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21篇
  16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甘薯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是国际检疫植物寄生线虫,甘薯茎线虫病是危害我国甘薯生产的严重病害之一。本文通过不同种植方式下甘薯根际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变化,探索轮作对甘薯茎线虫病防治的作用,明确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在土壤线虫群落研究上应用的可行性。试验在河北省卢龙县多年连作的甘薯地上进行,种植方式分别为:A1,休闲→甘薯;A2,玉米-冬闲→甘薯;A3,玉米-黑麦→甘薯;A4,大豆-冬闲→甘薯;A5,大豆-黑麦→甘薯;CK,甘薯连作。提取3个时期甘薯根际土壤线虫,扩增线虫ITS区序列,采用DGGE技术分析土壤线虫群落。结果表明,与连作相比,轮作方式显著提高甘薯根际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降低根际土壤甘薯茎线虫数量(P<0.05),冬季轮作黑麦(A3,A5)使甘薯根际土壤线虫群落结构更加稳定,随时间变化幅度小。甘薯根际土壤中检测到的线虫优势属有:茎线虫属、矛线虫属、滑刃线虫属、头叶线虫属、短体线虫属、小环线虫属、刺线虫属、真滑刃线虫属、双胃线虫属。轮作方式提高甘薯产量42.08%~55.83%,降低病情指数22.72%~30.79%,不同轮作方式之间对甘薯产量和病情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收获期的甘薯茎线虫数量与甘薯产量和病情指数显著相关(P<0.05)。因此,轮作方式能够显著提高甘薯根际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和甘薯产量,DGGE可有效检测土壤线虫群落;大豆-黑麦→甘薯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较好的轮作措施。  相似文献   
62.
紫花苜蓿生物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分别介绍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中的几类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研究表明,紫花苜蓿的茎、叶中含有50余种营养素及未知生长因子,营养成分比其它植物丰富.其植株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膳食纤维、皂甙、类黄酮和酚醛酸等具有药用价值的生物活性成分,这使紫花苜蓿生物活性成分的工业化开发利用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63.
以"黄贵人"彩椒为试材,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探究了普绿通植物免疫蛋白对早春日光温室有机栽培条件下彩椒的长势、产量、果实品质及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所有处理组在植株长势、产量、果实品质及抗病性方面均有提高。其中苗期施用+定植后叶面喷施+灌根(T2)、苗期不施用+定植后叶面喷施+灌根(T02)处理在单株产量、小区产量、折合667m2产量上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增产率分别为64.38%、50.20%;维生素C含量分别增加了10.75、9.12mg/100g,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增加了3.04%、2.26%;对蓟马的防效在第7天时分别达到96.9%、90.3%,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试验表明,普绿通植物免疫蛋白对提高彩椒植株长势、产量、果实品质及抗病性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有机彩椒栽培生产中推荐T2、T02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64.
利用野外风洞设备,以翻耕地为对照,对科尔沁沙地东部农田的4种不同作物茬地抗风蚀效果进行了测试,对风蚀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作物留茬可显著提高地表抗风蚀能力;在相同风速条件下.抗风蚀能力大小依次为燕麦茬地>玉米茬地>向日葵茬地>绿豆茬地>翻耕地;与翻耕地相比.燕麦茬地、玉米茬地、向日葵茬地和绿豆茬地的起动风速分别抬高了53.3%、17.8%、11.1%、8.9%.结果表明,风蚀量与土壤地表覆盖度、土壤0~5 cm表层含水量、地表粗糙度、土壤容重、土壤坚实度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与前三者呈显著高度负相关关系.采用免耕留茬措施可以有效地抑制农田土壤风蚀,有利于防治农田荒漠化.  相似文献   
65.
利用生物测定和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自毒性现象,并评价不同品种苜蓿自毒性差异。结果显示,苜蓿叶浸提物抑制受体苜蓿vector的胚根生长,对照与所有处理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50个苜蓿品种按自毒性强度可分为3大类9个小组,自毒性最弱的组只有一个品种,为Key;最强的组有GS20001X、超级阿波罗、射手、NS00-32、牧野、WL232HQ共5个;其余品种分布在上述两组之间。在苜蓿叶浸提物中检测到香豆素、邻香豆酸、间香豆酸和对香豆酸4种目标酚类物质。  相似文献   
66.
