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5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筛选出适宜山东省种植的棉花新品种(系),本研究以中早熟常规组 21 个新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对其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等进行了变异系数、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1 份棉花材料 15 个性状变异系数为 0.62%~30.20%,单株结铃数变异系数最高(30.20%);其中有 5 个性状变异系数均超过 10%(均为农艺性状),而纤维品质指标均小于 10%。生育期与株高、单株结铃数、单铃重、衣分、籽棉产量、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呈正相关,籽棉产量与单株结铃数、单铃重、衣分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了 6 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 81.82%,可代表 15 个性状的大部分信息。通过每个主成分的得分及其对应的权重求和对参试材料进行了综合评价,鲁棉 1142、鲁棉 271、德棉 14 号综合评价较高,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2.
双亚15号是[87-424(双亚五号)×比引7号]杂交育成的纤维亚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纤抗逆性强等优点.区域试验原茎、长麻、全麻和种子产量分别为5189.4kg/hm2、821.4kg/hm2、1233.0kg/hm2和652.7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11.8%、18.6%、15.0%和13.0%.生产试验原茎、长麻、全麻和种子产量分别为5593.5kg/hm2、901.1kg/hm2、1376.5kg/hm2和634.9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黑亚11号增产11.3%、18.3%、12.8%和9.5%.该品种长麻率19.2%、全麻率29.2%,纤维强度262N.  相似文献   
13.
研究鲁西北地区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不同栽培株型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表明三茎棉栽培在棉花生产上是可行的,是抗虫棉高产优质简化整枝栽培技术,有利于棉花高产优质栽培和提高植棉效益。  相似文献   
14.
沼液回流对棉花秸秆产甲烷效率及微生物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在中温条件下采用连续搅拌反应器(CSTR)研究了沼液长期回流对棉花秸秆厌氧发酵的影响,对固定进水负荷下的发酵罐运行参数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持续监测。结果发现: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5 d,进水有机负荷为4 g TS·L~(-1)d~(-1)的条件下,与未回流组相比,回流组在第153天时产气受到抑制,产气下降了23.1%;pH值在7.1上下波动而未回流组为6.8;氨态氮浓度为108 mg·L~(-1),未回流组在71 mg·L~(-1)左右;粘度由54 mPa·s增至139m Pa·s;VFAs含量高于未回流组,其中乙酸和乳酸积累较为明显。结果表明:一方面,沼液回流提高了反应器有机负荷率及缓冲能力,大大节约淡水资源,同时对产沼气体系产生搅拌作用,节约资源和能源。另一方面,回流组沼液粘度的增加、乙酸和乳酸的积累是其产甲烷率降低的原因,其纤维素分解菌种类较少,但主要产甲烷菌-甲烷鬃毛菌随着乙酸的积累而增长,对稳定沼液回流条件下的厌氧发酵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双亚14号是以[(双亚3号×Hermes)×Hermes]×Hermes×Hermes回交育成,是我国采用回交育种技术育成的第一个纤维用亚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纤维含量高、纤维品质好、农艺性状优良等优点.区域试验原茎、长纤维、全纤维和种子产量分别为5659.7kg/hm2、907.6kg/hm2、1355.4kg/hm2和589.2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黑亚11号增产6.6%、16.3%、18.1%和12.9%.生产试验原茎、长纤维、全纤维和种子产量分别为5338.4kg/hm2、849.4kg/hm2、1263.6kg/hm2和564.1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黑亚11号增产12.2%、20.3%、18.4%和15.2%.长麻率20.0%,全麻率29.8%,纤维强度262.2N,纤维号22#.  相似文献   
16.
抗虫棉优质高产生育模式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转基因抗虫棉优质高产生育模式进行了6年的田间调查,,形成了一套评判和调控抗虫棉生长发育的量化诊断指标.集成了抗虫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采取多种措施,对建立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来自西欧(含美国)的材料综合经济性状最好,引种与利用价值最高;来自俄罗斯(含东欧)的材料主要经济性状也表现良好。在品种进步上,国外先进种麻国家产量的提高是在不增高株高和不延长生育期的前提下实现的;国内则靠增高株高和延长生育期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在云南省弥度县进行了双亚5号、双亚6号、双亚7号、双亚8号、高斯(Argos)、Argos和Ilona七个亚麻品种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双亚8号、高斯两个品种表现最好,其主要优点是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宜弥度地区作为主栽品种大面积推广。双亚5号品种原茎产量最高,抗病性、纤维强度和生育期性状最佳,但出麻率和纤维产量低于双亚8号和高斯,只能作为搭配品种种植,不宜大面积推广。其它四个品种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19.
“双亚七号”品种是采用复合杂交方法 [(6 40 9— 6 6 9× Natasja) F1 × 78— 99]×FR2 ,经混合个体选择育成的。该品种具有出麻率高 ,纤维品质好 ,种子产量高和多抗等优点。区域试验的原茎、纤维和种子每公顷分别为 5 831 .5 kg、6 6 4.3kg和 493.1 kg,分别比对照品种黑亚七号增产 1 0 %、2 3.1 %和 2 2 .5 %。生产试验的原茎、纤维和种子每公顷产量分别为 4785 .4kg、 789.8kg和 5 37.6 kg,分别比对照品种黑亚七号增产 8.7%、 2 7%和34.4% ,长麻率 1 9.5 %比对照高 4个百分点。纤维强度 2 48.9牛顿 ,纤维号 2 0 井 。  相似文献   
20.
法国纤维用亚麻品种筛选简报李学鹏,田玉杰,李振伟,阴玉华,李秋芝,关向军(黑龙江省亚麻原料工业研究所,双城市150111)中国是世界种麻大国,黑龙江省又是我国的亚麻基地。为提高我省亚麻品种水平和育种水平,1988~1990年引种了20份法国亚麻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