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评价植保无人机施药对核桃黑斑蚜Chromaphis juglandicola (Kaltenbach)和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Walker)的防治效果,为植保无人机防控核桃害虫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采用植保无人机田间喷雾、调查虫口减退率、计算防治效果、方差分析。【结果】在添加喷雾助剂量为0.5%时,植保无人机在核桃园施药后的农药地面流失率均在10%以内;药后14 d 70%吡虫啉(用量为150 mL/ hm2)对外围核桃黑斑蚜的防治效果最高,为96.05%,平均为80.37%,与22%噻虫·高氯氟(用量为375 mL/ hm2)和25%环氧虫啶(用量为300 mL/ hm2)处理有显著性差异;药后10 d 22%噻虫·高氯氟(用量为525 mL/ hm2)、1.2%烟碱·苦参碱(用量为1 050 mL/ hm2)、3.2%阿维菌素(用量为525 mL/ hm2)对黄刺蛾的防治效果最高,分别为98.17%、90.39%和95.46%,3个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添加喷雾助剂时,植保无人机喷洒70%吡虫啉对核桃黑斑蚜的防治效果在80%以上,22%噻虫·高氯氟、1.2%烟碱·苦参碱和3.2%阿维菌素对黄刺蛾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在生产中可以利用植保无人机喷洒上述药剂防控核桃黑斑蚜和黄刺蛾。  相似文献   
52.
新疆小蠹虫主要寄生性天敌蒲螨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蒲螨Pyemotes sp.是新疆杏、扁桃、桃等果树毁灭性害虫小蠹虫的主要寄生性天敌。研究蒲螨的生物学特征,为室内人工繁育和田间释放蒲螨提供参考。【方法】在室内不同温度下观察蒲螨的发育历期、产后代数等生物学特征。【结果】在19~31℃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蒲螨的发育历期逐渐减少,产后代数也逐渐减少;在10~15℃条件下蒲螨发育缓慢,不产后代;在19~22℃条件下产后代数较多,单雌最高产226头后代;通过对不同温度下发育速率的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为Y=167.14X+10.49(R2=0.99)(2009年)和Y=167.67X+10.00(R2=0.95)(2010年)。【结论】蒲螨的发育起点温度在10.00~10.49℃;有效积温在167.14~167.67日度;最适繁殖温区为19~22℃。  相似文献   
53.
塔里木盆地果树蚧虫种类、田间识别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蚧类是危害果树最严重的害虫,常能造成果树绝产.自2003年起,通过多年调查研究,查明为害环塔里木盆地五地州杏、核桃、巴旦木、红枣、葡萄、石榴、苹果、梨、酸梅、桃、樱桃、李、无花果、、桑和阿月浑子等16种果树的介壳虫共计4科10种,即蚧科5种:吐伦球坚蚧、糖槭蚧、枣球蜡蚧、龟纹蚧、葡萄绵蜡蚧;盾蚧科3种:桑白盾蚧、梨圆蚧、橄榄片盾蚧;粉蚧科1种:葡萄粉蚧;硕蚧科1种:草履硕蚧.明确了上述蚧虫的为害寄主,调查了上述10种主要介壳虫生物学特性以及危害程度,并制定了蚧虫田间识别检索表.  相似文献   
54.
基于STK激酶保守结构域克隆香蕉R基因和RLKs同源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抗病候选基因(Candidate resistant gene analogs,RGAs)克隆法是获得香蕉RGAs的一条简捷而有效的途径,该法已从14种植物中获得了RGAs,发现的大多数R基因都是受体样蛋白激酶(receptor-like protein kinase,RLKs),并具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STK)结构域(Feuillet et al.,2001,).本研究利用STK类R基因的STK蛋白激酶保守结构域合成简并引物,扩增香蕉主栽品巴西香蕉基因组DNA,获得RGAs同源序列和STK蛋白激酶家族基因同源序列,对于研究香蕉STK类R基因的起源和进化,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以及香蕉抗病信号传导机制研究和R基因的克隆将提供重要的背景.  相似文献   
55.
为揭示黄金百香果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品质形成规律和糖酸代谢限速酶活性变化,本研究以黄金百香果为研究材料,测定黄金百香果果实外观品质、内在品质和EMP-TCA代谢限速酶活性等数据,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黄金百香果的果实发育,果皮厚度不断减少,可食率不断增加。(2)可溶性固形物(TSS)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上升,在T5时期(花后14周)均达到最大值,且在T7时期(花后16周)出现退糖现象;可滴定酸(TA)含量在T3时期(花后12周)含量最高。因此,T6时期果实风味最佳。(3) EMP-TCA代谢限速酶与果实糖酸含量具有相关性,TSS与磷酸果糖激酶、柠檬酸合酶呈负相关,与丙酮酸激酶、胞浆异柠檬酸脱氢酶呈正相关;可溶性糖与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呈正相关,与柠檬酸合酶呈负相关;TA与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柠檬酸合酶、胞浆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呈负相关,与丙酮酸激酶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为黄金百香果最佳食用期的选择和品质改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6.
为了高效防控果园李小食心虫, 本文研究了李小食心虫羽化规律、化蛹场所、成虫寿命、产卵习性等生物学特征, 结果表明:在1天之中有40.39%的李小食心虫在上午8:00-12:00羽化, 羽化后第4天成虫开始产卵, 并有2个产卵高峰期, 分别在羽化后第5~6天和第8~9天; 雌成虫平均寿命为8.60~9.08 d, 雄成虫为7.40~8.11 d, 不同营养对成虫寿命无显著影响, 但对产卵量有显著影响, 取食10%蜂蜜水的雌成虫产卵量最高, 平均达51.56粒/雌, 与不取食的雌成虫产卵量有显著性差异; 有83.34%的卵产在果实上, 显著高于在其他部位的产卵量; 产卵后第2天便有幼虫孵化, 第3天的卵孵化率为43.81%, 显著高于其他日龄卵的孵化率; 有47.40%的幼虫在0~3 cm深土壤中化蛹, 显著高于其他场所的化蛹量; 6月之前幼虫没有滞育现象, 7月上旬有53.58%的幼虫进入滞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