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诱捕器颜色和悬挂高度对番茄潜叶蛾诱捕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原产于南美洲西部的秘鲁,是近两年传入我国的一种重要农业害虫,对我国农业安全生产构成了潜在巨大威胁。【目的】探究诱捕器颜色和悬挂高度对番茄潜叶蛾诱捕效果的影响,为有效控制番茄潜叶蛾的发生与危害提供依据。【方法】以专一性引诱剂为试验材料,采用行为生态学技术方法,在有机蔬菜生产温棚开展性信息素诱捕器(平面式)颜色和诱捕器悬挂高度对番茄潜叶蛾诱捕效果的对比研究。【结果】白色(对照)、黄色((575±10)nm)、绿色((520±10)nm)和蓝色((465±10)nm)4种颜色性信息素诱捕器均可诱捕到一定数量的番茄潜叶蛾,4种颜色诱捕器61 d平均诱蛾量从高至低依次为蓝色2 548.3头、黄色2 065.8头、绿色1 998.3头、白色1 072.7头/诱捕器。不同颜色诱捕器逐日诱蛾量占比中,蓝色和黄色诱捕器显著高于绿色和白色,依次为蓝色和黄色>绿色>白色,差异明显;逐日诱蛾量中,蓝色诱捕器最高,依次为蓝色>黄色和绿色>白色诱捕器,差异显著;诱蛾效果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蓝色>绿色和黄色>白色诱捕器。5种悬挂高度性信息素诱捕器37 d平均诱蛾量依次为0 cm(直接放于地面上)332.2头、0—20 cm为94.2头、60—80 cm为12.4头、120—140 cm为9.2头、180—200 cm为7.4头/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诱捕器诱蛾量占比中,0 cm显著高于其他4种悬挂高度,依次为0 cm>0—20 cm>60—80、120—140和180—200 cm,差异明显;逐日诱蛾量中,0 cm最高,依次为0 cm>0—20 cm>60—80、120—140和180—200 cm,差异明显;诱蛾效果综合分析结果显示,0 cm>0—20 cm>60—80 cm>120—140和180—200 cm。【结论】在设施蔬菜生产中将蓝色性信息素诱捕器(平面式)直接放于地面对番茄潜叶蛾的诱捕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2.
马传染性子宫炎病首先发现于法国,但未被充分认识。自1976年作为一种新病发生于爱尔兰之后,相继在英国、美国、法国、日本也发生了此病,并都作出了正式报道。国内尚未见公开报道。  相似文献   
53.
自制敌百虫烟叶水治疗犬的螨虫病临床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证实其疗效,将烟叶水制成高、中、低三种浓度及3%敌百虫烟叶水用于治疗犬螨虫病,对用药前后患犬临床症状及螨虫数量的变化情况进行评估,以判定其疗效。结果:用药后第7天和第14天敌百虫烟叶水组螨虫数量比为25.7%和0.7%;高剂量组螨虫数量比为31.6%和3.5%;中剂量组螨虫数量比为41.8%和6.8%,低剂量组螨虫数量比为58.9%和15.3%;生理盐水组螨虫数量比为108.4%和117.0%。表明:三种浓度的烟叶水对犬螨虫病的治疗具有明显的作用,加入低剂量的敌百虫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海藻糖及海藻糖酶在B型烟粉虱寄主谱扩张及与温室粉虱的竞争适应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番茄饲养的B型烟粉虱与温室粉虱转移取食嗜好(棉花、甘蓝)或非嗜好(玉米)寄主植物后,其体内海藻糖含量及海藻糖酶活性的变化和响应。【结果】改变寄主会使B型烟粉虱和温室粉虱的海藻糖含量降低,其中棉花的作用最为明显,分别比对照减少了33%和25%;将植物种类转换为B型烟粉虱嗜好、温室粉虱亦可利用的寄主棉花或B型烟粉虱嗜好而温室粉虱非嗜好的寄主甘蓝,两种粉虱海藻糖含量的变化基本一致,而在两种粉虱非嗜好寄主玉米上B型烟粉虱(112.6%)较温室粉虱(60.8%)的恢复能力强、稳定性能好。尽管改变寄主对两种粉虱海藻糖酶比活力的作用不明显,但对海藻糖酶比活力变化趋势的影响却明显不同;转换不同种类的寄主B型烟粉虱海藻糖酶比活力的动态趋势基本一致,而温室粉虱却不尽相同;在非嗜好寄主玉米上两种粉虱海藻糖酶比活力的变化动态虽相仿,但B型烟粉虱的恢复能力较温室粉虱强。【结论】海藻糖酶在B型烟粉虱寄主谱扩张及与温室粉虱的竞争适应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5.
