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3篇
农学   60篇
  2篇
综合类   111篇
农作物   10篇
园艺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水稻产量源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库限制型、源限制型和源库互作型水稻各2个,通过水培和田间小区试验7年,其结果为:增大库源比(颖花(粒)/叶(cm~2)),剑叶的光合速率及其输向穗粒的光合产物(~(14)C)增加;库的活性(籽粒呼吸强度)与叶片的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抽穗期单株顶3叶叶面积与每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单穗重与抽穗后单茎叶重呈显著正相关,而单穗重与抽穗后叶片比叶重和光合速率的关系因品种类型不同而异;植物激素IAA和6-BA处理穗子和叶片后,籽粒的呼吸强度、叶片的光合速度及其光合产物~(14)C分配到籽粒的比例提高,但提高的程度因激素的种类和处理部位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文章还就水稻产量源库作用机理、源库指标以及增产途径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2.
通过肥料和水分试验,对武育粳3号在不同生长环境下的食味品质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武育粳3号食味品质性状稳定性好,对肥料和水分敏感性相对较弱,在一定范围内增施氮肥,食味品质不降低。该品种对环境尤其对氮素不敏感的优异特性在稻米品质改良中有较高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3.
提高杂交水稻结实率的中间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明确延长灌浆期与施用粒肥在大面积生产上的利用价值、适用范围与增产效果,1980年在全省五个点上按统一设计进行了中间试验.供试品种为南优3号或2号,设施肥(施粒肥与不施粒肥)与收获期(共5期,依次为出穗后35、40、45、50、55天)两个试验因素.施肥为正区,收割期为裂区,重复3次.部分点还增设 IR661父本作对照,处理同前.1.产量效应:将各协作点共150个小区的南优3号或2号的实收产量(Y)按下述线性数学模型:Y_(ijkl)=M+P_i+α_j+β_k+Y_I+(αβ)_(jk)(αγ)_(JI)+(βγ)_(kI)+(αβγ)_(jkI)+Σ_(ijki)作方差分析与F检验,结果表明:除肥料×收获期的互作以及地点×肥料×收割期的互作为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4.
多数广亲和品种具酯酶同工酶特征酶带,并在其杂种雌雄配子体中得以表达。比较于普通籼粳杂种,广亲和种质的杂种雌配子体发育正常,花粉发育中内容物积累迅速,暗示其花粉同步发育的特征。广亲和种质的杂种花粉发育趋于正常可能与其花药中高水平的IAA/ABA有关  相似文献   
125.
水稻叶片对甲烷传输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为试材,通过实验室手段测定水培稻株甲烷传输速率。结果表明:苗期甲烷有50%是经叶片传输的,特别是上3片展开叶的切口处对甲烷传输影响更大。剪叶时间对甲烷传输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6.
水稻机插中苗双膜育秧落谷密度对苗质和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以半直立穗型、强秆高产粳稻品种武运粳7号为材料,研究双膜育秧中不同落谷密度(催芽种谷170.7、229.4、285.4、342.7和400.1粒/dm2)对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秧龄在3叶1心初期移栽,田间发根力、单位苗高干重、地上部干重和苗基粗等苗质指标均随落谷密度增大而变劣;落谷密度最稀的处理(170.7粒/dm2)苗质  相似文献   
127.
以两个灌浆速率差异较大的杂交稻组合(汕优63,Pc311/早献党)为材料,设置出穗后高氮(HN)和正常氮(NN)两个水平,以正常灌水为对照(WW),研究适度水分胁迫(WS)对水稻籽粒灌浆速率与籽粒中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HN导致水稻贪青迟熟,主要表现为淀粉积累速率和积累量显著下降,造成粒重和产量降低。适度水分胁迫处理能有效改善贪青稻株的籽粒充实状况。施高氮导致水稻籽粒中蔗糖合成酶(SuSy)、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pase)、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B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和淀粉分支酶(SBE)活性降低,是贪青稻株籽粒淀粉积累速率下降和充实不良的内在生理原因。适度水分胁迫处理能诱导籽粒中SuSy、ADP-Gppase、SSS和SBE活性上升,进而增加籽粒淀粉积累和粒重。而正常施氮下,水分胁迫导致稻株籽粒灌浆后期同化物供应不足和淀粉合成代谢酶活性下降过快,是其籽粒淀粉积累总量减少、粒重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8.
旱种水稻灌浆特性与灌浆期籽粒中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以粳稻武育粳3号和杂交籼稻汕优63为材料, 研究了旱种(地膜覆盖栽培)水稻籽粒灌浆特性与灌浆期籽粒中激素含量的变化. 与水种(常规栽培)相比, 旱种水稻的粒重减轻, 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增大, 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提前, 活跃灌浆期缩短, 弱势粒尤为明显. 灌浆前期籽粒中的吲哚乙酸(IAA)、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  相似文献   
129.
土壤水分对水稻产量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杨建昌  朱庆森 《作物学报》1995,21(1):110-114
研究土壤水分状况对水稻生长与生理的影响,是确定合理灌溉的基础。在60年代,我国余叔文、倪文、崔澂和崔继林等曾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此后,我国有关水稻水分生理生态的研究报道甚少。70年代以来,国际水稻所的 K.T.Ingram、日本的小叶田等在抗旱品种的选育及其形态生理指标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由于选取材料和试验条件不同,结论不尽一致。目前我国现用品种 (组合) 的株型和生育特点较60年代所用品种已有很大的变化,现用品种对土壤水分反应如何?其间有何差异?值得研究。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旱改水”的扩大以及工业用水剧增,使水稻生产的需水供水矛盾十分突出,因受旱而造成的水稻欠收已成  相似文献   
130.
攀西地区稻米淀粉RVA谱的影响因子及其垂直变化特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两年在攀西地区不同海拔的分期播种试验研究表明,在稻米淀粉RVA谱各特征参数中以消减值(SBV)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最大。栽培地点不同,稻米淀粉的RVA谱有较大差异,最高黏度(PKV)、崩解值(BDV)与种植地的海拔高度和纬度之间,呈三维凸型曲面关系,随着种植地海拔的升高,PKV和BDV先升后降,因此存在高值区域即“最优区”不尽相同,粳型品种“最优区”的海拔高度较籼型品种高。RKV与播种期之间呈二次函数关系,但BDV随播种期的推迟而降低,SBV则随播种期的推迟而升高,因此应适时播种。在气候因子中,PKV、BDV与齐穗后20d的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日照时数正相关,而SBV则相反,不同品种的RVA谱对温度的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