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6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8篇
  8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5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81.
艾麻属植物中富含黄酮类、苯丙素类、儿茶素类和挥发油等成分,具有降血糖、抗菌、抗炎镇痛、抗风湿、抗溃疡、抗氧化等药理作用。药用价值较大,应用前景广阔。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艾麻属植物,本文总结了它们在资源分布、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发现:(1)对艾麻属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珠芽艾麻、火焰桑叶麻、艾麻三个种,对其他研究较少;(2)现有的研究多集中在化学成分的分离分析、药理药效、植物分布等方面,但对有效成分的形成及药理作用机制报道很少。整体来看,艾麻属植物的研究仍然处于初步阶段,本文为艾麻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2.
于德涵  黎莉  杨景淇  曲男  徐喆  孙悦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0):2400-2405
为优化低共熔溶剂提取的玉米芯总黄酮的纯化工艺和测定纯化黄酮的活性,本文首先对几种不同特性的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筛选,并优化了吸附纯化工艺,然后以对羟基自由基(·O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的清除性能为指标,评价玉米芯黄酮的抗氧化性;又通过体外抑制细菌生长实验来测定黄酮的抑菌性;最后通过体外抑制α-淀粉酶活性实验测定其降糖活性。结果表明,XAD-2树脂和D101树脂在纯化玉米芯黄酮时效果相当,浓度1 mg·mL-1、pH 4.0的待吸附液以15 mL·h-1的速度上样吸附,再用70 mL 70%乙醇洗脱液以60 mL·h-1的速率对树脂进行洗脱,最终可将玉米芯黄酮分别纯化2.05和1.94倍。纯化后的玉米芯黄酮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虽弱于VC,但较之纯化前有所增强;玉米芯黄酮对实验细菌均有抑制性,纯化后的玉米芯黄酮对大肠埃希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强于纯化前;玉米芯黄酮有降糖活性,较高浓度时其降糖能力接近阿卡波糖。可知低共熔溶剂提取的玉米芯黄酮有抗氧化、抑菌和降糖活性,XAD-2大孔树脂和D101大孔树脂皆可用于纯化玉米芯黄酮,纯化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3.
【目的】秸秆和有机肥是我国农田主要有机物料来源,翻压旋耕是其主要的还田方式,明确其在我国典型农田土壤中的腐解过程特征和驱动因素,可为更好利用秸秆资源与合理施用有机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我国典型黑土、潮土和红壤上开展大田有机物料混土填埋试验。设置4种处理:小麦秸秆混土(WS+soil)、玉米秸秆混土(MS+soil)、猪粪混土(PM+soil)和牛粪混土(CM+soil),按土重﹕物料碳=100﹕4.5,称取物料土壤混合物200 g装于尼龙袋填埋于土壤中,填埋后1年内采样6次,之后2—2.5年采样一次,满3年采样一次,共8次采样。分析各混土有机物料的腐解差异,采用双指数方程明确易分解有机碳库和难分解有机碳库比例和腐解速率,阐明各土壤中有机物料的快速腐解速率、慢速腐解速率及积温转折点,并用随机森林模型来量化物料组成和环境因素分别对腐解速率的相对贡献。【结果】秸秆混土的腐殖化系数为22%—43%,有机肥混土的为45%—58%。有机肥混土腐解较秸秆慢,区域间差异不大,从北往南有机物料腐解加快,且秸秆腐解较有机肥快。秸秆的易分解有机碳库比例(70%—87%)高于有机肥的易分解有机碳库比例(5...  相似文献   
184.
在水温(23±2)℃下,采用63 cm×43 cm×20 cm水族箱和半静态毒性实验法,设(0.00μg/L、28.25μg/L、56.5μg/L、113μg/L和226μg/L)5个噻虫嗪(C8H10Cl N5O3S)浓度梯度,测定了平均壳长(2.78±0.23)cm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血淋巴细胞数量、肝胰腺和血淋巴相关免疫酶活性以及肝胰腺和鳃组织免疫和代谢基因表达情况,研究了噻虫嗪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21 d亚急性毒性效应,为噻虫嗪在稻田养殖河蟹的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噻虫嗪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96 h半致死浓度(LC50)为452μg/L,安全浓度(SC)为45.2μg/L。噻虫嗪暴露第14 d和21 d,113μg/L和226μg/L噻虫嗪组河蟹的血淋巴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1 d、4 d、7 d和14 d,28.25μg/L噻虫嗪组河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7 d、14 d和21 d,226μg/L组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4 d、7 d、...  相似文献   
185.