番茄潜叶蛾起源于南美洲西部的秘鲁,寄主植物达11科50种,喜食茄科植物,嗜食番茄,是世界番茄的毁灭性害虫。番茄潜叶蛾主要借助农产品(尤其是番茄果实)的贸易活动快速跨区跨境传播扩散,截至2021年该虫已在五大洲103个国家和地区发生,21个国家和地区疑似发生。我国于2017年首次在新疆发现番茄潜叶蛾为害露地番茄,2018年在云南发现其在保护地发生,截至2022年3月该虫已扩散传播至我国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对我国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烟草等茄科作物生产安全的潜在威胁巨大。本文概述了番茄潜叶蛾扩散分布、生物学、发生为害、经济生态影响,以及防治对策、控制技术等,以期为该虫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甜菜筒喙象是一种新发现的危害藜麦的害虫,为保证藜麦在国内的成功引进,采用定时定点的方法调查北京地区甜菜筒喙象的年生活史和生态特征,为防治该虫提供依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地区甜菜筒喙象一年发生3代;越冬代成虫4月中旬开始产卵;第1代成虫5月下旬开始进行产卵,产卵高峰期为6月上旬至6月中旬,孵化高峰期为6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化蛹高峰期为7月中旬至7月中下旬,羽化高峰期为7月下旬;第2代成虫于7月中下旬开始进行产卵。防治关键时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该时期为第一代甜菜筒喙象在藜麦上产卵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57.
高体革鯻精子超低温保存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高体革鯻(Scortum barcoo)精子的超低温保存技术进行研究。[方法]首先,用精子活力为标准确定稀释液中NaCl和KCl的最佳浓度;然后,使用二甲亚砜和甘油分别作为抗冻剂,进行超低温保存试验,测定高体革鯻精子复活率和活力。[结果]稀释液中含0.750%NaCl和0.025%KCl时,效果最佳。当二甲亚砜浓度为10%,葡萄糖为5%时,精子复活率和活力分别达到了68.2%和60.7%,保存效果最佳。[结论]稀释液中NaCl和KCl的浓度,对精子活力有明显影响;使用二甲亚砜作为抗冻剂进行低温保存的效果优于甘油;在抗冻保护剂中加入适量葡萄糖会提高保存效果。  相似文献   
58.
梣粉虱是新近入侵中国大陆的一种危险性果树和园林植物害虫,2010年9月在上海市闵行区发现其严重为害梨树。本文介绍了梣粉虱的识别特征、危害特性、寄主植物种类、地理分布范围和防治措施,为预防该虫在我国的进一步传播扩散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9.
螺旋粉虱SCAR标记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 Russell是一种严重威胁果树、蔬菜和园林植物生产的入侵性害虫。由于该粉虱的卵和初孵若虫体型微小,与其它粉虱类害虫形态相似,且易于携带传播,难以快速准确鉴别,本研究采用特征序列扩增区域(SCAR)标记法,通过对目的片段的克隆与测序,设计螺旋粉虱特征片段扩增引物,并对该引物的种特异性和灵敏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利用SCAR标记法获得了螺旋粉虱特异性片段(632bp,GenBank登录号为HM240855),根据此片段的碱基序列设计1对螺旋粉虱特异性引物,其扩增片段大小为307bp;该对引物只对螺旋粉虱具有扩增能力,对近缘种、属粉虱不具有扩增效果。该引物不仅对成虫具有良好的扩增效能,对单粒卵、1~3龄若虫和拟蛹等亦具有同样的扩增能力,其最低检出阈值为1/6400头成虫。从而表明,该SCAR标记技术完全可用于螺旋粉虱的鉴定识别及其检测和监测。  相似文献   
60.
为提高番茄潜叶蛾的监测与防控效率,在樱桃番茄生产温棚开展了双色地膜土栽、地砖托盘盆栽、地砖盆栽、地布盆栽4种栽培方式下番茄潜叶蛾对化蛹场所的选择性研究。依据栽培方式,调查了12种可能的化蛹场所。结果表明,番茄的栽培方式不同,番茄潜叶蛾的化蛹场所亦有明显变化。双色地膜土栽方式下,6种场所的总计平均化蛹数量和化蛹数量占比中,地膜覆盖土显著高于其他场所,依次为地膜覆盖土>种植孔周边和茎秆>叶片;叶柄和果实上未观察到有幼虫化蛹。地砖托盘盆栽方式下,9种场所的总计平均化蛹数量中,花盆托盘底部和花盆翻边显著多于花盆盆底,其他场所未观察到有幼虫化蛹;化蛹数量占比中,花盆托盘底部显著高于其他场所,依次为花盆托盘底部>花盆翻边>花盆盆底。地砖盆栽方式下,8种场所的总计平均化蛹数量中,地砖缝隙和花盆翻边显著多于花盆盆底,其他场所未观察到有幼虫化蛹;化蛹数量占比中,地砖缝隙显著高于花盆翻边和花盆盆底。地布盆栽方式下,8种场所的总计平均化蛹数量和化蛹数量占比中,花盆盆底显著高于其他场所,依次为花盆盆底>花盆翻边>地布表面,其他场所未观察到幼虫化蛹。双色地膜土栽方式下4种化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