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12篇
  48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26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01.
龙辐麦20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小麦辐射与生物技术研究室以小偃6号为母本,以龙94 4083为父本,杂交种子F0辐射诱变处理后按系谱方法选育而成.2012年4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推广.@@1 选育过程@@1998年配制高产抗病优质组合小偃6号/龙94-4083,F0种子用1.0万γ射线处理,田间播种的F1植株,并进行幼胚培养,1999年将组培苗移入温室的F2S0植株,正常管理,适时收获,混合脱粒.2000年春将种子单粒点播于田间获得F3S1植株,进行相关调查,并分别接种鉴定根腐病、赤霉病和秆锈病,按育种目标选株.入选单株纳入  相似文献   
102.
采用直线加速器产生3.60×1011、7.10×1011和3.54×1012/cm2 3种辐照注量的快中子处理肇东苜蓿干种子,对其进行种子发芽试验、幼苗生长和RAPD分子标记分析。研究表明,经3种注量快中子处理后,肇东苜蓿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显著高于对照;幼苗的苗高和根长小于对照,随着快中子处理注量的增加,幼苗苗高降低和...  相似文献   
103.
本研究以冬小麦品种京411 (J411)和邯6172 (H6172)为材料,探讨60C0 γ射线辐照后辐照敏感性、TaKu70和TaKu80基因应答模式与M1代基因组AFLP多态性频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60Co γ射线辐照对小麦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J411的辐照敏感性高于H6172.在J411和H6172中TaKu80基因对60Co γ射线辐照做出表达量上调的应答,但TaKu70基因的表达则没有明显变化,其中J411中TaKu70和TaKu80基因的表达水平低于H6172.60Co γ射线辐照导致J411和H6172的M1代基因组多态性频率升高,其中J411中多态性频率上升的水平明显高于H6172.由此可见,TaKu70和TaKu80基因的表达水平及辐照应答模式与小麦品种辐照敏感性和辐照后代基因组多态性具有密切关系,有可能成为改善小麦品种辐照敏感性、提高诱变育种效率研究中极具应用潜力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4.
以青椒品种为"宇椒一号"为试材,通过地面模拟装置锂离子束处理青椒干种子,利用不同剂量分析其生物效应,探讨青椒辐射诱变变异机理。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锂离子对青椒影响效应差异较大,其中种子发芽率、幼苗成苗率、苗期长势以及分子检测变异较大,说明锂辐射可以造成青椒的遗传变异,是改良青椒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5.
叠氮化钠诱变普通小麦陕农33突变体库的构建和初步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用叠氮化钠(NaN3)构建一个小麦突变体库,分别用浓度为0、5、10、15、20 mmol·L-1的NaN3处理普通小麦陕农33的种子,检测了各处理发芽指标和田间M1群体的生理及形态特征。结果表明,10mmol·L-1的NaN3是诱变普通小麦较适宜的浓度。在以10mmol·L-1的NaN3诱变普通小麦得到的M2群体中发现了322份茎、叶、穗和其他性状变异的突变体,其中204份茎秆性状突变、65份叶片性状突变、24份穗部性状突变和115份其他性状突变,突变频率分别为5.18%、1.65%、0.61%、2.92%。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估计该群体的突变密度为1/57.0kb。经M3代田间鉴定,共获得可遗传突变株系58个。本研究所构建的突变体库可为小麦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小麦育种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06.
陕西关中麦区小麦品种产量及其构成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寻进一步提高陕西小麦育种产量水平的途径,以关中地区1942-2013年年推广面积在33.3万hm的代表性品种为对象,对其株高、产量、穗数、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等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关中地区自1942年以来选育的小麦品种产量水平逐渐提高,产量从1 875 kg·hm-2上升到8 250 kg·hm-2,增加了3.40倍;每公顷穗数从390万提高到645万,增加了0.65倍;穗粒重从0.95 g提高到1.40 g,增加了0.47倍;穗粒数的波动比较大,趋势不明显;千粒重整体上呈上升的趋势;株高从130 cm降低到78 cm,下降了40%。因此,建议陕西小麦未来高产育种应在稳定单位面积穗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以通过提升单穗生产力来实现增产。  相似文献   
107.
优质强筋春小麦新品种—龙辐麦1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辐麦17是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与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1997年春将小偃麦(中5/龙辐81-8106的F0种子经1.0万γ射线处理的系选)与龙辐91B569杂交的高代品系进行卫星搭载,返回地面后再进行温室加代,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2004~2005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2006年完成生产试验,2007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2007002).  相似文献   
108.
高能混合粒子场诱发的小麦矮杆突变体的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研究高能混合粒子场(CR)和γ射线两种不同处理方法诱变小麦产生的具有相同表型的突变体之间的分子差异,选用随机分布于小麦21对染色体上的114对微卫星(SSR)引物,对CR和γ射线处理冬小麦品种ZY9和ZH7获得的矮杆突变体M3代进行SSR分析。结果表明,CR处理产生的矮杆突变体的多态性位点主要分布在染色体2A、2B、2D、3D和5A上,而γ射线处理产生的矮杆突变体的多态性位点主要分布在染色体2A、2B、2D、4A和5A上;与γ射线处理相比,CR处理较容易产生扩增条带的增加和扩增条带长度的差异,不易产生扩增条带的缺失。序列分析表明,CR处理产生的变异主要是碱基的置换和插入,其中碱基T为易发生突变的碱基。CR诱变能够在DNA水平上导致小麦遗传物质变异,其诱变机制不同于γ射线,是一种有效的诱发突变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9.
植物细胞工程研究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勋清  刘录祥 《核农学报》2008,22(5):635-639
本文介绍了植物细胞工程基础研究的发展现状,总结了胚胎培养、加倍单倍体技术、原生质体培养与体细胞杂交、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快繁技术、植物来源生物产品生产技术的应用,展望了植物细胞工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0.
分别用109、145、195、284和560Gy 5个剂量的60Co γ射线和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龙牧803紫花苜蓿干种子,种植后田间观察,测定株高、鲜草产量和品质含量来比较2种不同诱变方法所造成的损伤效应.结果表明,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过的植株在株高和产量上均高于同剂量γ射线处理的植株;而γ射线处理组的粗纤维含量普遍低于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组,粗蛋白含量普遍高于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组;粗脂肪含量在低剂量条件下(109、145和195Gy)γ射线处理高于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高剂量(284~560Gy)条件下则低于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