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4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4篇
  31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6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目的】明确旱作小麦宽幅条播方式与品种的交互作用,进一步提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方法】在黄土高原旱作区,选取2个不同基因型品种,采用5个不同播种幅间距,二因素交互处理,在冬小麦不同生育期测定土壤水分、干物质积累量、透光率和产量,经过连续3年连续数据积累,分析不同幅间距的宽幅播种方式和不同株型品种互作对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冬小麦灌浆期品种间旗叶和底部位透光率均差异不显著,长6359秸秆+颖壳干物质运转量、运转率和贡献率均高于高秆品种陇鉴117;播种方式方面,幅间距缩小至18 cm时,旗叶部位透光率和干物质运转均高于普通条播;品种间全生育期耗水量差异不大,缩小幅间距至18 cm的宽幅播种,耗水量降低10.8 mm,水分利用效率提高8.91%;不同基因型冬小麦产量差异不显著,长6359和陇鉴117分别通过扩大库容和提高单位面积穗数达到增产目的,品种和幅间距二因素互作对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宽幅播种调节幅间距均能适应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品种,幅间距缩小至18 cm时产量增加139.2 kg·hm -2。【结论】旱作冬小麦采用宽幅播种,幅间距为18 cm时,配套不同基因型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可提高,耗水量无显著增加,为区域冬小麦宽幅播种技术配套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2.
陇东地区地处西北黄土高原腹地,为典型雨养农业区,冬小麦生产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该地区降水集中在7—9月,季节性干旱频发,冬小麦最大需水期降水满足率仅为29.31%;生育期间整体气温变暖,但12月至次年2月和4月气温变化剧烈,在冬小麦生育期提前的情况下易形成冻害。在分析陇东地区寒旱特征及冬小麦受灾成因的基础上,根据当地气候和降水特征,提出生物主动御旱御寒与覆盖保墒增温抗旱抗寒技术模式,即选育出抗旱耐寒冬小麦新品种,配套抗旱耐寒栽培技术,以保证区域冬小麦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43.
如何用统一的用户界面,有效地实现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的双向查询,关键取决于地理信息系统中对属性数据的管理技术。本文论述了在WINGIS系统中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双向查询的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44.
为了解屠宰场非洲猪瘟病毒(ASFV)污染情况,评估其潜在传播风险,2018年10月,在湖南省86个屠宰场采集样品895份,使用荧光PCR方法进行ASFV核酸检测。结果显示,11个屠宰场的43份样品呈ASFV核酸阳性,场阳性率为12.8%,样品阳性率为4.8%。调查分析表明,ASFV阳性屠宰场与是否屠宰过来自疫点的生猪及场内环境、工具、车辆的消毒情况相关。调查提示,屠宰场应继续加大ASFV自检力度,政府和主管部门需继续加强检疫监管,以降低ASF扩散风险。  相似文献   
45.
为了解湖南省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免疫状况及猪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感染情况,2014年-2015年,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采集343个不同规模猪场血清样品7049份,采用 ELISA 方法开展PRV 抗体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160个规模猪场中,检测免疫猪血清3415份,PRVgB 抗体合格数为2206份,合格率仅为64.60%,表明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免疫不确实;343个规模猪场中,210个规模猪场PRVgE 抗体阳性,场阳性率61.22%;检测猪血清样品7049份,PRVgE 抗体阳性数为 1661份,阳性率为23.56%,其中2014年 PRVgE 抗体阳性率为21.71%,2015年 PRVgE 抗体阳性率为25.17%,呈上升趋势.全省14个市州的规模猪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 PRV 感染,不同地区感染率差异明显,永州感染率最高,长沙感染率最低.不同养殖规模 PRV 的感染率不尽相同,其中,存栏数200头以下 PRV 感染率较高,存栏数500~1000头感染率较低;种猪场免疫抗体优于商品猪场,PRV 感染率较商品猪场低.结果表明,PRV 在湖南省感染普遍存在,疫苗免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阻止临床病例,但仍然无法根除隐性感染,对规模猪场伪狂犬病采取综合防控和净化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6.
