆菌,有21个血清型,且各血清型缺少交叉保护.鸭疫里氏杆菌病已成为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之一,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对鸭疫里氏杆菌生物学特性、实验室诊断、血清型鉴定和疫苗免疫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72.
为了解2016—2017年安徽地区猪群中主要病原的感染情况,本调查采用了PCR方法结合细菌分离鉴定法,对1 224份临床受检样品进行主要病毒性和细菌性病原的检测。结果显示,样品总阳性检出率为46.98%,其中PCV2、PEDV、SS、PRRSV、PRV、TGEV、HPS、CSFV、E. rhusiopathiae的阳性检出率依次为40.52%、38.28%、21.67%、19.28%、17.37%、7.69%、5.78%、2.91%、1.81%;混合感染率为15.65%,以“PCV2+PRRSV”为主要感染模式(22.22%);PRV、PEDV的阳性检出率有所下降,PRRSV则有所上升;PCV2、PRV、PRRSV、PEDV、HPS、SS在四个季度中均有检出,其中PEDV在腹泻类样品中检出率最高(38.78%),PCV2在呼吸系统症状类样品中检出率最高(50.29%),PRV、PCV2在神经症状类样品中检出率均较高(50%、37.21%),PCV2、SS在繁殖障碍类样品中检出率均较高(31.88%、18.75%)。结果表明,2016—2017年安徽地区猪群中普遍存在PCV2、PRV、PRRSV、PEDV、SS的感染,以混合感染为主,且其程度有所加重;PRRS、PED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是PCVD、PR的高发时段;腹泻、呼吸道疾病和繁殖障碍分别是危害产房仔猪、保育猪和种猪的主要问题;PCV2是重要的感染病原,易导致SS的继发或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73.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动物医学(兽医)专业培养双创型人才的要求和卓越兽医师的需求,建设以开放性实训(实验)中心为特色的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以强化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核心,构建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育新体系,以期为培养不同行业需要的兽医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74.
2016年董雅琴等[1]调查我国猪群的PCV2、PRV、PRRSV、CSFV、PEDV、HPS、E.rhusiopathiae的阳性感染率分别为13.66%、11.81%、24.69%、6.7%、38.45%、13.02%、5.59%。2014年郭龙等[2]对21个省市送检的12 452份临床病料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3 926株致病菌,其中,SS、HPS、E.rhusiopathiae的占比依次为37.42%、22.49%、2.39%。2009-2010年廖启顺等[3]报道云南地区猪群中PCV2、PRV、PRRSV、CSF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1.30%、46.99%、26.23%、22.46%。2011-2012年师保浚等[4]报道安徽和江苏两省猪群中PCV2、CSFV、PRRSV、PEDV的感染率分别为37.1%、10.6%、27.6%、46.67%。2013年王洪光等[5]对贵州的部分猪场进行HPS、SS、E.rhusiopathiae鉴定,阳性率分别为25.5%、32.3%、9.5%。本次调查中阳性检出率较高的病原为PCV2(40.52%)、PEDV(38.28%)、SS(21.67%)、PRRSV(19.28%)和PRV(17.37%),尽管检出率与相关报道存在程度上的差别,但同全国大部分地区相似,安徽地区猪群中普遍存在着PCV2、PEDV、SS、PRRSV、PRV的感染,且为主要病原。而TGEV、HPS、CSFV、E.rhusiopathiae的阳性检出率依次为7.69%、5.78%、2.91%、1.81%,均低于我国其他地区的相关报道,尤其是HPS的阳性检出率仅为5.78%,分析其可能的原因,该菌十分娇嫩,分离培养成功较难,故其真实感染率应比实际检出率高10倍之多。  相似文献   
75.
