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7篇
农学   34篇
  11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4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花后土壤干旱和渍水对不同专用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以4个籽粒蛋白质含量不同的小麦基因型为材料,研究了花后土壤干旱(SRWC=45%~50%)、渍水和适宜水分条件(SRWC=75%~80%)下小麦籽粒主要品质特性。干旱显著提高各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谷蛋白含量及谷蛋白/醇溶蛋白比值,并显著提高面粉干/湿面筋含量。渍水显著降低了籽粒谷蛋白含量及谷蛋白/醇溶蛋白比值。干旱和渍水均显著降低籽粒淀粉产量和支链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提高,从而不同程度地降低籽粒直/支链淀粉比。干旱和渍水对各品种籽粒面筋指数、沉降值和降落值的影响因品种而异。与对照相比,干旱和渍水下小麦籽粒各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降低,表明土壤水分逆境下各籽粒品质特征值与正常水分条件下差异明显,从而改变了专用小麦的籽粒品质特性。  相似文献   
72.
不同类型水稻种质氮素营养效率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采用田间试验,在常规氮素管理下,以氮素吸收效率(NAE)、利用效率(NUE)和收获指数(NHI)为衡量指标,分析了国内外607份不同类型水稻种质氮素营养效率的变异状况。结果表明,水稻NAE、NUE和NHI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以NHI为最大和NAE为最小。不同类型水稻间的NAE、NUE和NHI未达显著差异,但籼型杂交稻NAE、NUE和NHI的变异小于常规籼稻和常规粳稻。相关分析表明,水稻NAE与NUE、NHI呈极显著负相关,NUE与NHI间无显著相关;水稻NUE和NHI与单株产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NAE与单株产量无显著相关。频数分析可知,常规籼稻NAE、NUE及NHI和籼型杂交稻NUE的种质频数分布呈典型正态曲线,低、高效种质较少,中效种质众多;常规粳稻NAE、NUE和NHI种质的频数分布呈近似正态分布,略偏向低效;籼型杂交稻NAE的种质频数分布离散程度较高和高效种质较多,NHI的种质频数分布呈近似正态分布和略偏低效。籼型杂交稻的NAE、NUE和NHI差异小而分布较集中,常规粳稻最分散,常规籼稻居中。不同类型水稻的氮素营养效率的极差很大,可分为若干组,各组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3.
小麦栽培管理知识模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总结、归纳和提炼小麦栽培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成果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学方法和结构化途径,建立了具有时空适应性的小麦栽培管理动态知识模型系统,用于确定不同环境条件和生产系统下的小麦生育特征及栽培管理技术方案,系统包括:产量水平与产量结构、主要品质指标、品种类型、播种期、基本苗、播种量、适宜生育期;主要生育期的茎蘖数、叶龄、叶面积指数、生物量等动态指标;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和粒叶比等源库指标;氮、磷、钾肥料运筹及主要生育期的水分管理等。本系统克服了传统作物栽培模式与专家系统的地域性强和广适性差的不足,从而为实现作物栽培管理的定量化和信息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4.
为给小麦高产优质品种的选育及调优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20世纪50至90年代育成的32个代表性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籽粒产量与品质的演变规律及其对氮肥响应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随品种育成年代的推进呈增加趋势;施氮增加了不同年代小麦穗数、穗粒数和产量,但降低了千粒重。其中,20世纪90年代的小麦品种穗粒数对氮肥响应最敏感,千粒重最不敏感,因此该时期小麦的产量在施氮条件下增产显著。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均随年代的推进呈降低趋势,但蛋白质积累量呈增加趋势。淀粉含量和沉降值随年代先降后升,而降落值先升后降。除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外,氮肥对其他品质指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年代小麦品种的各品质指标对氮素响应不同,早期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淀粉含量对氮肥响应较现代品种敏感。氮肥对20世纪70年代品种的湿面筋含量、80年代品种的沉降值和90年代品种的降落值影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呈负相关,与淀粉含量呈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呈正相关。说明品种改良提高了冬小麦产量,但对小麦不同品质性状有不同的影响,增施氮肥可提高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在保证小麦高产的前提下,稳定小麦品质是今后品种改良与合理施肥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75.
源库改变对小麦籽粒淀粉和蛋白质积累及面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用不同蛋白质含量的小麦品种。通过去穗和去旗叶研究了源库改变对小麦籽粒淀粉和蛋白质积累以及面粉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小麦品质调优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去穗和去旗叶均使干物质积累和穗粒重减少,去穗处理增加单粒重,提高淀粉和蛋白质积累量,而去旗叶处理则相反。去穗和去旗叶处理降低了营养器官氮素和干物质积累量,但去旗叶处理促进了茎秆和穗壳中氮素和干物质转运量,而去穗处理则相反。籽粒氨基酸含量表现为去穗〉CK〉去旗叶,扬麦9号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氨基酸趋势一致,而徐州26蛋白质含量为CK〉去穗〉去旗叶,表明氨基酸水平对蛋白质合成有重要作用。但不同品种反应有所不同。去旗叶处理显著降低面筋含量。但却提高了面筋指数和沉淀值,而去穗处理则相反。表明去旗叶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面粉品质。  相似文献   
76.