为了扩大豌豆品种资源,寻求新型食物蛋白质来源,于2007年3-6月在北京延庆县,以中豌4号、中豌6号为对照,比较了8个加拿大半无叶型豌豆品种的生育期、植物学特征、产量性状、籽粒营养特性与抗性。结果表明:引进品种的生育期长于对照,CANSTAR是引进品种中生育期最短的,为95d。单株产量CANSTAR、A.C.MELFORT、M.P.1824最高,显著高于对照,分别为4.77g/株、4.76g/株、4.69g/株。CANSTAR、REWARD、M.P.1824单位面积籽粒产量高于对照11.1% ̄27.0%,分别为3257kg/hm^2、2986kg/hm^2、2905kg/hm^2。A.C.ADVATAGE籽粒的粗蛋白质含量与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为27.33%、1.9981%。引进品种抗倒伏性、抗白粉病、抗根腐病、抗潜叶蝇等抗性均强于对照。加拿大半无叶型品种CANSTAR、REWARD、M.P.1824适宜在延庆推广种植,A.C.ADVATAGE在蛋白质产出上具有较强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67.
涉农大学建立校外实验站是农业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是更好发挥大学功能的重要抓手。基于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发展的情况,分析了校外实验站在青年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地方科技人才及新型农民培养等方面所具有的功能,明确了校外实验站在科技创新平台构建以及服务地方农业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阐释了新形势下校外实验站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涉农大学校外实验站地位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68.
1961-2018年全球青豌豆生产时空变化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全球最重要的青豌豆生产国和出口国,然而全球尺度的主要生产国青豌豆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历史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并不清楚,制约了我国青豌豆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基于1961-2018年全球青豌豆逐年的收获面积、总产量和单产等数据,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及优势指数等分析了1961-2018年全球青豌豆生产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球青豌豆生产在1990年前后出现明显的时空变化规律,1961-1990年全球青豌豆生产集中在欧洲,其收获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球的42.5%和41.5%。1990年之后,全球青豌豆生产重心逐步转移到亚洲,其收获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球的71.1%和77.9%。与美国、英国和印度等主产国相比,我国在1990年之前优势指数较弱,但1990年后生产规模优势显著高于其他主产国,效率优势指数逐步缩小。尽管近年来我国青豌豆种植面积的增加带动全球青豌豆生产重心逐渐向亚洲转移,但相较于其他主产国,我国的生产效率并未呈现显著优势。因此,优化和调整我国的青豌豆种植布局,提高单产水平,对提升我国青豌豆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
为筛选可控制苏南丘陵区一年生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自生苗及恶性越冬杂草并对苜蓿安全的苗后除草剂,将咪草烟3个剂量水平分别与精禾草克、精稳杀得、高效盖草能各4个剂量水平进行混合于冬季施用,并分别从来年春季第一茬杂草发生情况、产量、经济效益等角度分析,得出最佳的两个混用方案5%咪草烟水剂1.5 L/hm2+10.8%高效盖草能0.525 L/hm2和5%咪草烟水剂1.2 L/hm2+10.8%高效盖草能0.375 L/hm2.同时分析了在不同咪草烟使用剂量下一年生黑麦草发生与苜蓿产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0.
黄淮海平原是中国重要农区,农业生产在中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当前的农业结构调整中,苜蓿已经全面引入该区农业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该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及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分别是全国的16%和18%,水资源严重不足问题在该区将长期存在。筛选适应该区旱作条件下的苜蓿新品种无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引进国内外10个苜蓿品种,完全旱作条件下开展3年的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旱作条件下产量较高的苜蓿品种分别是RS、中苜一号、BG-1和R-1,3年干草平均产量分别为6761.4kg/hm2、5991.8kg/hm2、6103.6kg/hm2和5980.2kg/hm2,分别比对照敖汉苜蓿增产55.5%、37.8%、40.3%和3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