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8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7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41.
马卡小麦耐湿性SSR标记及基因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害是小麦生产的世界性自然灾害,每年约有(1.0~1.5)×107 hm2小麦不同程度地遭受渍湿危害.中国南方冬麦区为湿害常发区,约有3/4以上的年份发生湿害,小麦产量损失一般为5%~20%,严重的甚至绝收,因此耐湿性已成为许多地区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1].小麦种质资源的耐湿性存在极大的遗传差异,六倍体和四倍体小麦中马卡小麦的耐湿性最强,过湿处理后株高、叶片枯衰及穗粒性状的相对受害率都极显著低于对照品种[2,3].  相似文献   
42.
本试验对高度耐湿品种农林46与极不耐湿品种杂交的6个世代群体进行分析,采用在过湿条件下,植株能否存活为鉴定指标,研究其亲本和杂种后代的抗性表现。结果表明,杂种F_1全为活株,抗性表现同于耐湿品种,杂种F_2发生分离。农林46对极不耐湿品种的抗性表现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回交世代的耐湿性状表现证明了上述结论。初步表明农林46可以作为高度耐湿品种提供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43.
水稻化感作用的数量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HG1(具强化感作用)为母本、台中19号(具弱化感作用)为父本构建了F2杂交群体,在水稻生长至7~8叶期以莴苣为受体植物鉴定了亲本、F1和F2群体的化感作用。采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分析了水稻化感作用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7~8叶期水稻对莴苣根长和芽长的化感抑制作用均由两对主基因控制,并有多基因修饰,主基因除了加性—显性效应,还存在上位性互作。水稻对莴苣抑制作用的主基因表现超显性遗传;对莴苣幼苗根长抑制作用的多基因未表现出超显性遗传,而对莴苣幼苗芽长抑制作用的多基因表现超显性遗传。两个性状主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82.8%和92.2%。  相似文献   
44.
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蛋白质、淀粉积累过程的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对 3个具有不同蛋白质含量的大面积推广小麦品种宁麦 9号 (低蛋白 )、苏麦 6号 (中蛋白 )和重庆面包麦(高蛋白 )籽粒灌浆期蛋白质、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3个品种在籽粒灌浆过程中 ,粒重的增加、籽粒蛋白质、淀粉含量存在极显著的差异 ;(2 ) 3个品种在开花后 2 2 d前经历了淀粉含量的快速增加、蛋白质含量下降期 ;(3)三个品种在整个灌浆至乳熟阶段淀粉持续积累 ,至花后 37d仍有较高的积累速率 ;重庆面包麦乳熟期(开花后 32 d之后 )蛋白质积累较宁麦 9号和苏麦 6号快 ,而宁麦 9号乳熟期蛋白质积累几乎停止  相似文献   
45.
通过8个小麦品种8个性状遗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类间材料性状相差很大,而类内材料间性状相似,根据聚类分析,可把参试材料为4类,育种者可选择所需目标性状进行配组,初步认为:遗传聚类分析对小麦优异亲本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6.
马卡小麦耐湿性遗传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耐湿性极强的马卡小麦与不耐湿的普通小麦正反交结果表明,马卡小麦的耐湿发表核遗传物质控制。通过马卡小麦与不耐湿的普通小麦杂种一代、两个回交世代以及杂种二代的遗传分析,马卡小麦的耐湿性受1对湿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47.
小麦籽粒总淀粉及支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淀粉含量较低的重庆面包麦(P1)与淀粉含量较高的小麦品种宁麦9号(P2)配制了P1、P2、F1、F2、B1(F1/P1)和B2(F1/P2)6个世代,测定了每个世代单株籽粒混合样品中总淀粉及支链淀粉含量,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F2分离世代中,淀粉含量呈现3峰分布,支链淀粉含量呈现双峰分布;小麦籽粒淀粉含量受二对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支  相似文献   
48.
本研究以籼稻品种9311为受体和粳稻品种日本晴为供体构建而成的95个染色体单片段置换系为材料,对芒长、芒分布特征以及有芒置换系产量相关因子进行了调查分析。结合2008年和2009年的调查结果,通过代换作图共鉴定出4个与芒有无相关的QTLs,分别位于水稻第1、第2、第5和第7染色体上。qAWN-1被定位在第1染色体RM472与RM1387之间,遗传距离为6.6cM;qAWN-2被定位在第2染色体RM5804与RM4472之间,遗传距离为7.4cM;qAWN-5被定位在第5染色体RM1024与RM2422之间,遗传距离为14.1cM;qAWN-7被定位在第7染色体RM192与RM11之间,遗传距离为33.5cM。本研究所检测到的QTLs可以为理想型无芒品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9.
我国肾脏病患者和糖尿病肾病患者呈不断增加的趋势,筛选和培育这一特殊人群可以食用的谷蛋白含量低的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在前期研究中获得一个低谷蛋白隐性突变体冷水糯,该突变体籽粒的谷蛋白具有57 kD前体聚增(57H)伴有成熟亚基减少.由于glup3基因与57H前体裂解相关,本研究对冷水糯的glup3测序、比对后,发现冷水...  相似文献   
50.
影响小麦生物学产量和收获指数的性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株高、穗粒数、总小穗数、单株有效穗、单株粒重、千粒重与生物学产量和收获指数的线性回归关系的研究,明确增加每穗粒数同时可以提高生物学产量和收获指数。就怎样提高每穗粒数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稳步提高每穗粒数,适当增加千粒重,挖掘穗部产量潜力,获得高产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