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7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17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11.
硼素胁迫对甜菜叶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硼素水平对甜菜叶片硼素状况和叶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阐明硼素对甜菜叶片性能的影响机制,为甜菜生产实践硼肥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甜菜单粒种HI0099为试验材料,在水培条件下,设置十分缺乏(T1,0.05 mg/L)、缺乏(T2,0.5 mg/L)、正常(T3,2.0 mg/L)及过量毒害(T4,30.0 mg/L)4个硼营养浓度,对甜菜叶片硼含量及其光合性能进行测定,分析甜菜叶片硼含量及光合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甜菜叶片的硼含量随着施硼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硼胁迫下,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有下降的趋势。胞间CO2浓度在硼素缺乏时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毒害时则呈现升高趋势。硼素胁迫均增加了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及叶片厚度,硼毒害处理降低了上表皮和下表皮厚度。综合分析表明,硼素胁迫改变了叶片硼素水平和叶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叶片的光合性能。因此,在甜菜生产中合理施用硼肥来改善叶片结构及光合性能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根系同化物及内源激素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田条件下,以垦农4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生育后期根系内同化物及内源激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SODM调节剂明显提高了大豆根系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了根系内游离氨基酸的输出量,氯化胆碱和DTA-6调节剂表现不明显。喷药后5~30 d,氯化胆碱有效地降低了根系中ABA含量,SODM和DTA-6调节剂有效地提高了大豆根系内CTK和GA含量,而对IAA含量的促进并不明显。至喷药后20~30 d,SODM和DTA-6调节剂处理的根系ABA含量才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13.
以化控种衣剂(HK)和常规种衣剂(ND)对大豆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分析了干旱胁迫下,大豆幼苗株高、植株干重、根干重、根体积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干旱胁迫后,化控种衣剂能促进幼苗植株干重、根干重和根体积的增加,抑制株高的增长和根冠比的增加,提高大豆叶片SOD、POD的活性.化控种衣剂处理能促进植株的生长速度,增加叶片的保护酶活性,提高大豆幼苗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14.
在盆栽条件下,以大豆(Glycine max)绥农10号为材料,通过人为控制水分(干旱和水渍处理),比较叶片中几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差异,研究水分胁迫对大豆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处理提高了大豆苗期叶片内赤霉素(GA)、脱落酸(ABA)的含量但也降低了玉米素核苷(ZR)和生长素(IAA)的含量,同时干旱处理提高了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水渍处理降低了ABA含量和SOD活性,提高了IAA、GA以及MDA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5.
大豆胞囊线虫病3号生理小种抗性QTL定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感大豆胞囊线虫病品种合丰25与抗病品种抗线2号杂交获210个F2代群体,利用150对SSR引物,并采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2.1复合区间法对抗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基因进行定位。结果表明:其中有多态性SSR标记为67个,占44.67%;以LOD值大于2.0作为QTL存在的阈值,检测到2个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基因相关的QTL:Qscn-1(Satt163~Satt309),Qscn-2(Sat440~Satt148),分别定位在MLG G和MLG I上,且遗传贡献率分别为10.1%和7.6%,与SSR标记Satt309和Satt148的遗传距离分别为7.2 cM和5.6 cM。  相似文献   
116.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大豆的毁灭性病害之一,自1899年在我国东北发现以来,至今在全国的大豆产区都有发生,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一般发病减产15%以上,严重发病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应用抗线虫大豆品种是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7.
我地区栽培的平菇品种多年来是以凤尾菇、佛罗里达和8405为主,由于长期使用这几个品种,产量有所下降,杂菌污染比较严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笔者从江苏省微生物所引进苏平一号,于1990~1991年进行了栽培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菌种制备和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8.
大豆群体光合特性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产量与群体光合特性密切相关.从群体光能的利用、光合速率、CO2、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光合势,以及比叶重、含氮量、叶绿素含量、RuBP羧化酶含量、气孔阻力与光合速率的关系等方面,叙述了大豆群体光合特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9.
秸秆还田方式对旱地草甸土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阐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草甸土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分布特征,基于玉米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了不同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下三个深度土层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频繁的翻耕加速了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分解,使有机碳含量下降;免耕秸秆覆盖还田有利于表层土壤有机碳的增加,秸秆翻耕还田促进了中层(20~40 cm)土壤有机碳的积累;秸秆连续翻耕还田提高了中层土壤高活性和中活性有机碳的含量及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秸秆浅翻还田对表层和中层低活性有机碳的影响显著高于深翻还田与覆盖还田,但短期内秸秆连续浅翻还田与深翻还田对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差异不大。研究表明,土壤高活性和中活性有机碳对耕作深度的响应更加敏感,而秸秆还田主要使低活性有机碳增加,这也是玉米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0.
中国亚麻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转基因技术和分子标记辅助筛选的亚麻分子育种理论和研究概况;针对中国亚麻育种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从抗除草剂、抗真菌病害、抗环境胁迫、提高纤维产量和品质等方面讨论和展望了分子技术在亚麻育种中的应用;指出知识产权、国家对亚麻的科研投入及其它阻碍了中国亚麻分子育种工作发展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供亚麻育种工作者及相关产业人士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