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15篇
  1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甜叶菊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无菌繁殖体系、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选择、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芽分化和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及组培苗的移栽等方面综述了甜叶菊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甜叶菊组织培养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2.
崔广荣 《草业学报》2010,19(4):220-229
综述了文心兰组织培养及转基因研究的主要进展。外植体、培养基及其添加物、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培养方式对文心兰类原球茎或丛芽诱导均产生重要影响,大田植株的花梗、花芽、茎尖、根尖等均可用作初代培养的外植体,其中花梗及花芽为最常用的外植体,试管苗的所有组织器官均是有效的外植体;文心兰离体培养以固体培养方式为主,1/2MS、MS是用于文心兰离体培养最常用的基本培养基,培养基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及其配比是文心兰离体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文心兰类原球茎形成过程是典型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发育过程,体细胞胚胎发生受植物生长调节剂、基因型、培养条件等影响较大。文心兰转基因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  相似文献   
53.
崔广荣 《种子》2003,(3):43-46
文章概述了影响农杆菌转化水稻的主要因子:外植体、培养基、农杆菌菌株和载体、选择标记基因、水稻基因型、及Vir区基因诱导因子。  相似文献   
54.
~(60)Coγ射线、激光及两者复合处理小麦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60Coγ射线、激光及两者复合处理小麦皖科0101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60Coγ射线及其与激光复合处理的小麦M1代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苗高、根长、活力指数、出苗率、成株率均比对照低;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比对照分别推迟4、11、11、6和9d;越冬蘖、最高蘖、穗数、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产量比对照显著降低,而千粒重和成穗率比对照显著增加。60Coγ射线单一处理和与激光复合处理的M2代,均有少数植株发生株高、穗型、熟期、粒重、抗赤霉病变异。激光单因素处理的M1和M2代生育期及农艺性状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5.
以彩色辣椒子叶为外植体,在6-BA与IBA、NAA的不同激素组合的MS无机物 B5有机物培养基上进行不定芽分化的诱导。结果表明:在子叶不定芽分化上,6-BA IBA组合要明显优于6-BA NAA组合;在诱导20d后,有7种不同组合的不定芽分化频率能够达到100%,其中以6-BA4.0 IBA2.0的组合最好。  相似文献   
56.
为探究适合甜叶菊种质资源中长期保存的方法,以甜叶菊无菌苗为材料,研究蔗糖、多效唑、培养温度等3个因素对甜叶菊无菌苗离体保存的影响,并对保存后材料生根继代培养,进而运用生化和分子标记技术鉴定保存材料的遗传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MS+1.0 mg/L 6-BA+0.2 mg/L NAA+琼脂5.0 g/L基础保存培养基和1 000 Lx、12 h/d的培养条件下,30 g/L蔗糖、2.0 mg/L多效唑以及培养温度为10℃~15℃时,能有效抑制甜叶菊无菌苗生长、延长其保存时间,保存12个月试管苗存活率为70.4%~78.5%;离体生根后再生苗生长旺盛,形态正常,其过氧化物酶酶谱和SRAP分子标记扩增图谱与对照苗无明显差异,遗传性稳定。本研究结果为延缓甜叶菊种苗生长、种质资源离体保存及遗传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