【目的】鉴定水稻颖壳类病斑突变体,并进行基因定位,为基因克隆及其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对野生型材料LR005和经EMS诱变得到的颖壳类病斑突变体glmm1(glume lesion mimics mutant 1)进行农艺性状分析、扫描电镜分析、DAB染色和全硅含量测定。glmm1与广亲和材料L422杂交获得的F2群体用于遗传分析,利用图位克隆和BSA-seq方法进行基因定位。【结果】突变体glmm1在抽穗10 d后颖壳和叶片逐渐出现褐色斑点,成熟后颖壳完全呈现褐色。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的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都极显著降低。DAB染色表明glmm1颖壳和叶片的活性氧含量增多;扫描电镜显示突变体颖壳和叶片表面硅质细胞皱缩。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glmm1的颖壳类病斑表型受到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glmm1与L422的F2分离群体,通过图位克隆和BSA-seq等策略将glmm1定位在水稻第2染色体上68 kb的区间内。该区间内有10个候选基因。序列分析发现该区间仅有一个SNP位点,位于基因Lsi1(LOC_Os02g51110)的第5个外显子上,导致第238位氨...  相似文献   
186.
[目的]研究镰形棘豆种子萌发特性,提高镰形棘豆种子发芽率。[方法]对镰形棘豆种子进行形态特征鉴定,并测定净度、百粒重、生活力、吸水率、发芽率等指标,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和浓硫酸浸泡时间对镰形棘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镰形棘豆种子净度为93.2%,百粒重为0.339 9 g,生活力为80%,浓硫酸浸泡种子的发芽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浸泡8 min的种子发芽率高达93.33%。[结论]镰形棘豆种子有硬实现象,用浓硫酸浸泡8 min可有效破除其硬实现象,提高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187.
为建立一种可用于奶牛蹄部感染性疾病研究的皮肤外植体模型,本研究利用气液交界面皮肤组织培养模式离体培养健康奶牛后蹄趾间皮肤,分别于培养0、12、24、36、48和72 h收集皮肤组织并采用HE染色法、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外植体的病理组织变化、组织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与0 h对照组模型相比,培养12、24和36 h的皮肤组织表皮结构完整,真皮层发生不同程度变性;36 h皮肤组织上皮细胞出现变性迹象;48 h皮肤组织上皮细胞发生不同程度变性、坏死,并伴有核固缩;72 h皮肤组织表皮脱落、缺失,皮肤附属器官发生不同程度坏死,无法保持正常的组织结构和功能。2)皮肤外植体细胞发生不同程度凋亡,Caspase-3蛋白呈阳性表达,且表皮中凋亡细胞数量及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情况高于真皮。与对照组相比,24 h皮肤外植体细胞凋亡情况出现显著差异(P<0.05),36 h皮肤外植体Caspase-3蛋白阳性率出现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构建了一种稳定的奶牛趾间皮肤外植体模型,离体培养24 h仍保持正常的...  相似文献   
188.
动物学课程是生物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生物科学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实验部分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能力。贵州师范学院校园内鸟类种类丰富是重要的实验课程教学资源,结合校园鸟类种类和数量及多样性调查,利用鸟类学相关专业知识及3S技术、激光雷达、鸟类声学、生态学数理统计等新兴的研究方法,以学生为核心,实践为基础,进行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调查与实践。对动物学实验课程的改革方式进行研究与探索,最终达到培养科研兴趣,促进主动学习、构建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及专业技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9.
稻鱼共生(Rice-fish co-culture)作为“全球重要的农业遗产系统”,已成为我国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模式。为研究稻田环境条件下,鲤血清生化特性、肠道显微结构及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物种丰度的影响。于2019年6月在连南瑶族自治县,分别选取稻田和池塘,放养规格大小一致的鲤幼鱼进行3个月的不投喂养殖。试验结束后统一进行采样与检测。结果表明:稻田环境显著提高了鲤的体长和体质量,显著降低了鲤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和肠道微绒毛高度(P<0.05),血清补体C3和C4的含量有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肠道微生物方面,稻田环境显著提高了鲤肠道内菌群多样性,并在门水平显著提高了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梭杆菌门(Fusobacteria)的丰度(P<0.05);在纲水平,显著提高了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的丰度;在属水平,显著降低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拟杆菌属(Bacteroides)以及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的丰度(P<0.05)。实验结果证实,稻田环境改变了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与代谢能力有关的功能基因丰度,降低了部分条件致病菌的丰度,减少了疾病爆发的几率,同时有利于维持肝功能稳定。对于保持养殖鱼类健康生长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