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3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41.
NAC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参与多种非生物胁迫的响应.为了研究NAC转录因子在大豆涝渍胁迫中的响应和调控作用,利用前期获得的耐涝品种齐黄34在涝渍胁迫下的转录组数据,通过分析大豆全基因组内180个NAC基因的表达情况,鉴定出45个持续响应涝渍胁迫的大豆NAC基因.利用PlantCARE在线软件分析发现这些基因的启动子中...  相似文献   
142.
为了阐释齐黄34广适性的遗传机理,本研究利用齐黄34与冀豆17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开花期的QTL定位,得到1个位于6号染色体的QTL位点。该位点在两种环境下稳定存在,表型贡献率为33.93%~40.04%。该QTL中包含重要的生育期基因E1,其在齐黄34中为显性基因型,而在冀豆17中为功能部分缺失的e1-as基因型。qRT-PCR表明,受E1基因调控的开花促进基因GmFT2a在齐黄34中的表达量低于冀豆17,且该基因的累积滞后于冀豆17,造成齐黄34开花期晚于冀豆17。因此,显性E1基因型的存在可能是齐黄34能够适应低纬度地区的一个重要原因。本研究为阐明齐黄34适应范围广的遗传机理提供了一定的分子基础,同时为齐黄34的遗传改良提供了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143.
旨在探讨施氮量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相关生理基础。本研究以浙江省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1540为材料,设置4个施氮量,即全生育期不施用氮肥(N0)、全生育期施用纯氮80 kg hm–2 (N1)、160 kg hm–2 (N2)以及240 kg hm–2 (N3)。研究结果表明,(1)施氮量对水稻产量与氮肥利用效率影响显著。在0~160kghm–2范围内,水稻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量的增加主要得益于总颖花量的增加;超过此范围产量则不再增加,主要是由于结实率降低,且氮收获指数与氮肥利用效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以及产谷利用率)也显著降低。(2)施氮量对水稻地上部生长发育影响显著。在0~240 kg hm–2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拔节期、齐穗期以及成熟期水稻地上部干物重显著增加,但收获指数则显著降低;在0~160kg hm–2范围内,灌浆中、后期水稻剑叶净光合速率、剑叶中Z+ZR含量以...  相似文献   
144.
磷(P)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仅次于氮。P在土壤中含量丰富,但由于其难溶性及土壤的高吸附性,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活性P含量很低。根表铁膜对土壤中的P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植物的营养库,铁膜中的P是植物吸收的重要P源。有关根表铁膜与水稻P吸收的关系已有很多报道,是促进还是抑制作用情况比较复杂。本文综述了水稻根表铁膜的形成原因、对P的吸附与解吸附能力以及对水稻吸收利用的影响,并对今后开展根表铁膜对水稻P吸收的调控机理研究提出几点建议,同时对根表铁膜调控水稻P吸收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5.
分析了蔬菜代替园林绿化植物绿化的优点,总结了蔬菜的观赏功能及其在园区绿化中的应用原则,以期为蔬菜观赏功能的发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6.
大豆种子吸水性影响种子发芽,对单粒精量播种技术较为重要。对黄淮海地区 10 个大豆品种进行了吸水性试验,结果显示 10 个品种吸水率差异极显著,齐黄 34 吸水率最大,吸水最快;郑 1307 吸水率最小,吸水最慢;吸水率与百粒重、种子宽度、厚度显著相关,与种皮纤维素、木质素和钙含量不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大粒种子吸水多,吸水快,小粒种子吸水慢,吸水较少,与种皮成分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