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5篇
农学   18篇
  72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3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水稻微营养育种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营养不良是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最主要的营养问题之一。本文简述了稻米中微营养的含量及分布;采用提高绝对含量及增加其生物有效性两种策略,综述了开展富含微营养水稻育种的进展,包括富微营养水稻的常规育种、诱变育种及转基因育;指出水稻微营养育种的局限性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2.
水稻低淀粉粘滞突变体的理化特性和淀粉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水稻低淀粉粘滞突变体RSV-1及其野生型品种II-32B为材料,研究了低淀粉粘滞突变的理化特性和淀粉结构。结果表明,低淀粉粘滞突变体的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和冷胶粘度明显小于野生型,但表观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碱消值均大于野生型,达最高粘度时间接近,糊化过程中所需能量较低,糊化过程较长;淀粉晶体表现为C型结构,淀粉颗粒与野生型的正六面体颗粒完全不同,呈大小不等的无规则形,淀粉晶体及颗粒结构的改变可能是导致淀粉粘滞性下降及其他理化指标改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3.
抗性淀粉形成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是不被健康人体小肠吸收的淀粉及其降解产物的总称。日常食物中抗性淀粉大多为回生淀粉(RS3),其形成受作物其他性状如淀粉特性、蛋白脂肪等的影响,同时还受食物加工方式等的影响。本文就影响RS形成的因素进行了简要综述,为从遗传育种及食品加工方面提高RS含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
脂类是稻米的重要营养组分之一,对稻米品质有重要影响。为进一步阐明稻米脂类的营养价值、功能特性及脂肪含量相关QTL的定位。本文对稻米脂类的分布,种类及组成、脂类对水稻生长发育,稻米品质的功能特性及稻米脂类的生物调控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以期为脂类相关稻米品质改良育种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5.
稻米表观直链淀粉含量近红外光谱测定技术校正设置的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 精米粉为样品,研 究了不同光谱预处 理和回归 统计方法 在用近红 外反射光谱 分析稻米 表观直链淀粉含量( A A C)时,对建立回 归方程的影响⒚结果 发现,光谱预处理对 校正结果影响较 小,不同光谱数学处理以一级衍生值较好,但“波段”和“间隙”长短对结果影响不大⒚回归统计方法对建立回归方程的影响最为明显,其中以修正的部 分最小平方法( M P L S)建立的回归方 程效果最好⒚因此,在 建立以精米粉为样本进行稻 米 A A C 近红 外分析时,“光谱散 射校正/数学处理/回归统 计方法”组合以“标准正态变量转 换/1,5,5,1/ M P L S”最佳⒚用此组合建 立的回归方程测 定稻米 A A C 时,检验工作标准误 ( S E P)可小至 0.84,而决定系数可高达 94% ⒚  相似文献   
66.
空间技术诱发的水稻变异及育种价值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空间技术诱为3个水稻中籼品种表明,诱变当代SP1生理损伤轻,对发芽率,成苗率和育性基本无影响,但对苗高和株高影响较大,整个SP1群体表现抽穗不整齐。SP2叶色突变频率低,突变谱窄,其中遗传工程稻未发现有叶色变异;早熟突变频率高而效应明显,同时因选用基因型的不同,SP2早熟突变的差异明显;伴随着早熟突变出现了诸如半矮秆,多蘖,粒重,粒色,叶色,叶形等其它农艺性状突变。  相似文献   
67.
摘要:以杂交石斛类原球茎为材料,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 SNP)为NO的供体,研究了60Co γ辐照和SNP复合处理对石斛悬浮培养类原球茎的生长和生物碱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60Co γ和SNP单独或复合处理都能促进类原球茎生物碱的合成,且复合处理对石斛类原球茎生物碱的合成有一定的累加效应, 但类原球茎生长减缓。适宜的复合处理组合为01mmol/L SNP+10Gy60Co γ辐照,此时类原球茎生物碱含量高达00676%,与各因素单独处理差异显著,单位培养基生物碱产量为对照组的635倍。NO抑制剂L NAME和cPTIO均能抑制各处理组合对类原球茎生物碱合成的促进作用。复合处理影响类原球茎抗氧化酶POD、SOD、CAT活性,从而调控石斛类原球茎生长和生物碱合成。  相似文献   
68.
一个新的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G_9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60Coγ射线离体诱变籼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广占63S,获得一个新的白化转绿突变体G9。该突变体从出苗到4叶1心期,叶色表现出明显的白化现象,从第4新生叶开始,新老叶片开始转为正常绿色,到6叶1心时秧苗完全转绿;在2叶期,其叶片叶绿素含量极少,随着叶色转绿,叶绿素含量开始显著增加,4叶期约为亲本的1/4,而至6叶期,突变体和亲本的总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差异。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的叶色白化转绿变异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用144个SSR标记分析了突变体和亲本的SSR组型,未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差异,说明该突变体确系诱发突变而来,两者存在很好的近等基因特性。对G9/AM6的F4代的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发现突变基因对幼苗总根数、白根数、最长根长度和苗期株高均有显著影响;对植株分蘖能力、成熟期株高、单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产量均有显著影响,而对有效穗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9.
70.
种子纯度是种子质量的核心标准之一,但纯度检测手段的不便性却长期困扰着我国种子行业。现行杂交水稻杂种纯度鉴定方法主要有3种:异地种植鉴定法、同工酶法和分子鉴定法。同工酶法和分子鉴定法的操作,不仅要求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操作经验。而且需必要的仪器设备和生化试剂,技术普及的难度较大且多数仍处于实验阶段:异地种植鉴定法为目前的常用方法.技术要求低,但鉴定所需时间较长,获得结果滞后于种子销售行为。从实用与经济的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