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4篇
  6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试验以600份不同血缘的玉米自交系茎秆为材料,利用近红外光谱仪分别对茎秆中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纤维素(CEL)、半纤维素(HCEL)、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等6个品质性状及与倒伏相关的3个性状茎秆茎粗(SD)、穿刺强度(RPR)、抗弯折能力(S)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并对细胞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6个与茎秆资源化利用相关的性状ADF、NDF、CEL、ADL、HCEL及IVDMD均存在广泛的遗传差异。IVDMD的变化范围最大为12.04%~58.77%,ADL的变化范围最小为1.06%~6.93%。IVDMD与其他5个品质性状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NDF和ADL对IVDMD的影响较大,二者合计可以解释56.18%的表型变异,茎粗、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对茎秆消化率的影响较小。与倒伏相关的3个性状茎粗、抗弯折能力及穿刺强度经测定发现,倒伏率与茎粗、抗弯折能力及穿刺强度均成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抗弯折能力变幅、变异系数均为最大,分别为15.10%~93.80%和29.36%。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抗弯折能力对倒伏率的贡献达到极显著水平,抗弯折能力可以解释25%的表型变异。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品质性状差异显著的自交系茎秆,其细胞结构特征差异明显。本研究为玉米茎秆饲料化、能源化及抗倒伏育种提供了材料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2.
利用航天育种技术选育高产小麦品种鲁原30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亲本“940004”为母本,航天育种小麦突变系“121”为父本杂交,经过10年选育育成鲁原301。该品种大穗大粒,高抗倒伏,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显著,2007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3.
土壤中有效氮、磷、钾测定方法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速测法与常规法对20个土样和6个育苗培养基中有效氮、磷、钾含量进行了测定,其结果表明,两法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可用速测法结果作为配方施肥的依据.  相似文献   
74.
核桃叶提取物对粘虫和小菜蛾的拒食活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研究了核桃叶提取物及萃取物对粘虫、小菜蛾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核桃叶95乙醇冷提物对小菜蛾有明显的拒食作用;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对粘虫有较明显的拒食作用,且乙酸乙酯萃取物浓度的变化,对粘虫的拒食率、死亡率及生长发育抑制率均有较大影响.研究还表明:提取时所用乙醇浓度越大,提取物活性越明显,且冷提的效果较热提好.  相似文献   
75.
以大田栽培油用牡丹‘凤丹’为研究对象,盛花-成熟期每10d采集一次牡丹蓇葖样本,测定籽粒百粒重、含水量、含油率和脂肪酸含量,建立花后天数和百粒干重的Richards方程,对种子灌浆进行模拟并验证,分析油用牡丹灌浆特征,并研究籽粒脂肪酸及其组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随灌浆进程推进,牡丹灌浆速率增大,在花后52.1d达到最大,之后不断减小。种子干物质积累过程符合“慢-快-慢”的“S”型增长趋势,可以用Richards方程W=39.5874/(1+12729.09e-0.1654t)1/2.30312(R2=0.9787)表达,其中花后42.2~62.0d为快增期,持续时间为灌浆期的17.89%,但籽粒灌浆贡献率达33.10%。(2)灌浆期种子含油率变化趋势与干物质积累相似,在花后40~90d,含油量迅速增加,在占灌浆期45.45%的时间内,完成了油脂积累量的82.11%。(3)灌浆期种子水分含量与含油率呈显著负相关,百粒重与含油率呈显著正相关。(4)种子中各类脂肪酸含量随灌浆进程推进不断增加,5种主要脂肪酸呈现出亚麻酸...  相似文献   
76.
张凤云  耿世杰 《农业与技术》2014,(5):168+175-168,175
本文分析了淡水养殖现状,论述了提高淡水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从绿色生态角度出发,分析了绿色生态淡水养殖技术,以期能够提高淡水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7.
旨在为防御玉米低温冷害提供新技术。以玉米杂交种为材料,设计16个种子处理组别,包括外源植物生长物质及复合溶液、超声波、种衣剂等。通过田间早播方式模拟低温胁迫,研究早播对玉米出苗率、SPAD值、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衣剂处理显著提高了早播玉米的出苗率,植株叶绿素SPAD值明显提高。在包衣T8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与CK相比增加了34.24%,差异显著;在T5、T7、T8和T10包衣处理下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8.60%、21.72%、9.70%、19.16%,经过包衣T1、T2、T3、T10、T14、T15处理,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所提高,种子包衣处理组缓解低温损伤效果显著。综上来看,种子引发、超声波处理及种子包衣技术的综合策略提高了早播玉米的抗低温能力,为玉米防灾减损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78.
垄沟种植模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田间试验,设60、90 cm两种垄宽的垄沟种植模式,以传统种植模式为对照,研究了垄沟种植模式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0 cm垄宽的种植模式增产效果最为显著,与90 cm垄沟种植模式和传统种植模式相比,60 cm垄沟种植模式玉米株高分别提高11.1%和19.6%;功能叶叶面积分别提高6.46%和10.78%;相对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6.7%和12.9%;干物质积累分别增加6.9%和10.7%;玉米产量分别提高8.1%和10.7%;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1.7%和5.8%,差异显著.与传统平作种植模式相比,垄沟种植模式能够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所有处理中,60 cm垄宽的垄沟种植模式的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79.
1月24日,农业部新闻办公室就“切实抓好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举行新闻发布会。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在会上表示,农业部将切实增强责任感,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从政策落实、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科技服务、  相似文献   
80.
正就像农村的许多地方一样,木桶村只剩下了白发老者和垂髫少年,思维上的局限显而易见。正是这样的村庄,在城镇化大潮下才更加急迫地需要注入新鲜血液。4月14日晚上,湘西花垣县水桶村,一双双种田的手、喂猪的手、砍柴的手,一笔一划签下自己的名字,随即领到了人生中第一笔分红。一切源于"黑土麦田"为乡村派驻高学历创客的计划。2016年,该公益组织招募了一批有想法的年轻人,以扶贫专员的身份进入乡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