揭示不同覆盖时间、覆盖方式和覆盖材料调节土壤水热环境、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差异,为旱地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秋季覆盖和播前覆盖2个处理,裂区为垄沟和平面2个处理,裂裂区地膜、秸秆和露地3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玉米生育期耕层土壤温度,玉米主要品质指标,播前和收获0~2 m土层土壤贮水量,结合玉米籽粒产量分析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冬春休闲期,不论是地膜还是秸秆覆盖都可以提高玉米播前0~2 m土层土壤贮水量,依次为42.2和43.7 mm,垄沟覆盖和平面覆盖播前贮水量差异不显著。玉米全生育期,地膜覆盖较露地可平均提高地温 1.4 ℃,而秸秆覆盖降低了 2.9 ℃,平面覆盖平均温度为23.2 ℃,较垄沟覆盖提高1.8 ℃。地膜覆盖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秸秆覆盖依次提高42.8%和38.2%,较露地分别提高47.3%和36.0%,秋覆盖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播前覆盖分别提高7.1%和4.5%,垄沟地膜覆盖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平面地膜覆盖增产6.3%和5.2%,而垄沟秸秆覆盖和垄沟露地均表现出减产效应。秋覆盖提高了玉米容重、脂肪、蛋白质和淀粉含量,但与播前覆盖差异不显著。地膜覆盖提高了玉米容重和脂肪含量,降低了蛋白质,对淀粉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秸秆覆盖提高了脂肪,降低了容重和蛋白质含量,垄沟覆盖提高了玉米淀粉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对容重和脂肪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可见,覆盖时间、覆盖方式和覆盖材料对玉米播前土壤水分、耕层土壤温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均有一定的调控作用,总体表现为覆盖材料>覆盖方式>覆盖时间。在生产实际中,应根据生产目标选择适宜的覆盖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47.
水禽是流感病毒巨大的贮存库,其在禽流感的发生及其传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本文就水禽禽流感的流行特点、致病力及其防控措施中疫苗的选择、免疫程序的制定、免疫增强剂等方面作了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48.
为了解湖南省羊弓形虫病流行情况,2017年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对邵阳、常德、湘潭、岳阳、株洲、郴州、张家界、娄底等8个地区进行山羊弓形虫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的5 600份羊血清中,检出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468份,样品阳性率为8.36%,其中2017年上半年阳性率为8.75%,下半年为7.96%,无明显季节性差异(P 0.05);在抽检的216个场户中,检出阳性场户102个,场群阳性率为47.22%,其中散养户的场阳性率与样品阳性率(分别为64.61%、12.04%)高于规模场(分别为39.73%、7.14%),差异显著(P 0.05);1岁以上成年羊(10.77%)和1~6月龄(9.28%)幼年羊的样品阳性率明显高于7~12月龄的青年羊(5.93%),差异极显著(P 0.01);8个地区的样品阳性率有差异,其中邵阳市最高(10.00%),常德市最低(6.42%)。调查结果表明,弓形虫感染在湖南省羊群中较为普遍,各地区羊群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因此湖南省应注意加强弓形虫监测与防控,尤其是散养和1岁以上成年羊群,以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49.
土地荒漠化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备受关注。荒漠化监测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学科的复杂过程,通过采用SOA架构技术,在web service技术的支撑下,构建了一个统一的、开放的、标准的架构模型,通过异构系统、异构平台之间的无缝集成与互操作,实现荒漠化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利用强大的网络数据传输技术,进行海量数据的传输,进一步提升了荒漠化信息服务和资源共享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50.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HP-PRRS)俗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引起,以母猪繁殖障碍、早产、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以及仔猪呼吸综合征为特征的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2006年秋季,HP-PRRS在我国的发生与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对蓝耳病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免疫特性及免疫防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