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3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江苏棉花育种3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回顾了江苏省棉花育种取得的成绩,客观分析了当前现状,并切实理清了发展思路,对促进江苏省棉花育种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2.
53.
1983年~1987年为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第四轮。参试品种5个,为川7268—70、鄂荆1号、鄂6078、湘源红心棉及皖华831。以泗棉2号原种为统一对照种,以各地省级区试对照原种为第二对照种。全流域共设17个试点,下游片7个试点,中游片8  相似文献   
54.
江苏棉花品种区域化试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棉花品种区域化试验技术研究葛知男,冷苏凤(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南京210014)区域试验既是作物育种程序必不可少的延续,又是作物品种管理的基础。区域试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多点的品种比较试验与生产试验,了解新育成品种的产量潜力、品质表现、抗逆性、稳定性及...  相似文献   
55.
苏棉17杂种棉的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棉 1 7(原名宁杂 30 7)是江苏省第一个通过审定的杂种棉新组合。1 996~ 1 997年江苏省杂种棉区试和 1 998~ 1 999年江苏省棉花生产试验结果表明 ,该组合结铃性强 ,丰产性好 ,高抗枯萎病 ,纤维品质符合纺工要求 ,于 2 0 0 0年 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1 选育经过苏棉 1 7的母本为四川省棉花研究所育成的核雄性不育系抗 A1,父本是本所自育的品系 92 - 0 97(表 1 )。 表 1 苏棉 1 7选育过程  年 份育种内容1 992抗 A1 × 92 - 0 971 993组合鉴定1 994~ 1 995多点鉴定1 996~ 1 997江苏省杂种棉区域试验1 998~ …  相似文献   
56.
对2004-2009年度江苏省小麦区试参试品种(系)415份进行了梭条花叶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不同小麦品种(系)对梭条花叶病抗性表现差异明显,高抗的占56.14%,中抗的占15.42%,中感以上的占28.44%。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系)对梭条花叶病的抗性差异较大,淮北品种对梭条花叶病的抗性好于迟播品种,迟播品种好于淮南品种。参试品种对梭条花叶病的抗性表现逐年增强,抗梭条花叶病育种进展明显。  相似文献   
57.
小麦新品种淮麦33的遗传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解析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淮麦33的遗传构成,探讨双亲烟农19和郑麦991对其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贡献,为小麦品种改良及亲本选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部分农艺及品质性状、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及覆盖小麦21条染色体的625个SSR分子标记分析淮麦33及其双亲的遗传构成;比对已知的产量性状相关QTL,分析双亲的产量相关区段对淮麦33的遗传贡献。【结果】淮麦33的每平方米穗数和千粒重均介于两亲本之间,穗粒数和小区产量均显著高于两亲本;与烟农19相比,其株高显著降低。淮麦33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为(1、17+18和2+12),其中1和17+18亚基均来自于母本烟农19,2+12亚基来自于父本郑麦991。SSR分子标记分析表明,双亲对淮麦33的遗传贡献和理论值相比出现了较大偏离,淮麦33分别继承了烟农19和郑麦991两亲本73.9%和26.1%的遗传物质。淮麦33与烟农19具有较大的遗传相似度,遗传相似系数为0.78。在不同基因组和染色体水平上,双亲对淮麦33的遗传贡献率差异较大,其中,烟农19在A、B和D基因组水平的遗传贡献率均较高,分别为75.1%、69.4%和68.7%;除6A染色体外,烟农19在其他20条染色体上的遗传贡献率均高于郑麦991,其中在2A染色体上达到100%,在1A、3A、2B、3B和4B等5条染色体上均超过90%。在遗传距离大于5 c M的染色体区段中,淮麦33来源于烟农19和郑麦991的染色体区段分别有34个和7个,其中在2D染色体上来源于烟农19的染色体区段最多,在5A染色体上来源于郑麦991的区段最多。淮麦33有38个不同于双亲的特异位点,主要分布在1B、1D、2A、2B、2D、3A、3B、3D、4A、4B、5A、5B、6B、6D和7A等15条染色体上。比对已知产量性状相关QTL,共发现10个产量相关区段,有6个来源于烟农19,分别位于1A、2D、3B、4B、4D和7A染色体上;3个来源于郑麦991,分别位于4A和5A染色体上;1个为淮麦33特异区段,位于6D染色体上。【结论】明确了小麦新品种淮麦33的遗传构成,其更多地继承了母本烟农19的遗传物质;发现淮麦33中来源于不同亲本的产量相关区段。  相似文献   
58.
棉花开放花蕾性状的遗传及其在杂优利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棉花开放花蕾主要来源于种间杂交的后代。我国将这一性状称作雌雄异熟系或柱头外露,为便于学术交流,本文建议应与国际上的称法相一致,即开放花蕾。开放花蕾是两对隐性重叠基因所控制,陆地棉与海岛棉均为单节隐性基因纯合体,但基因型不同,各带有一对位点不同的隐性基因。开放花蕾在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应用潜力。尤其是带有低酚标志性状的开放花蕾系“E-81”,有助于提高制种效率。开放花蕾性状的雌、雄蕊发育进度,在减数分裂前是不同步约,但减数分裂后雌配子体的发育速度加快,最舌达到雌、雄配子体同步成熟。 当花柱外露长度达6~7mm时,柱头的生理活性强,是杂交制种中授粉的有利时期。开放花蕾的天然异交率最高为100%,最低为40%,平均达80.4%。  相似文献   
59.
大丰市位于黄海之滨 ,常年植棉面积 3333公顷左右 ,近 3年在棉花生产滑坡的情况下 ,棉田面积稳定在170 0公顷左右。鉴于大丰市棉花生产上棉纤维类型结构单一 ,难以满足纺工企业对原棉类型多元化需求 ,尤其是纺高档纺织品的高品质原棉的缺乏 ,开发高品质棉势在必行。 1999年大丰市棉花原种场从西南农业大学引进高品质棉渝棉 1号示范种植 8 67公顷 ,2 0 0 0年示范种植 30公顷 ,在大丰市通商镇的祥东、堤东、桥口、广中四个良种繁殖区示范种植 156 1公顷。并与当地当家品种进行比较。旨在了解渝棉 1号在沿海地区的特征特性 ,为选择棉花优良的接…  相似文献   
60.
试验概况1988~1989年是长江流域棉花品种第五轮区域试验。供试品种5个,为川2338、荆4115、孝833—18、赣85—6以及通84—239。以泗棉2号原种为统一对照,以各地省级区试对照品种为第二对照。全流域共设16个试点,下游片7个试点,中游片7个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