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11篇
  2篇
综合类   126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70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含不育基因Ms的大白菜细胞核复等位基因型雄性不育两用系"AB01"的可育株(MsfMs)为供体亲本,以高代自交系‘a20’(msms)为轮回亲本,采用杂交和连续回交转育方法,利用与不育基因Ms连锁的SCAR标记syau_scr01辅助不育基因Ms选择,成功地将不育基因转育到可育品系‘a20’中,育成了不育度和不育株率均为100%,植物学性状与自交系‘a20’相近的新核不育系GMS4。选择结果表明syau_scr01选择的准确率为100%,验证了该标记可以用于大白菜核不育系转育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42.
不同棱型大麦品种(系)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省的主栽品种和正在培育品系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拟合大麦灌浆过程生长曲线,分析其参数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大麦籽粒灌浆进程均呈“慢—快—慢”的“S”型曲线,拟合的Logistic方程决定系数均大于0.9906,并达到极显著水平;籽粒灌浆过程中缓增期持续时间较长,快增期持续时间次之,渐增期时间较短,快增期平均灌浆速率最高,其最终干物质积累量也明显高于渐增期和缓增期。二棱型品种(系)的3个时期平均灌浆速率(‘驻3’的V1除外)和最终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多棱型品种(系);各品种(系)实际千粒重均低于理论千粒重。在穗数和千粒重协同下,多棱型品种(系)穗粒数高的最终产量高,而二棱型品种(系)穗部籽粒数低于多棱型品种(系),在一定的穗数下,千粒重高的产量相应较高。  相似文献   
43.
大白菜显性核复等位基因雄性不育恢复基因Msf的SSR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大白菜核复等位基因遗传的雄性不育恢复基因Msf的SSR标记,用基因型为MsfMs的雄性不育两用系‘AB01’的可育株自交,得到恢复基因型纯合个体MsfMsf。再用其与基因型为msms的自交系‘a20’杂交和连续回交,获得BC4分离群体。筛选了104对SSR引物,获得3个与雄性不育恢复基因Msf连锁的SSR标记syau_m13、syau_m14和BRMS-040。经群体验证和连锁分析,Msf基因位于R07连锁群上,3个标记位于Msf基因的同一侧,距Msf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6.7、6.7和8.6 cM。  相似文献   
44.
 潜根线虫(Hirschmanniella spp.)是一类寄生于水稻根部的重要病原线虫,在我国多个省份和地区皆有分布,然而江苏稻区有关该线虫发生和危害鲜有报道。从江苏省农科院水稻实验田采集的水稻根部分离到大量潜根线虫,利用光学和扫描电镜显微观察确定所分离到的线虫优势种群为细尖潜根线虫(Hirschmanniella mucronata),de-Man形态学数据显示江苏分离群体与其他已报道的H. mucronata分离群体具有一定差异,但基本处于标准模式值范围。分别对ITS-rRNA、28S rRNA D2-D3扩展区、18S rRNA、细胞色素氧化酶c亚基I(COI)和热激蛋白90(Hsp90)序列进行PCR扩增,新获得的H. mucronata ITS序列与中国台湾和比利时分离群体具有高度相似性,同时比较各分离群体的ITS1、5.8S和ITS2序列碱基变异,显示我国江苏、台湾和比利时群体差异最小。基于28S rRNA D2-D3扩展区、18S rRNA和ITS-rRNA序列构建的贝叶斯和最大似然进化树将潜根线虫划分为3个进化分支,与已报道的其他H. mucronata种群共同位于第二分支。  相似文献   
45.
21个小白菜品种小孢子培养结果表明:适宜的花蕾长为2.5~3.5mm,花瓣与花药长度比为1/2~3/4;0.05~0.10 mg.L-1的细胞分裂素能促进小孢子胚的发生,高于此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对小孢子胚的产生有抑制作用,并使小孢子胚向畸形化发展;0.05mg.L-16-BA 0.10 mg.L-1NAA的配比可以明显提高成熟胚的比例。  相似文献   
46.
为探明小麦淀粉粒蛋白与淀粉糊化特性的关系,对河南省18个主栽小麦品种淀粉粒蛋白进行分离,并对淀粉粒蛋白类型、淀粉含量、糊化特性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8个小麦品种分离出了8种主要的淀粉粒蛋白,9种组合带谱,并以组合类型Ⅰ和组合类型Ⅶ所占比例最高,为55.56%,均表现为7条谱带.通过对淀粉粒蛋白条带数量以及谱带光密度总量和淀粉特性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淀粉粒蛋白光密度总量和直链淀粉含量、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淀粉粒蛋白表达量影响淀粉的糊化特性.同时选取6个小麦品种,分别采用盐、SDS、蛋白酶对淀粉进行处理后,淀粉峰值黏度显著提高,其中以盐处理提高幅度最大,且不同处理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对处理后淀粉粒蛋白进行电泳分析表明,处理后的条带明显减少,说明处理后小麦淀粉粒蛋白含量下降.综合试验结果,不同小麦品种淀粉粒蛋白表达存在差异,同时淀粉粒蛋白表达量高低影响淀粉峰值黏度.  相似文献   
47.
以耐弱光番茄品系1和不耐弱光番茄品系4为试材,研究光强变动对苗期叶片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MDA含量、SOD、POD和CAT活性呈波动式变化,但是,其波峰位置和波幅不同.MDA、SOD和POD波峰出现在弱光时期,而CAT出现在恢复期:品系1波幅小于品系4.对间断弱光胁迫的适应能力品系1优于品系4.番茄弱光耐受性与番茄对间断光胁迫的适应能力具有相同趋势.  相似文献   
48.
为摸清大白菜核不育复等位基因在3种生态型大白菜品系中的分布特性,利用基因型为MsMs的大白菜纯合显性雄性不育株为母本,与68个正常可育的直筒、卵圆和平头型大白菜可育品系杂交,统计后代育性分离比例,鉴定各品系基因型,计算不同生态型可育品系在核不育位点上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表明,直筒型大白菜可育品系以纯合隐性基因型msms为主,占71.43%。可育基因ms频率为76.79%,恢复基因Msf频率为23.21%;卵圆型大白菜可育品系3种基因型MsfMsf,Msfms和msms分别占42.42%,39.40%和18.18%。Msf基因频率为62.12%,ms基因频率为37.88%;平头型大白菜可育品系以纯合隐性基因型msms为主,占57.14%。Msf基因频率为33.33%,ms基因频率为66.67%。直筒型和平头型大白菜可育品系的核不育复等位基因位点上以ms基因为主,而卵圆型大白菜可育品系的核不育复等位基因位点上以Msf基因为主。  相似文献   
49.
邢麦4号(邢531)是河北省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科遗NC20与邯4564杂交F1为母本,高优503为父本进行复合杂交,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协作,利用生物技术、核质杂种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采取农艺抗性单株鉴定选择、结合生化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连续定向选育而成。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国审麦2007015)。  相似文献   
50.
大蒜紫斑病是江苏各产区大蒜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大蒜紫斑病的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在生物防治研究方面则进展缓慢。为提高大蒜紫斑病生防水平,本研究通过筛选对大蒜紫斑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从大蒜种植田土壤中分离得到了122株细菌菌株,其中对大蒜紫斑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61株,进一步复筛得到12株拮抗能力较强菌株。依据形态学观察,并结合16S rRNA和rpoB基因序列分析,其中两株生防菌JS51和JS62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velezensis。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结果显示,菌株JS51和JS62对大蒜紫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61.63%和55.05%,与化学药剂咪鲜胺锰盐的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