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7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7篇
  8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介绍造林苗木活力的全程保护措施,包括运输环节保护、栽植前保护、栽植过程保护3个方面的内容,对进一步做好造林绿化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与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2.
"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气候条件对柑橘的种植与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在对物种进行种植时,一定要选择其适合的生长环境与气候条件,只有在适宜生长的地区才能形成优质品种,实现优质高产的效果,提高种植者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3.
许昌市休闲绿地土壤肥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许昌市休闲绿地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土壤肥力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城市绿地土壤养分研究及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许昌市休闲绿地表层土壤速效氮含量为12.55~176.44mg/kg,均值54.74mg/kg,整体上属于土壤养分分级的5~6级;速效磷含量为4.61~76.86mg/kg,均值32.18mg/kg,整体上为3级及其以上;速效钾含量为177.36~477.54mg/kg,均值324.23mg/kg,整体上属于1级;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6.48~78.87g/kg,均值40.67g/kg,整体上为2级及其以上;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为1.29,属于三等土壤,肥力水平一般。因此建议,许昌市休闲绿地应多栽植绿肥植物;增施氮肥以均衡养分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增施有机肥以平衡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24.
生防菌株E26对部分生态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检测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sp.)E26菌株在水中的存活和对根际土壤和根表微生物的影响探讨E26菌株对水源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为生态风险性评价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E26菌株可以在蒸馏水、自来水、河水和雨水中分别存活24~44、24、5和6~10d;E26菌株对葡萄根际土壤和根表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群体数量均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以14个稳定的品种(系)为材料,对其5个品质指标(粗蛋白含量、GMP、伯尔辛克值、沉降值、湿面筋含量)、5个产量性状(株高、穗长、有效分蘖、千粒重、单株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个品种依据其各自的最适氮肥、密度组合可以分为高密高肥、低密高肥、中密高肥等4类。依靠N肥和密度处理中品质性状的最适表现可以将不同的基因型的春小麦分开,这种分类方法为品种区划提供了一种新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26.
为了解小麦品种的抗寒机制,对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对照品种济麦22在低温驯化及封冻阶段植株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低温驯化阶段对照品种济麦22新叶的最大荧光产量(Fm)、PSⅡ最大量子产量(Fv/Fm)、实际量子产量(yield)、光化学淬灭(qP)显著高于东农冬麦1号,低温驯化结束后济麦22的这些参数迅速降低,显著低于东农冬麦1号新叶相应的值;调查期内东农冬麦1号新叶的初始荧光(Fo)变化稳定,降幅为26.2%,济麦22新叶Fo的降幅为52.8%;两品种老叶的荧光参数值变化趋势接近一致,低温驯化结束后东农冬麦1号老叶的Fm、qN、qP值显著高于济麦22老叶相应的值.在生产上可以利用叶绿素荧光参数对品种抗寒性进行鉴定,鉴定时期为低温驯化期结束、封冻期开始时,鉴定的部位应为植株新叶.  相似文献   
27.
水稻灌浆过程中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与蒸煮食味品质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选用稻米蒸煮食味品质有显著差异的4个粳稻品种,对水稻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合成关键酶的活性变化及其与蒸煮食味品质关系进行了研究。 不同品质类型的品种间籽粒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在灌浆前、中后期表现出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灌浆不同时期淀粉积累速率上。籽粒灌浆过程中,不同品质类型的品种中ADPG焦磷酸化酶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出现峰值的时间无差异,但淀粉分支酶活性出现峰值的时间,劣质品种明显早于优质品种,而且优质品种灌浆中、后期仍然保持较高水平的酶活性。ADPG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淀粉分支酶的活性与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味度值、RVA谱特性间的相关性和程度因灌浆时期不同而发生变化。在整个灌浆过程中,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与味度值间的相关均不显著,但灌浆前期和中、后期的ADPG焦磷酸化酶和淀粉分支酶的活性与味度值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选择灌浆前期酶活性低或灌浆后期酶活性高的材料,将有利于提高稻米蒸煮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28.
粳稻杂种后代稻米垩白率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选用稻米垩白率不同的6个粳稻品种,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四,对杂种F1及F2的稻米垩白率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 稻米垩白率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在F1及F2代均极显著,表明在本试验中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均起重要作用。但由于GCA MS/SCA MS值在F1代和F2代均极显著,而且F2代又比F1 代大,因此,稻米垩白率在杂种后代的表现主要还是由基因加性效应决定,并且随着世代的增加,加性基因的作用越显重要。在总的遗传变异中F1代和F2代主要以加性变异为主,并且随着世代的推进而非加性变异变小。稻米垩白率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在F1和F2代的表现极为一致,F1和F2代间的秩次相关极显著。亲本稻米垩白率的高低与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各世代两者间的相关均极显著。因此,根据亲本稻米垩白率的高低可以估计其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的高低。但稻米垩白率较低的亲本间两者的表现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29.
粳稻杂种后代直链淀粉含量遗传变异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相近的 6个粳稻品种 ,以 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 4配制 15个杂交组合 ,对 F2 及 F3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变异与选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F2 与 F3各组合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平均值间以及 F2 与 F3各组合籽粒直链淀粉含量方差之间的相关均不显著 ;F2 单株直链淀粉含量均呈单峰分布 ,双亲之间并无主效基因的差异 ,单株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异主要是微效基因的作用及环境影响所致 ;直链淀粉含量在杂种后代中不仅同组合内的株间有广泛的变异 ,而且在同一植株上的不同籽粒间也有广泛的变异 ,并且都出现超亲变异 ;在同一个杂交组合中 ,高直链淀粉含量植株上出现低直链淀粉含量籽粒的比例小于低直链淀粉含量植株上出现低直链淀粉含量籽粒的比例 ;以降低直链淀粉含量为目标的粳稻品种间杂交育种 ,应根据单株混合样的测定结果选择低直链淀粉含量的单株 ,而不宜选择单粒。  相似文献   
30.
利用稻米品质不同的3个粳稻品种,对灌浆过程中籽粒干物质、直链淀粉及蛋白质的积累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灌浆过程中籽粒干物质、直链淀粉及蛋白质的积累趋势,其品质不同的品种基本一致,积累速度表现为灌浆前期快,而后期缓慢,但在灌浆过程中的不同时期积累速度和数量上品种间表现有差异;开花后30d内是籽粒干物质、直链淀粉及蛋白质积累的关键时期,30d以后积累基本趋于稳定;灌浆前期的日平均干物质积累速度与稻米垩白率呈显著的正相关,与胶稠度呈显著的负相关,而后期的日平均干物质积累速度与垩白率、胶稠度的相关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