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8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4篇
  15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1.
利用ECMWF、NCEP/NCAR等多家数值预报产品、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以及卫星观测资料,并结合HYSPLIT轨迹模式对2011年发生在皖北的一次特大暴雨进行了分析,深入探讨了此次暴雨预报失败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为一次台风远距离降水;台风和副热带高压的外围环流为此次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输入;西风槽冷空气入侵也是产生这次降水的重要原因。各业务模式对此次降水预报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未能准确预报出台风和副热带高压环流的水汽和热量输送;同时,对西风槽位置的预报偏差也是预报失败的原因之一。结果指出,当有强台风靠近我国的时候,需要考虑台风环流与其他天气系统相互作用进而引发强降水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2.
稻瘟病是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监测田间稻瘟病菌菌群致病型的组成是有效推行利用抗病品种抗瘟策略的必须环节。本研究采集2015年湖北省10个稻作区的穗颈瘟标本,以单基因鉴别品系对分离得到的菌群进行致病型的测定,并分区进行品种的抗瘟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稻作区菌群致病型的组成存在差异,品种对不同稻作区菌群的抗性明显不同,单基因品系中9个抗性基因在湖北稻区受侵染程度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3.
脊尾白虾引种及多品种混养集成与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材料与方法1.采集引种五个海域野生脊尾白虾(1)亲本捕捞方法:本项目采用地插网捕捞,采捕间隔控制在1~2小时,以尽量减轻入网后的虾体损伤度,与此同时,对渔获的亲虾及时放入容器(塑料桶)中进行增氧暂养,立即用牛车等工具快速运输至岸上,确保成活率。(2)五个海域引种时间与地点及数量:为掌握不同海域野生脊尾白虾的不同生长状况和特性,  相似文献   
114.
正脊尾白虾和梭子丁蟹混养是丁启东海水养殖的主要模式,梭子蟹土池丁育苗是重丁要生产环节之一,经过20多年的生产丁实践技术丁日趋成熟,为养殖的丰产高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育苗前的准丁备丁1.池底曝晒、丁清淤、修整尽早抽干丁池水、沥干曝晒池底,挖除环沟中的淤丁泥,修整丁池塘。经较长时间的曝丁晒,池底丁淤泥中有机质充分氧化分解成无机营养丁盐,同时丁杀  相似文献   
115.
我场自1957年以来,连年发生犊牛脱毛癣。几年来,曾采用过3%石炭酸和10%碘酊混合溶液;10%水杨酸,10%硫酸铜,5%松节油的液体石腊混合液等,进行多次治疗,效果不明显。1962年,我们试用纯敌百虫水溶液进行治疗。开始时,采用5%敌百虫水溶液,经3—4次涂抹,不见明显疗效。随后增加浓度为10%,15%,20%,亦不见效。当将其浓度增至为25%时,收到良好效  相似文献   
116.
文章着重介绍了在保护区建设方面如何借助法律,如何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以及如何协调保护区内与区外的经济关系等,来提高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17.
从1981年开始在我所试验鸡场结合生产进行了选育提高来航鸡产蛋力试验。取得了星杂288、丹麦和罗七三个系“○”世代各项经济性状指标资料;对主要经济性状间的相关系数进行了测算,并对早期选种法的准确性有了初步的认识。1983年组织繁殖了“一”世代,各项性状指标尚在观测进行中。现将选育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8.
香菇辽抚4号遗传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抚4号是以长白山野生香菇杂交菌株0517和栽培品种L808为亲本材料,采用单孢杂交技术选育的香菇新品种,其性状优良,已经成为辽宁省主栽品种。采用拮抗试验与酯酶同工酶技术对辽抚4号与辽宁省其它主栽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初步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辽抚4号在拮抗试验方面与其它10个品种拮抗强度不同;在酯酶同工酶和聚类分析图上可以看出,在相异系数为0.47时辽抚4号单独聚为一类。拮抗试验和酯酶同工酶综合分析说明辽抚4号与其它10个香菇品种具有遗传差异性,不存在同种异名现象。  相似文献   
119.
通过对早实核桃嫩枝摘心、短截、不摘心(对照)3种不同处理的观察研究表明,对早实核桃嫩枝短截处理后,抽生副梢数比对照增加2.4倍,可用作接穗枝为对照的111%,枝条带柄芽减少为对照的12%,接穗粗细适宜。摘心次之,而以对照为差。  相似文献   
120.
针对农业机械田间工作时涉及到的牵引力、拉力、压力、功率和转速等参数测量的情况,开发了农机通用动态遥测仪.以可编程控制器(PLC)嵌入式电脑为核心,采用无线数据传输技术配合通用传感组件,有效地解决了测量不便、测量数据不精确和同步性不高的问题.为此,主要介绍了系统硬件的设计方案、数据采集原理和数据采集方法.同时农机动态分析了数据误差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