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1篇
林业   52篇
农学   42篇
基础科学   64篇
  56篇
综合类   276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67篇
畜牧兽医   183篇
园艺   82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71.
872.
为研究嗜盐石油烃降解菌在石油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可行性,研究了来自胜利油田油泥中的一株嗜盐石油烃降解菌Halomonas sp.1-3在不同NaCl浓度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及对石油烃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菌株在NaCl浓度低于6%条件下培养时表现为延滞期短,快速达到稳定期后随即进入衰亡期;中高盐度(≥9%)条件下培养时延滞期延长,达到稳定期的时间滞后,但稳定期时间长。低盐条件下菌株对石油烃的降解启动快,但不持续;当NaCl浓度为5%~10%时,菌株对石油烃有长效的降解,NaCl浓度为5%时菌株对石油烃降解率最高,对C10~C35不同碳数石油烃的降解率为55%~85%;当NaCl浓度大于10%时,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降解率迅速降低,其中碳链较短的石油烃(C10~C14)降解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而长链石油烃(C29~C36)降解率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菌株Halomonas sp.1-3在盐碱环境中对石油烃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873.
为了有效应对气候旱化与春季低温冻害对小麦生产系统的不利影响,2017-2020年在山西临汾采用不同模拟方法(增降温装置、海拔高度、灌溉水量调控等),开展了小麦生产系统对关键气象因子温度升高、降雨减少及春季低温冻害的响应机制及适应性栽培途径研究,同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分析、凝练、吸收单项关键技术,单项技术组配集成生物、工程、农艺等适应性栽培途径,以适应性栽培途径构建了“黄淮海北片小麦应对气候旱化与春季低温冻害栽培技术方案”,以期为未来气候变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74.
席帮超 《新农业》2023,(13):52-53
畜禽养殖近年来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废弃物排放以及处理问题亟待解决。废弃物排放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处理不当则会引发不可预料的危险。为了降低相关部门在发展畜禽养殖业过程中的经济成本,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将废弃物物尽其用,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贵州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因此,可以使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与加工发挥出最大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了村民在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提高资金投入与加强村民的环保意识等措施,实现循环利用畜禽养殖的废弃物。  相似文献   
875.
为鉴定与马铃薯根系性状相关联的StDRO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本研究对110份同源四倍体马铃薯材料StDRO1基因的编码区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筛选其SNP,并对StDRO1的SNP位点与马铃薯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和平均根系直径等主要根系性状参数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显示,StDRO1第2外显子上检测到1个SNP位点,命名为G64C;第3外显子上检测到10个SNP位点,分别命名为G152A、A214G、A297G、C314T、A337T、T353C、T560A、C577A、C620A和C625A;在第4外显子上检测到1个SNP位点,命名为T793A。关联分析结果表明,StDRO1基因G152A位点在总根体积表现为GA类基因型>GG类基因型(P<0.05);C314T位点在平均根系直径表现为CC类基因型>CT类基因型(P<0.05); A337T位点在总根表面积、鲜重和干重均表现为AT类基因型>AA类基因型(P<0.05),而在平均根系直径则表现为AA类基因型>AT类基因型(...  相似文献   
876.
为了摸清武汉市黄陂区内古树名木的资源特征情况,采用资料查询、知情人走访、现场考察的方法,对黄陂区内古树名木的种类、数量、胸径、树龄、海拔分布等22项特征因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黄陂区总计拥有古树名木867株,包括26科36属40种,古树群落3处,其中:Ⅰ级古树30株,Ⅱ级古树71株,Ⅲ级古树766株;朴树最多,为269株,其次为枫香树150株,柿139株。古树名木资源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木兰乡、王家河街、六指街、蔡家榨街、蔡店街、姚集街,不同区域的生长情况差别明显,祁家湾街、罗汉寺街的古树生长环境较差,不同树种海拔分布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77.
在马尼拉草坪上用多年生黑麦草品种博士和夜影进行冬季盖播保绿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冬季在马尼拉草坪上进行盖播的景观效果要远好于单播草坪,完全达到了草坪冬季常绿的目的,同时播种量和草种的选择也直接影响着盖播草坪的冬季景观效果。10~15g/m2的播种量用于马尼拉草坪的冬季盖播保绿较为合适,此外,从试验所用的两个草种的冬季综合坪用性状来分析,多年生黑麦草品种夜影的盖播效果要稍优于博士。  相似文献   
878.
【目的】蕹菜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近年来随着蕹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穿孔黄单胞菌(Xanthomonas perforans)引起的蕹菜溃疡病日趋严重,对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建立高效快捷的蕹菜溃疡病菌检测技术,可为有效防控病害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普通PCR检测技术,针对蕹菜溃疡病菌X. perforans基因组中特有序列TC2-1_002562(编码噬菌体终止酶大亚基家族蛋白)和TC2-1_002580(编码噬菌体家族蛋白)设计两对特异性检测引物,在同一个PCR体系中达到了快速检测蕹菜溃疡病菌的目的。【结果】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可操作性强,对蕹菜溃疡病菌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利用特异性引物对来自广东多个地区的蕹菜植株、土壤和水体进行病原菌分子检测,发现第一批样本仅在5份来自东莞的蕹菜叶片上检测到病原菌,第二批样本分别在土壤、水体和植株上检测到病原菌。【结论】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能快速检测穿孔黄单胞菌,可用于对蕹菜溃疡病的早期诊断。该病在东莞、深圳等地呈普遍发生态势,田间检测结果表明,病害发展迅速,留种蕹菜种苗或种子很可能是该病的初侵染源,种植环境的水、土壤也是病害循环的重要环节,这...  相似文献   
879.
张琛  李昌宁  姚拓  何礼  陈鑫  张澜  席博爱 《草地学报》2022,30(11):3009-3017
为探究复合微生物菌剂对非生物胁迫下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的作用效果,本试验以不同浓度(0,50,100,150mg·L-1)四环素胁迫下多花黑麦草为研究材料,探讨四环素胁迫下添加复合微生物菌剂(MI)对多花黑麦草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菌剂(MI)能够增加四环素胁迫下多花黑麦草幼苗根长芽长,增加叶绿素含量、株高根长及地上地下生物量,改善根尖细胞数量及形态,改善根系性状,增加抗氧化酶(SOD,POD及CAT)活性,降低细胞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MDA)含量。因此,添加复合微生物强化了多花黑麦草对四环素的降解作用,菌剂对四环素胁迫下多花黑麦草的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并对四环素胁迫造成的细胞损伤具有修复作用,菌剂的添加提高了多花黑麦草的抗四环素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880.
茶饼病(Exobasidium vexans Masse)在四川西南山区茶园发生较重,严重影响当地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为促进山区茶园茶饼病精准用药和科学用药,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价5种杀菌剂对川西南山区茶饼病的防治效果,并测定各处理对茶叶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茶饼病的流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7%寡糖·吡唑酯和33%锰锌·三唑酮对茶饼病的防治效果较好,两次施药后平均防效分别为86.17%、80.41%和89.07%、86.03%;25%吡唑醚菌酯次之,两次施药后平均防效为77.65%和82.48%;27%寡糖·吡唑酯水乳剂和33%锰锌·三唑酮对茶叶的百芽质量、茶芽密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茶叶理论产量较对照增加111.95%和78.31%。综上,27%寡糖·吡唑酯和33%锰锌·三唑酮可用于川西南山区茶饼病的防控,供试药剂在春夏高温季节使用对茶树安全,无药害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