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为了寻找抗吸浆虫的小麦品种或种质材料,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法鉴定了90份小麦新品种(系)对麦红吸浆虫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对麦红吸浆虫具有明显的抗性差异。对各种类型的材料分析表明,对麦红吸浆虫表现高抗、中抗、低抗、感虫类型的小麦品种(系)分别占参试品种(系)的4.44%、15.56%、61.11%、18.89%。不同小麦品种(系)具有不同的抗虫性,其单穗虫数、穗被害率、粒被害率、损失率、抗性指数均有较大差异。其中表现高抗的品种(系)有4个,表现中抗的有18个,这些品种(系)可作为抗麦红吸浆虫的主栽和后备品种,或作为亲本材料提供给生产和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12.
河南部分地区花生田地下害虫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河南省新乡和驻马店地区的花生田地下害虫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花生田的地下害虫主要包括蛴螬、金针虫、蝼蛄等,以蛴螬为主要地下害虫,7月下旬的平均虫口密度为0.80~18.90头/m2,9月下旬的平均虫口密度为1.00~12.33头/m2。经过分类鉴定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和华北大黑鳃金龟[H. oblita (Faldermann)]为花生田蛴螬优势种。调查还发现,土壤类型、耕作方式、田间周围的植物布局及防治措施均对蛴螬的种群数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甜菜夜蛾发生危害特点及其趋势分析   总被引:69,自引:5,他引:64  
文章记述了甜菜夜蛾近年在我国发生危害特点并对其大发生原因和未来发生趋势作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以往的小麦品种选育因多注重农艺性状和抗病性等,对麦蚜的危害很少重视,形成目前推广的小麦品种多不抗蚜。而近年来麦蚜的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日趋严重,已成为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开发利用品种抗蚜性,克服化学防治带来的不良副作用,我们自1986年起在河南省周口等地开展了冬小麦品种(系)抗蚜兼抗白粉病的田间鉴定,现将三年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寄主植物对草地螟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草地螟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和转主取食的特性,研究了寄主植物对草地螟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不仅影响草地螟的生长发育,而且也影响其产卵量和交配率.如幼虫取食灰菜和大豆苗时发育历期较短(约17天),存活率高,蛹重较大;雌蛾产卵量分别达到238、222 粒/头,交配率分别为75%、67%,其种群增长指数较高.而取食玉米和马铃薯苗时发育历期则延长到24天,存活率不足40%,蛹重较轻;其雌蛾产卵量分别为93、50粒/头,交配率均为40%,种群增长指数较低.转主取食有利于草地螟的生长和繁殖,而且提高其种群增长指数.如低龄幼虫取食灰菜至3龄再转食玉米或马铃薯苗,其发育历期、蛹重、产卵量和交配率均比仅取食玉米或马铃薯苗的有明显改善.寄主植物对成虫干重及甘油酯含量的影响亦表现出类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小麦潜叶蝇呈加重发生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潜叶蝇一直是小麦上的次要害虫,常在局部区域偏轻发生,损失较小,对其发生规律、趋势预报和大田防治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但近年来,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华北麦区和陕西、甘肃、宁夏等地的西北麦区小麦潜叶蝇呈加重发生态势,发生面积扩大,危害程度加重,已对这些地区的小麦生产构成较大威胁.据初步统计,2003年华北麦区和西北麦区小麦潜叶蝇发生面积达266.7万/hm2.  相似文献   
17.
草地螟第3个猖獗为害周期已经来临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草地螟第3个猖獗为害周期已经来临罗礼智李光博曹雅忠(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草地螟是一种间歇性暴发成灾的害虫。建国以来曾2次在我国华北、东北及西北地区大发生,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1982年是草地螟的特大发生年,冀、晋、蒙、吉...  相似文献   
18.
新农药防治小麦蚜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常用于防治小麦蚜虫效果较好的农药主要有乐果、氧化乐果和辟蚜雾。但东果类农药对天敌杀伤严重;辟蚜雾虽对天敌较安全,但依赖进口,药源紧张。为了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天敌杀伤作用小的治蚜新药剂,我们于1987—1988年对新合成的抗蚜威和灭蚜灵进行了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9.
群居型与散居型东亚飞蝗飞行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室内对群居型和散居型的东亚飞蝗成虫连续悬吊飞行测试10h,结果表明:群居型东亚飞蝗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最远的累计飞行距离可达65km,累计飞行时间超过7h。不同日龄的成虫飞行能力有显著差异,羽化后4日龄成虫的飞翔能力较弱,以10日龄成虫的飞行能力最强;13日龄已具下降趋势。雌雄个体间飞翔能力无显著差异。散居型成虫不具备远距离飞行的能力,各日龄成虫累计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均极显著短于同日龄的群居型个体。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品种抗蚜性田间鉴定研究初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