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30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8篇
  21篇
综合类   145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45篇
畜牧兽医   62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不同温度条件下克氏原螯虾免疫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克氏原螯虾在不同水温条件下免疫因子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温度变化对克氏原螯虾免疫力有显著影响.水温为10~15℃时,克氏原螯虾血液中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保持稳定,20℃时两者活性达到峰值,水温继续升高时活性逐渐降低,水温达到30℃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分别为74.6 U/L和56.8金氏单位/L,与水温20℃时酶的活性相比差异显著(P<0.05);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30℃时其活性最低(0.79 U/mL),与水温20 ~ 25℃时酶的活性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在水温10℃时的活性较低,但其活性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强,水温30℃时的活性为138.31 U/mL,与15~25℃时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高于水温为10℃的试验组,且差异显著(P<0.05);低温与高温环境下,血液中溶菌酶的活性降低,显著低于水温15 ~ 25℃的试验组(P<0.05).表明水温为20℃左右时克氏原螯虾相关免疫因子的各项指标较好,有较强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32.
近红外光谱法预测燕麦干草蛋白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集燕麦干草样品138份,依据康奈尔净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体系(CNCPS)划分燕麦干草的蛋白组分,建立燕麦干草粗蛋白(CP)和CNCPS蛋白组分A、B1、B2、B3和C的近红外光谱(NIRS)预测模型。结果表明,CP和蛋白组分A、B2的交互验证决定系数(R2cv)、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2val)均大于0.9,外部验证集标准差(SD)与预测标准差(RMSEP)的比值(RPD)均大于3.0。综上所述,NIRS技术可以准确预测燕麦干草CP、A和B2的含量。蛋白组分B1、B3和C的决定系数和RPD值较低,难以准确预测。  相似文献   
33.
周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755-3757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理论,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为逻辑起点,以自然与人的辩证关系为核心命题的科学体系。它揭示了自然与历史、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的中心内容是人道主义的生态伦理原则、自然主义的生态道德情感和共产主义的生态伦理信念。这种先进的生态伦理理论应当成为中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思想依据。结合"十八大"提出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这一重要体系,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涝渍胁迫对桢楠幼树不同功能根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为桢楠苗圃水分管理及造林地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年生桢楠幼树为研究对象,进行盆栽渍水处理,试验设对照(CK,不进行水淹)、轻度渍水(H5,淹水深5 cm)、中度渍水(H10,淹水深10 cm)、重度渍水(H15,淹水深15 cm)和完全渍水(H20,淹水深25 cm)5个处理,在处理第51天(H20处理叶片出现萎蔫)时,测定桢楠幼树吸收根和运输根的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结果】(1)除对照(CK)和完全渍水(H20)处理外,涝渍胁迫均可使桢楠幼树产生不定根,且胁迫程度越重新生不定根越少。(2)相较于CK,运输根根系活力在渍水胁迫下显著降低(P0.05), H5、H10、H15和H20处理分别降低45.77%,74.58%,75.67%和90.72%;而吸收根则在胁迫程度重于中度渍水后才出现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在H20处理下降幅最大,相较于CK降低89.63%。(3)桢楠幼树运输根与吸收根H_2O_2、SP、SS含量及POD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随渍水强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MDA含量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随着渍水强度的增加,桢楠幼树吸收根SOD活性整体呈降低趋势,而运输根的SOD活性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H15处理下达最大值,且H5、H10、H15和H20处理分别比CK处理增加9.07%,9.81%,17.89%和8.66%。【结论】轻度渍水能促使桢楠幼树产生大量不定根,在一定程度上抵抗涝渍胁迫对根系的伤害;重度渍水处理后桢楠幼树根系表现出明显的受害症状。受到渍水胁迫时,桢楠幼树运输根表现出更强的抗氧化能力,而吸收根则表现出更强的敏感性和更快的更新能力。  相似文献   
35.