硫肥对两个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大田土壤有效硫含量15.8 mg.kg-1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硫肥处理对冬小麦多穗型品种豫麦49和大穗型品种豫麦66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0 kg.hm-2纯硫基施或基施与拔节期追施各50%处理与对照相比,提高了群体光合速率(CAP)、旗叶蒸腾速率(Tr),同时提高了叶片叶绿素(Chl)含量,尤其显著地提高了旗叶净光合速率(Pn),延缓了灌浆后期Pn的下降。施硫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对照,以60 kg.hm-2纯硫分基施与拔节期追施各50%处理效果最好。两品种光合特性和产量对不同硫肥处理的反应表现出差异,施硫对豫麦66旗叶光合速率的影响大于豫麦49。纯硫120 kg.hm-2处理的光合特性指标和产量低于其他硫肥处理。据此,作者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合理施用硫肥的技术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7.
花后干旱和渍水对小麦籽粒HMW-GS及GM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SDS-PAGE和切胶比色进行亚基定量,研究花后干旱和渍水对小麦强筋品种豫麦34和弱筋品种扬麦9号籽粒HMW-GS和GM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的干旱处理和豫麦34淹水处理在花后10 d籽粒HMW-GS形成,两品种对照和扬麦9号淹水处理在花后15 d籽粒HMW-GS形成,说明花后干旱提早了小麦籽粒HMW-GS的起始形成。干旱促进了小麦籽粒HMW-GS早期积累,但对后期积累不利,使快速积累期缩短,渍水处理更明显缩短籽粒HMW-GS快速积累期。两品种成熟期总HMW-GS和GMP含量表现为对照>干旱>渍水,且豫麦34各处理大于扬麦9号的对应处理。  相似文献   
78.
稻种资源苗期氮素营养效率的分类、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建峰  戴廷波  曹卫星  姜东 《作物学报》2005,31(12):1640-1647
在低氮(20 mg/kg)、中氮(40 mg/kg)和高氮(60 mg/kg)3个水平下,调查了88份稻种资源的苗期性状并测定了氮素营养效率,包括氮素利用效率(NUE)、氮素吸收效率(NAE)和氮素利用效率响应度(NUER)。结果表明,苗期不同性状对低氮、中氮和高氮的敏感性不同,不同氮素水平间的单株根体积、地上部干重、吸氮量和根干重等性状变异较大,低氮胁迫加大了种质间的差异。不同水稻苗期性状对氮素的响应度不同,性状在种质间的变异服从正态分布。通过分类、 鉴定和评价,供试稻种资源分为13种氮素营养效率类型,它们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呈典型的正态分布,即低效和高效的较少,以NUE、NAE和NUER中效类型最多。NUE、NAE和NUER三指标间还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和拮抗性,极少存在两个以上指标同为低效或高效的稻种资源类型。水稻氮素营养效率类型较陆稻丰富,但分布较分散,总体分布明显偏向于低氮素利用效率一侧。籼稻氮素营养效率的类型略多于粳稻,而粳稻类型的总体分布明显偏向于低氟素利用效率一侧。地方晶种氮素营养效亭类型较多、分布较集中,总体分布明显偏向于高氮素利用效率一侧:杂交稻氟素营养效率的类型最少、分布最集中,而常规稻氮素营养效率类型最多、分布较分散,常规稻和杂交稻品种的总体分布明显偏向于低氮素利用效率一侧。上述研究结果对探讨稻种资源蓖素营养效率的遗传特性、选育高效氮素营养的新型种质及阐明高效氮素营养的生理机制等具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9.
小麦籽粒总淀粉及支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淀粉含量较低的重庆面包麦(P1)与淀粉含量较高的小麦品种宁麦9号(P2)配制了P1、P2、F1、F2、B1(F1/P1)和B2(F1/P2)6个世代,测定了每个世代单株籽粒混合样品中总淀粉及支链淀粉含量,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F2分离世代中,淀粉含量呈现3峰分布,支链淀粉含量呈现双峰分布;小麦籽粒淀粉含量受二对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支  相似文献   
80.
田间条件下遮光对棉花棉铃发育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研究了4个棉花品种花铃期遮光对棉铃发育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导致棉花单株结铃数减少,棉铃最终生长量、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干物重相对增长速率及单铃棉子数、铃壳重、粒重、纤维重降低。遮光对棉铃各组分的影响依次是纤维>子粒>铃壳。遮光后纤维长度增加,比强度和麦克隆值显著下降,但对伸长率及整齐度影响不显著。在自然光照条件下密植使纤维比强度降低显著,纤维长度有所增加,对其它品质指标影响不显著。应从选育品种、塑造合理株型、适当控制种植密度等措施入手,减轻弱光对棉铃发育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