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2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1篇
  73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运用模糊评价方法评价河北省三河试区不同节水技术节水效益结果表明,从直接节水效果、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农民的认知程度以及适合当地情况方面综合评价,豌豆 春玉米得分最高,其次为春玉米和春玉米 冬小麦 夏玉米两年三熟制,综合节水模式Ⅲ和综合节水模式Ⅳ节水效益显著。适当调整结构能产生明显的直接节水效益,亦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简便易行,易为农民所接受。且应用综合节水措施(小畦灌溉 调亏灌溉制度 少免耕秸秆覆盖)效果优于单项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42.
河北平原高产粮田综合节水模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多年单项节水技术基础上试验研究组装配套集成高产粮田小麦、玉米两作 5种综合节水模式 ,即土垅沟输水 少耕覆盖 调亏灌溉制度 (Ⅰ )、主垅沟软管输水 少耕覆盖 调亏灌溉制度 (Ⅱ )、主垅沟软管输水 支垅沟闸管 少耕覆盖 调亏灌溉制度 (Ⅲ )、主垅沟软管输水 支垅沟闸管 少耕覆盖 深松 调亏灌溉制度(Ⅳ )、喷灌 少耕覆盖 调亏灌溉制度 (Ⅴ ) ,各模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 2 2 5kg/hm2 ·m3 、2 5 7~ 2 2 5kg/hm2 ·m3 、2 7 2~ 2 2 5kg/hm2 ·m3 、2 8 0~ 2 2 5kg/hm2 ·m3 、31 5~ 2 2 5kg/hm2 ·m3 ,分别比传统灌溉模式 (对照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14 %、2 1%、2 4 %、2 6 %和 4 0 % ,增产节支效益分别为 6 92 4 0元 /hm2 、76 7 10元 /hm2 、815 10元 /hm2 、791 2 5元 /hm2 和 346 0 5元 /hm2 ,其中以农艺为主的综合节水模式更适于河北平原大面积高产粮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3.
玉米秸秆覆盖麦田下的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动态规律   总被引:82,自引:4,他引:82  
玉米秸秆覆盖冬小麦田后,冬季和早春季节对土壤温度有明显的增温作用,有利于保护小麦安全越冬,春季则有降温作用,影响春季小麦的分蘖和生长,覆盖处理能有效地抑制土壤无效蒸发,提高麦田的水分利用率;覆盖量为3000kg/hm^2时,有增产作用,覆盖量为6000kg/hm^2,有一定的减产作用。  相似文献   
44.
三河市40年来温度和降水变化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三河市1960~2002年气温和降水等气象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气温以每年0.04℃的速度上升,且不同季节的变化亦不同,冬季增温最明显,夏季最小,春秋季居中;积温也呈增加趋势,增加趋势总积温>0℃以上年积温>10℃以上年积温。降水年季变化有一定的减少,5年时段变化20世纪6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减少了150mm,且降水减少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夏玉米生长季节,同时降水的变化对冬小麦的种植和生长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5.
统计分析常德地区9个土壤水分自动站关于土壤体积含水量、土壤相对湿度、土壤重量含水率、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逐小时资料,得到各层土壤水分分布特征.根据9个站点地理环境以及四要素分布、变化特点,针对作物地段和固定地段两种不同自动站,分汛期和非汛期两时段得到适合当地条件的各层土壤水分阈值和质量控制方案.通过质量评估结果的分析,发现有必要分别对固定地段和作物地段站点进行质量控制.土壤水分自动站小时资料的质量控制方案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各个要素各层在汛期和非汛期时段可用率很高,均超过95%.  相似文献   
46.
水分调亏对冬小麦生理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通过冬小麦盆栽试验,在不同时期给以不同的调亏灌溉处理,以研究不同生长时期水分亏缺和亏缺程度对冬小麦生理及生长特性的影响,为农田节水提供指导。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返青—拔节初期,拔节—孕穗,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每个生育时期设置4个水分水平,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调控对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光合、蒸腾、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均有影响;水分胁迫使作物光合速率的峰值提前出现,这有助于胁迫处理的作物利用有限的土壤水分;蒸腾速率比光合速率对水分胁迫的反应更为敏感,更易受气孔调节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不同冬小麦品种光合作用对环境因子响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不同作物品种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不同,而对作物生长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光照和CO2浓度。研究不同冬小麦品种对环境因子的响应非常有意义。试验于2006年3-6月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试验站进行,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8个冬小麦品种在不同光照和CO2浓度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变化。结果表明:光合作用对光强和CO2浓度响应的特征参数,在不同冬小麦品种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同冬小麦品种间差异显著,并随着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的增加而呈二次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48.
本文回顾了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以下简称栾城试验站)建站初期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在农田节水方面开展的研究。20 世纪80 年代以作物优化灌溉制度为研究重点, 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20 世纪90 年代围绕土壤-植物-大气系统水分传输和界面调控开展了系统研究, 为农田节水措施的形成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途径; 近10 年来进一步深化了农田节水生理生态研究, 并根据多年研究积累, 形成了综合节水技术模式, 进行推广应用。未来栾城试验站农田节水工作将更加突出多学科渗透交叉, 以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和效益为目标, 加强基础研究和节水技术的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49.
“冬灵白“大葱是我所于1985年引进的一个优良的农家品种,经1985~1990年6年的比较试验及生产示范试种,又参加两年辽宁省大葱品种区试和省内生产试验,得到有关部门科技人员和农民的公认和好评。种植面积在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50.
金丝小枣蒸散和作物系数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Probe12植物茎液流计和小型蒸发器分别测定了金丝小枣生长期间的日蒸腾和棵间蒸发。蒸腾存在日变化和季节性变化,果实膨大期蒸腾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萌芽展叶期、开花坐果期、果实成熟期和落叶期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萌芽展叶期、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和落叶期的蒸腾量分别占生长季总耗水量的12.2%、16.5%、48.1%、13.2%、10.1%,金丝小枣生育期总蒸腾量346.8 mm,棵间蒸发231.7 mm,总蒸散578.5mm;棵间蒸发占总蒸散量的40.1%。枣树的作物系数随生育期变化从前期的0.27,到中期0.92,后期0.71,作物系数与冠层覆盖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决定系数为R2=0.758 6(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