已知多种动物均易被病原性大肠杆菌感染发生大肠杆菌病。在世界各地,大肠杆菌是猪群中很多疾病,包括新生仔猪腹泻、断奶仔猪腹泻、败血症、多发性浆膜炎、乳腺炎、尿路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xtraintestinal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xPEC)是一组不同种类的大肠杆菌,不仅可正常定植于肠道,而且能侵入引起菌血症,并诱发败血症或局部肠道外感染,如脑膜炎、关节炎、肺炎、心内膜炎等[1]。临床上通常使用抗生素进行大肠杆菌病的治疗,但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多重耐药大肠杆菌菌株日益增多,给人和动物的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而ExPEC产生的抗生素耐药性明显高于其他菌群,50%以上的菌株为多重耐药,甚至许多菌株已演化成超级细菌,严重影响了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对该类细菌引起的疾病进行防治[2]。由于发病率、死亡率升高和体重降低的增加,以及治疗、疫苗和饲料添加剂的成本增加,ExPEC引起的猪大肠杆菌病导致的经济损失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揭示稻田经济草坪化种植后的土壤质量变化规律,以期为草坪化种植稻田复垦快速精准改良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海宁市丁桥镇近133.3 hm2 稻田被经济草坪化种植后存在需复垦为稻田的改良需求,选择稻田草坪化种植(0、1、2、3、4年)后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的机械组成、容重、pH值、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氮、磷、钾总量及其有效态含量等理化与养分指标,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探讨土壤理化性质与养分指标的时空变异特征,明晰经济草坪化种植后稻田关键肥力因子的变化特点。  结果  稻田草坪化种植后,随着种植年限增长,不同深度土壤(0 ~ 15 cm、15 ~ 30 cm、30 ~ 45 cm)的各理化性质与养分含量指标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随草坪化种植年限增长,土壤砂粒含量减少,粘粒含量增加,容重增大,pH逐渐升高,土壤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呈现出先快后慢的下降态势;土壤全量和速效氮、磷、钾含量逐渐降低,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在草坪化种植初期下降尤其显著。全量及速效养分含量总体以及土壤砂粒含量与草坪化种植年限呈极显著负相关(P < 0.01),土壤pH和容重的变化量以及粘粒含量与草坪化种植年限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的变化量与草坪化种植年限呈显著负相关(P < 0.05),草坪化种植4年后,土壤肥力综合等级退化为瘦瘠水平。  结论  稻田经济草坪化种植后导致其土壤肥力显著退化。  相似文献   
77.
应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接种﹑琼脂扩散试验、电镜观察,从临床病鸡的法氏囊组织分别分离到3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CH03、JG04和QJ04株,对4周龄未免疫鸡的攻毒致死率分别为92%、83%、67%,对鸡胚的半数致死量(ELD50)分别为10-6.8/0.2ml、10-5.4/0.2ml、10-4.6/0.2ml;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的IBDVVP2基因高变区(vVP2)及其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序列共有492个核苷酸,编码164个氨基酸。关键位点的氨基酸变化特征:第一亲水区P222A、疏水区的K249Q和S254G、N279D和T284A,与超强毒参考株UK661﹑HK46﹑OKYM和CH1-97极为相似,而与致弱株Cu-1)及变异毒株Var-E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获得的3株IBDV分离株均属超强毒株。  相似文献   
78.
本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统计、分析调查结果,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制定出相应措施并在教学中初步尝试,旨在达到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79.
李郁 《甘肃农业》2005,(1):87-88
广西地处大西南,有沿海沿边的地理优势又有丰富的资源,加上西部大开发战略给与优惠政策,正是实现经济腾飞的时机。广西境内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资金有限,不能实现全区的同时进步,所以应以优先发展部分中心城市,培育广西经济增长的“增长极”群;各“增长极”以特色经济吸引外部资金加速自身发展;在“增长极”有了充分发展之后,可以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全区共同繁荣的模式,实现广西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0.
应用植物不育剂控制林木鼠害新技术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应用植物不育剂大面积控制人工林鼠害在国内外属首次。本研究表明 ;大面积应用植物不育剂可以有效控制防治地鼠类种群密度 ,鼠类种群密度下降 69.5% ,种群主要繁殖特征受到影响 ,对鼠类种群繁育控制可持续 2~ 3年 ,单位适宜控制面积 13hm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