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11篇
  2篇
综合类   126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70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31.
徐巍  冯辉 《华北农学报》2013,28(1):44-48
为解决奶白菜杂交种生产中的杂交制种手段问题,配制优良杂交种.以核不育“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为指导,以青梗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00S107作不育源,采用连续回交转育同时测交鉴定基因型的方法,定向转育奶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并利用转育成的不育系与奶白菜优良自交系配制杂交组合,进行了杂种优势分析.选育出园艺学性状与目标品系相似,具有100%不育株率和不育度的奶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GMS3,筛选出2个产量高、整齐度高的优异杂交组合GMS3×B1、GMS3×B2.定向转育模式兼顾了不育基因和园艺学性状的转育,解决了奶白菜核不育系转育和利用的难题.  相似文献   
32.
为解决白菜薹杂种优势利用中的杂交制种手段问题,以大白菜复等位基因型雄性不育系为不育源,设计定向转育方案,采用连续回交的方法转育不育性和农艺性状,同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目标基因型植株,向白菜薹自交系中转育不育基因,创制白菜薹雄性不育系。通过26对SSR引物的筛选鉴定,获得与显性雄性不育基因Ms紧密连锁、且同样可以标记同一位点恢复基因Msf和可育基因ms的分子标记GSSR1。经过3个世代的回交转育,创制出了具有100%不育度和100%不育株率的白菜薹复等位基因型雄性不育系BGMS-3。以BGMS-3为母本,与6个白菜薹自交系杂交,筛选出1个强优势组合C3。  相似文献   
33.
为了给小麦抗逆栽培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盆栽的试验方法,研究了花后高温、干旱及其互作对两种筋力小麦品种豫麦34(强筋)和豫麦50(弱筋)籽粒淀粉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均导致两品种籽粒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总淀粉含量下降,但不同时期高温胁迫对两品种不同组分淀粉的影响表现不同:高温胁迫对豫麦34支链淀粉含量影响相对较大,且以灌浆前期降幅最大;豫麦50则以直链淀粉含量受灌浆前期高温胁迫的影响相对较大.干旱胁迫下两品种直链淀粉的含量均显著下降,但支链淀粉在不同时期干旱胁迫下表现出品种间的差异:灌浆前期干旱对两品种影响均不显著,中、后期显著降低豫麦50支链淀粉含量,而豫麦34的支链淀粉含量在灌浆后期干旱胁迫下有所升高.研究结果还表明,花后高温与干旱对小麦籽粒淀粉及组分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说明高温与干旱对淀粉品质的影响具有叠加效应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34.
由蓝藻形成的“铜绿水”是池塘中常见的水质现象,据广大用户反映蓝藻一旦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翠绿色水华层时,用CuSO_4、FeSO_4合剂(5:2)0.7PPm或者石灰粉进行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35.
以大蒜白腐菌为材料,分别用正丁醇和乙酸乙酯萃取得到了大蒜白腐病菌粗毒素,采用气相色谱对粗毒素进行了物质组分分析.结果表明,用正丁醇提取的大蒜白腐病菌粗毒素活性高于乙酸乙酯提取的大蒜白腐病菌粗毒素,但二者均可引起大蒜叶片病斑产生,表明其具有生物活性;其中有4种物质被鉴定,分别为2,4-二甲基庚烷、十一烷、3,5,5-三甲...  相似文献   
36.
根据"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以甲型两用系AB12为不育源(直筒生态型),采用杂交、自交、兄妹交的方法,将核不育基因向娃娃菜可育品系06006中转育,获得了不育株率100%的新核基因雄性不育系,扩大了原有不育系的遗传基础,拓宽了该优良雄性不育基因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7.
冯辉  姜敬岩 《吉林农业》2011,(10):130-130
笔者通过在基层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农机档案管理方法,为实现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8.
研究了人工种植光叶紫花苕子对柿园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清耕栽培模式相比,柿树行间种植光叶紫花苕子能降低柿园不同土层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幅度,土壤的透气性和土壤肥力明显改善,果园内东亚小花蝽、中华草蛉、瓢虫等益虫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9.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比较6.9%大膘马、5.8%双氟磺草胺和5%唑啉草酯3种除草剂及其混剂对大麦田杂草的防效以及对大麦的安全性和增产效果。结果表明:6.9%大膘马单剂(禾本科杂草)、5%唑啉草酯1 800 m L/hm~2(禾本科杂草)和5.8%双氟磺草胺150 m L/hm~2(阔叶类杂草)对相应大麦田杂草都有较好的防控作用,鲜重防效率达到91.3%以上,而5%唑啉草酯1 200 m L/hm~2和5.8%双氟磺草胺120 m L/hm~2防效一般,鲜重防效率分别为86.90%和87.1%;6.9%大膘马与5.8%双氟磺草胺混配两类杂草防除效果显著,但对大麦产生3级药害,5%唑啉草酯和5.8%双氟磺草胺混配药效持久,对大麦安全,杂草的鲜重防效率达到92.97%以上,且增产率分别达到9.91%和11.9%。  相似文献   
40.
利用长治地区11个气象观测台站1960—2013年逐月降水资料,运用小波分析、突变分析、主分量分析等方法,对近54年来长治地区干旱事件的时空异常分布和变化特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近54年来长治地区降水的分布特征是东少西多,区域内干旱频繁;长子县是长治地区干旱发生最为频繁、也是近年来旱情趋于严重的地区。从长治降水变化的分布型来看,全区一致旱涝的分布型占主要地位,其所贡献的方差达总方差的70%以上。长治地区降水存在着年代际变化(周期为准4~14年)和年际变化(周期为准2~4年)2个显著的振荡特征;1972—2013年长治地区降水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且从1972年开始可能出现了趋于明显减少的气候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