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8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安徽省猪呼吸道疾病五种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呼吸系统疾病目前是困扰我国养猪业主要疾病之一。为了弄清安徽省猪呼吸道疾病主要致病微生物,本研究利用细菌学鉴定技术、RT-PCR技术对2010年-2011年安徽省皖南、皖中、皖北地区采集的180份呼吸障碍性病(死)猪病料进行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圆环病毒2型、链球菌、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等5种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显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率高达68%,圆环病毒2型感染率高达83.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与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率达27.8%,猪链球菌感染率为22.8%。结果提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缺失株、圆环病毒2型、链球菌的普遍感染是近年安徽省猪呼吸道疾病的重要致病病原,研究结果为安徽省今后猪群呼吸道疫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2.
为了解安徽地区猪链球菌2型(SS2)临床分离株毒力基因分布、分子分型特征及其与致病性的相关性,本研究收集了58株源自临床患病猪的SS2,应用PCR技术检测其毒力基因:胞外蛋白因子基因(epf)、溶菌酶释放蛋白基因(mrp)和溶血素基因(sly),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MLST)对其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其与动物致病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58株分离菌,epf^+/mrp^+/sly^+型为44.83%(26/58),epf^+/mrp^-/sly^+型为25.86%(15/58),epf^-/mrp^+/sly^+型为18.97%(11/58),epf^-/mrp^-/sly^+和epf^-/mrp^-/sly^-型均为5.17%(3/58)。共分出10种ST型,其中ST1 26株(44.83%),ST7 18株(31.03%),ST28 6株(10.34%),ST117、ST156和ST308均为1株,各占1.72%,另有4种新发现的ST型,即ST958 2株(3.45%),ST957、ST959、ST970各1株(1.72%);分为4种克隆复合物(ST1 complex、ST27 complex、ST87 complex、ST188 complex)。ST1以epf^+/mrp^+/sly^+型为主(69.23%),其中23株(88.46%)分离自全身感染病猪;ST7以epf^+/mrp^-/sly^+型为主(55.56%),其次为epf^+/mrp^+/sly^+型(38.89%),其中13株(72.22%)分离自全身感染病猪。通过对斑马鱼、昆明鼠感染试验和LD50的测定,筛选出的6株强毒菌株分为ST1型(2株)和ST7型(4株)。结果表明,epf^+/mrp^+/sly^+是安徽地区SS2的优势毒力基因型,其次为epf^+/mrp^-/sly^+型。获得10种ST型,其中4种为首次发现,并且ST1和ST7为优势型。具有ST1/epf^+/mrp^+/sly^+遗传特征的菌株在临床上均倾向于导致全身感染。本研究结果揭示了安徽地区SS2毒力基因型、MLST遗传特征与毒力、动物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为开展SS2流行病学研究,区分不同菌株间毒力差异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3.
2002年5月,安徽省东至县某南江山羊场饲养的山羊发生以皮肤上出现特异性痘疹的急性传染病,继而出现肺炎。经流行病学和实验室诊断,初步鉴定为山羊痘病毒病继发巴氏杆菌引起的肺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4.
安徽省部分猪场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应用PCR技术对采集自安徽省3个猪场(FH、CX、SC)30头发病仔猪的脾、肺、肾、淋巴结共计120份样品,进行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FH猪场PCV2感染率最高达70%,SC和CX两个猪场均为20%;脾、淋巴结PCV2的检出率与肺、肾之间差异显著。表明安徽省猪场的猪群中普遍存在PCV2的感染,且有的猪场PCV2感染的现象相当严重;进一步研究表明PCV2主要感染部位为脾和淋巴结。  相似文献   
105.
同时感染雏鸡群的两种血清型沙门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沙门菌是肠杆菌科中的一个大属,目前已有2500种以上血清型,它们广泛存在于人和各种动物的肠道内。在自然界中,家禽是其最主要的贮存宿主。禽沙门菌病是由沙门菌属中的某一种或多种沙门氏菌引起的禽类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总称,由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菌引起的疾病分别称为鸡白痢和鸡伤寒,而由有鞭毛能运动的沙门菌引起的疾病则称为禽副伤寒。本试验系应用细菌学和PCR检测技术,对安徽省濉溪县一起可疑雏鸡沙门菌病进行细菌分离鉴定,从而确定病型类别,并对分离菌株实施血清学分型和药物感受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6.
致病性沙门菌的耐药表型分析及其耐药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K-B法测定自雏鸡分离的致病性沙门菌对四环素等20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并应用PCR方法检测相应的耐药基因tetA、tetB、tetC、tetD、tetE和tetG.结果显示,受试4株菌株全部对四环素、强力霉素高度耐受,在染色体上均有tetA基因存在,其中3株在质粒上还存在tetB基因,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完全相符.表明tetA和tetB基因是决定本试验中临床分离沙门菌株对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7.
为了研究麦/油-稻轮作体系麦/油减量施氮与水稻氮肥运筹对作物产量、氮素吸收和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于2017—2018年开展麦-稻轮作和油-稻轮作的田间试验,在麦/油季设置常规施氮(小麦,N 150 kg·hm-2;油菜,N 180 kg·hm-2)、减量施氮(小麦,N 120 kg·hm-2;油菜,N 150 kg·hm-2)2个处理,在水稻季N 150 kg·hm-2用量基础上设置3个运筹M1~M3,基肥、分蘖肥、穗肥的用量比分别为2∶2∶6、3∶3∶4和4∶4∶2。结果表明:在麦-稻轮作体系下,小麦季减量施氮小麦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上部氮素吸收量分别显著(P<0.05)降低15.36%、14.21%和17.14%,小麦氮肥偏生产力显著(P<0.05)增加5.79%。小麦季常规施肥处理下,M3运筹的水稻产量最高,而减量施氮处理下,M2运筹的水稻产量、地上部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偏生产力最高。在油-稻轮作体系下,油菜季减量施氮显著(P<0.05)降低了油菜的产量和地上部氮素吸收量,降幅分别为14.28%和16.76%。无论油菜季减氮与否,M3运筹的水稻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最高。  相似文献   
108.
兽医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兽医寄生虫学实验是动物医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对实验教学模式和成绩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改革,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兽医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9.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通过采取青年教师导师制、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发挥教学团队在青年教师培养中的作用等措施,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一些有益地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0.
分析了2006—2015年安徽省农产品出口现状:总体态势良好,特产出口占主导,出口组织化程度提升,投资成为出口新渠道;但相对规模仍然偏小,产品附加值低,潜力未能充分挖掘。为做大做强安徽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必须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打造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加工深度,强化品牌地位,全面提升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