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6 毫秒
11.
北疆春大豆中黄35公顷产量超6吨的栽培技术创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2010年连续3 a在新疆石河子地区以高产高油早熟大豆新品种"中黄35"为载体,采用大豆覆膜滴灌结合水肥同步的高产栽培技术,创造了小面积产量超6 000 kg.hm-2,大面积产量超4 500 kg.hm-2的全国大豆高产纪录;通过将肥料精确地随水滴入大豆根系区域,减少了肥料的挥发和渗漏损失,将水产比提高至1∶1.25~1∶1.32;氮肥利用率提高至20%~25%,磷肥利用率提高至5%~10%,实现了大豆田水肥藕合关键技术的突破;另外,通过化学调控技术的运用,实现了光、热、水、土资源的有效利用,达到高产高效和优质的目的。该项技术对提高我国的大豆单产和增加总产,起到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将马铃薯产量性状与其它性状指标结合起来,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马铃薯品种(系)的优劣,筛选适合昭苏垦区种植的马铃薯品种.[方法]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对从甘肃农业大学引进的17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了综合评估,在产量、成熟期、品质、抗病性四者兼顾的情况下,计算不同品种与参考品种的关联度.[结果]LK99、同薯20、陇薯6号和中薯10号4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优良,较接近"参考品种",可以作为优良品种在昭苏垦区推广种植.[结论]依据各品种的灰色关联度排序所进行的综合评估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是一致的,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新引进马铃薯品种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是真实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新疆大豆疫霉菌毒力及大豆品种抗病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34株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新疆分离物进行了毒力鉴定,发现新疆疫区大豆疫霉菌毒力结构复杂,不同地块之间、同一地块不同大豆疫霉菌分离物间都存在毒力差异.用7个不同毒力的分离物接种鉴定了19个新疆地区栽培大豆品种(系)的抗病性,其中10个品种(系)表现较好的抗性.  相似文献   
14.
大豆叶面积指数的高光谱估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试大豆4个生育阶段350~2500nm波段的冠层高光谱数据,用近红外波段760nm-850nm及红光波段650nm-670nm的2个范围内的波段反射率,组成了高光谱比值植被指数(RVI)和800nm和670nm2个波段反射率组成修改型二次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2);基于RVI和MSAVI2植被指数,建立了大豆叶面积指数(LAI)的6种单变量线性与非线性函数模型,经检验均达到1%极显著水平。其中,以RVI所构建洲的幂函数、MSAVI2所构建LAI的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估测模型的相关系数相对较高;用MSAVI2所构建的LAI精度较高的对数函数模型反演大豆叶面积指数,实测LAI与估测LAI呈极显著线性相关(R=0.9098^**,n=46),模型方程的估算精度达84.9%,实测值与估算值的RMSE=0.2420,平均相对误差为0.1510。表明采用高光谱植被指数,能够实时、无损、动态、定量提取大豆叶面积指数,为设计理想的大豆群体和大豆遥感估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超高产春大豆新品种石大豆一号的选育与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选育经过“石大豆一号”以“海交 84 0 3-74”为母本 ,“吉林 2 7号”为父本 ,1 989年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配置 ;1 992年新疆农垦科学院引入其F1代 ,种F2代选单株 ;1 993年F3代种株行 ;1 992年、1 995年参加品系比较试验 ;1 996年、1 997年参加石河子区域试验 ,1 996年还进行了高产裁培鉴定 ;1 997年、1 998年进行高产生产示范。该品种生育期较长 ,能充分利用本地光热资源 ,产量高增产潜力大。 1 999年 1月 ,经石河子地区农作物品种审产委员会审定命名。2 特征特性“石大豆一号”为亚有限结荚习性 ,主茎型 ,少分枝 ,直立 ,株型收敛。…  相似文献   
16.
新审(认)定的大豆品种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新大豆1号 1.1 品种来源 1992年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从吉林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引入,为公交8328-9×公交7335的杂交后代,采用系谱选择选育,1999年1月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评审委员会定名为新大豆1号. 1.2 特征特性 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75~80cm,分枝少,茎秆粗壮,主茎14.2节,株形收敛.叶披针形,深绿色,白花,灰毛.三、四粒荚多达70%,平均每荚2.65粒,荚熟色暗褐色,底荚高20cm左右,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微光,脐黄色,百粒重22~23g.北方春大豆,中熟品种,生育日数128天,需≥10℃活动积温3 041.8℃.该品种开花早,花期长,喜肥水,秆强,抗病毒病.籽粒品质优良,蛋白质含量41.01%,脂肪含量21.3%.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高油大豆新品种“新大豆2号”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及特征特性,通过中试示范,从良繁体系、栽培技术体系、高产生育动态及高产生理指标方面进行了研究,形成了新大豆2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可降解地膜的生物降解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生物因素在地膜降解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6种不同可降解地膜在南疆2种典型土壤林灌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中的生物降解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6种地膜的生物降解差异很大,其中陕西膜X 1的CO2累积释放量远远高于其他5种地膜。同种地膜在不同土壤中的生物降解也表现出差异性,其中差异最大的为PE膜,在林灌草甸土中的CO2累积释放量高于亚高山草甸土的4倍左右。最后通过研究地膜的生物降解模型,发现地膜在生物降解过程均符合一元多项式方程,即Polynomial Fit,且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模拟方程的一般形态为:y=a+bx+cx2+dx3+…,并且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因此,地膜进入诱导期以后,在一定的时间尺度内,生物降解发挥着主要作用,开始由碎片状低聚物在微生物和生物酶作用下水解变成尺寸更小的碎片进行生物降解,最后被吞噬细胞吸收,或进一步水解,生成CO2和H2O,其降解规律均符合Polynomid Fit模型。  相似文献   
19.
新疆大豆根腐疫病鉴定初报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从新疆石河子和伊犁大豆种植区采样对大豆根腐病的病原进行分离与诱发.结果在新大豆1号和石大豆1号上共分离和诱发到phy1,phy2,phy3,phy4,phy5五个疫霉菌株,根据分离物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测定,将此鉴定为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由于该菌属重要植物检疫对象,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希望尽快组织普查,加强检疫,搞清疫区范围,组织力量尽快将其消灭或严格控制在一定地区.  相似文献   
20.
北疆棉区春大豆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通过精量播种、平衡施肥、适量灌溉、化学调控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2003~2004年连续两年实现棉花茬新大豆1号4 600 kg/hm2的高产,初步形成了北疆棉区春大豆模式化高产栽培技术.试验表明,棉花与大豆实行轮作具有较高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对促进棉区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