麦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影响以及秸秆还田如何施肥是农业生产者极为关注的问题,为了明确豆麦轮作麦秆长期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该文依托黑河市长期定位实验站,采用裂区试验方法,主处理为秸秆还田与不还田处理,副处理为低、中、高不同施肥水平,试验于1980年开始,轮作模式先后为麦-豆-麦和麦-豆轮作模式,通过连续38 a(1980—2018年)调查,探明麦豆轮作条件下麦秸还田及不同施肥水平对作物产量影响。结果得出:麦秸还田后种植大豆、小麦,多年产量与不还田比差异不显著(P0.05);连续施肥效果,大豆中肥区比低肥区增产7.42%~10.81%,达到差异显著水平,小麦高肥区比低肥区增产14.52%~19.33%,差异极显著(P 0.01);麦秸还田大豆增产效果,还田前期(1~6季)大豆平均产量比不还田增产5.91%,后期(7~16季)平均增产7.52%,麦秸还田小麦增产效果,还田前期(1~5季)和后期(6~16季)平均增产0.31%、0.22%,后期增产频率高;麦秆隔年还田显著增加速效钾含量,施肥可以有效增加土壤碳、氮、磷含量,但长期高肥易导致土壤酸化。  相似文献   
36.
格栅能够有效改善底流消能效果,减轻或者避免消力池底板发生空蚀破坏。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研究圆孔Γ形格栅不同开孔率下栅前、栅后掺气浓度变化。试验结果有以下3个方面。①消力池附壁射流区掺气浓度纵向沿程递减,格栅附近有突变;垂直轴线方向,掺气浓度中部大两侧小,峰值出现位置和入射水股主流位置正相关;竖直方向上,1/2水深以下栅前掺气浓度沿高度增加明显,栅后的变化则明显趋缓。②增设格栅后,消力池距离进口5和30 cm位置的栅前掺气浓度值陡增41.11%和26.82%(开孔率34%);格栅开孔率由46%减小到22%,格栅上游侧(6#断面)掺气浓度由37.75%下降到20.32%,格栅下游侧(7#断面)掺气浓度由20.47%下降到8.78%。③增设格栅,栅后近底掺气浓度值(靠近边墙位置)最小也能达到6.06%,并且测点流速不大,意味着包括格栅在内的消力池结构不易发生空蚀破坏。   相似文献   
37.
38.
为了探究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基因间隔区对狂犬病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试验以狂犬病病毒CVS-11株为母本株,将其基因间隔区碱基均替换为胞嘧啶和胸腺嘧啶,分段扩增后与真核表达载体进行同源重组,运用反向遗传技术进行重组病毒拯救,经过菌液PCR鉴定和直接免疫荧光检测获得重组病毒rCVS11-2222。结果表明:重组病毒基因组稳定,重组病毒rCVS11-2222在细胞中的复制表现出与CVS-11株相似的特点;小鼠存活率显著降低。说明狂犬病病毒CVS-11株基因间隔区的缩短增强了原毒株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39.
40.
指出了三门湾位于浙江沿海中部,为半封闭式海湾,三面群山环抱,一面临海,海湾呈西北—东南走向,是浙江省三大半封蔽型海湾之一。2000年以来三门湾内围填海速度更明显加快,其对海洋自然环境的累积影响也逐渐增大。近年来针对三门湾围填海的影响分析多以海床演变、水动力或者是水质环境中单一因子影响分析为主,尚未有将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历年现场采集调查资料成果对比的方法,首次从海底岸滩演变、海洋水动力环境、海洋水质、沉积物环境几个方面综合分析了三门湾近期大型围填海工程的海洋环境综合效应。同时利用三门湾实际冲淤状况验证了海床冲淤数值计算模型,并对海床冲淤进行了预测。通过三门湾海床整体淤积概况、水体的流速减小程度、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变化以及水域富营养化历年和季节性变化的综合特征分析认为:三门湾水域富营养化逐年增加的成因与陆域污染源的相关性较小,主要是因为三门湾围填海规模的持续发展导致湾内水动力环境减弱而使得水体环境的自我稀释能力下降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