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1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52篇
林业   499篇
农学   261篇
基础科学   213篇
  184篇
综合类   2111篇
农作物   291篇
水产渔业   237篇
畜牧兽医   996篇
园艺   601篇
植物保护   11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66篇
  1997年   164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132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90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2年   4篇
  1959年   8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土地综合整治是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通过工程措施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综合生产能力。然而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往往只追求耕地数量增加,却忽略了耕地质量。土地整治耕地质量评价是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竣工验收前的必备工作,其结果对项目实施后的农业分等定级有重要作用,也为农用地估价及其他有关土地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对文心兰77份种质资源的28个表型性状进行测定与评价,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获得其表型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21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值达1.85,变化区间为1.36~2.07,其中数值最大为株幅(2.07);在7个质量形状中,除叶色性状外的其他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均大于1,均值为1.23,最大表现为唇瓣颜色(1.79)。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数量性状之间关系复杂,大部分性状之间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筛选出4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4.079%,由蕊柱长、中萼宽、花枝长、花朵数量、侧萼长和宽、唇瓣宽7个表型特征向量组成。聚类分析表明,文心兰种质划分为5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的15个品种为小株型,适合作为办公室小盆花;第Ⅳ类群由30个品种组成,为农艺性状综合表现良好,较适合做鲜切花的品种。研究结果可为文心兰新品种的培育及杂交亲本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3.
为了验证“大配方、小调整”配方技术在冬小麦上的应用效果,在河南省临颍县开展田间小区试验,设置农户习惯配方(15-15-15、25-12-8)、华北区大配方(15-20-10、18-15-12)、调整小配方(20-15-10、22-16-7)6个处理,分析不同配方肥对小麦群体、干物质累积、养分吸收、抗逆性、产量、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习惯配方中的高氮配方25-12-8群体数量较高,且前期SPAD值高于其他配方,而到生育后期低于其他配方。调整小配方20-15-10在小麦成熟期的干物质累积量最高,而农户习惯配方25-12-8和15-15-15较小;且20-15-10花后同化物对籽粒贡献率最高。调整小配方20-15-10的氮磷钾养分累积量相对较高,仅次于华北区大配方18-15-12。从赤霉病和冻害发病情况来看,调整小配方20-15-10的赤霉病发病率和冻害发生率最小,分别为9.3%和2.0%。相对于其他配方,调整小配方20-15-10的收获指数显著提高,其籽粒产量最高,比农民习惯配方15-15-15增加18.4%,其穗粒数、千粒重和穗长均高于其他处理。氮肥和磷肥偏生产力最大的处理均为调整小配方20-15-10,钾肥偏生产力仅次于最大的调整小配方22-16-7;从经济效益来看,各配方之间净收益大小为20-15-10>18-15-12>22-16-7>25-12-8>15-20-10>15-15-15。综合来看,根据作物养分需求和土壤状况调整的调整小配方20-15-10,可提高冬小麦的干物质和养分累积、抗逆性、经济效益和肥料利用率,通过“大配方、小调整”可以实现增产增收增效。  相似文献   
994.
浙江省凤阳山不同林分类型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省凤阳山自然保护区选取海拔相近的6个典型林分类型(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毛竹林以及柳杉林),在其林下采集土壤样品,分析了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蛋白酶5种主要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6个林分类型中,常绿阔叶林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均较高柳杉林分土壤蔗糖酶活性较高而针叶林则表现出土壤蛋白酶活性最高杉木林则表现出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较低土壤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分布,土层越深,土壤酶活性越低同时该地区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相关性较高,尤其是pH值和有机质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995.
本研究通过对新疆某肉牛养殖场架子牛育肥经济效益的调研分析,旨在为新疆肉牛养殖从业者选择架子牛育肥模式提供理论参考。购入高、低初始重的新疆褐牛与本地土牛杂交架子牛各24头,分为高成本高初始重组(HH组)、低成本高初始重组(LH组)、高成本低初始重组(HL组)、低成本低初始重组(LL组),每组12头牛,育肥周期为7-9个月,每月称重并记录结果,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LL组末重极显著低于其它3组(P<0.01),HH组末重显著高于LH组和HL组(P<0.05);育肥期平均日增重LL组显著低于其它3组(P<0.05),HH组、LH组和HL组虽然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HH组和HL组日增重大于LH组。经济效益分析结果显示,成本利润率HL组>HH组>LL组>LH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成本利润率与平均日增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日饲喂成本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本研究发现,在架子牛育肥过程中,高饲喂成本投入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选择低初始重的架子牛进行短期高营养水平育肥,比选择高初始重的架子牛育肥经济效益更好。  相似文献   
996.
城市草坪土壤呼吸冬季日动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州市区的城市草坪为研究对象,采用Li-8100对其土壤呼吸速率进行3 d的连续观测,研究草坪土壤呼吸昼夜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草坪土壤呼吸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2)草坪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变化呈单峰曲线模式,雨天最大值出现在21:30,阴天最大值出现在11:30,晴天最大值出现在15:30;3)阴雨天气时土壤温度和含水量与土壤呼吸速率的双因素回归关系不显著,晴天时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速率的回归性极显著(p<0.01),土壤温度可以解释该日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变化的70.13%,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速率的线性关系仍不显著;土壤温度和含水量两个因素共同解释该日土壤呼吸昼夜变化的74.10%.  相似文献   
997.
NaCl胁迫对3个高羊茅品种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不同浓度盐胁迫条件下3个多年生高羊茅品种(猫王、瑞星和缤狗)种子萌发的发芽势、发芽率及幼苗主根长、芽长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NaCI胁迫对高羊茅种子发芽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NaCl浓度低于90 mmol/L时对高羊茅种子的发芽率、幼苗主根长及芽长等影响较小,当NaCI浓度高于150 mmoL/L时对高羊茅种子的发芽率、幼苗主根长及芽长抑制作用显著增强;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可以推迟高羊茅种子萌发的时间且抑制种子萌发;高羊茅的主根长及芽长都随着NaCI浓度的提高而降低,在NaCI处理浓度为150 mmol/L-时,猫王、瑞星和缤狗与对照相比其主根长的降低幅度分别为63.94%、83.54%、63.42%,芽.长则分别下降了52.53%、82.00%、57.86%,其中猫王和缤狗与对照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相似文献   
998.
依照公平、公正、科学、效率的原则,通过环境试验客观评价棉花新品种(系)在安徽省各棉区的丰产性、稳产性、抗病虫性和纤维品质等,为安徽省棉花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参试品系(种)共13个,分别为:科杂棉133、SDK-1、宜杂2号、稼元202、科杂棉2号、泗阳328、科杂1号、禾杂1号、春杂棉1号、中长杂005、丰裕8号和川农棉3号,以皖杂40F1为对照。1·2试验方法2006年全省共安排试点7个,由中国农科院棉花所进行抗病鉴定,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棉纤维品质检测。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20…  相似文献   
999.
不同施肥量对大麦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研究了复合肥不同施用量对大麦苗产量及其麦叶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SOD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复合肥施用量有利于麦苗产量和可溶性蛋白质的提高;但过高的复合肥施用量(87.5 kg/667 m2)麦苗的增产效果减弱,且叶绿素含量和SOD酶活性也出现下降.试验表明,在当地适量基施垃圾土的条件下以每667 m2配施62.5 kg复合肥(N:P2O5:K2O=16:16:16)为宜.  相似文献   
1000.
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棉花育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和今后加快我国棉花育种应关注的方向,提出我国棉花育种技术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