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篇
农学   8篇
  7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128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91.
 通过对T85-260纯培养溶液中葡萄糖的变化规律、龙须草原料中的可溶性单糖、龙须草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消耗单糖的规律和龙须草发酵过程中鼠李糖的变化规律的研究表明,纯培养溶液中葡萄糖的变化规律与T85-260的生长曲线一致;龙须草原料含有少量游离葡萄糖,但几乎没有游离鼠李糖及其它可以被T85-260用做碳源的单糖,如甘露糖、木糖等;在龙须草发酵过程,鼠李糖不能被T85-260用做碳源;龙须草发酵过程中,鼠李糖浓度在龙须草纤维分散(发酵工艺完成)以前总是加大的,一旦发酵工艺结束,其浓度则下降。  相似文献   
192.
本文从草本纤维原料特征入手,用科学发展观系统分析了我国草本纤维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产业发展存在的关键问题。同时,根据目前国内外科学研究进展与技术储备和草本纤维的特性及其用途,阐明了草本纤维产业发展的潜力和前景,可为我国传统的纤维质制造业如纺织、造纸等行业和新型的生物质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3.
彭源德 《中国麻业科学》2007,29(Z2):415-419
利用微生物及其酶技术,提取茎纤维和发酵燃料乙醇是解决环境污染严重与能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茎纤维生物提取和发酵燃料乙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进行综述,针对茎纤维生物提取和发酵燃料乙醇研究的问题,提出了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建立规范化的生物脱胶示范工厂,开展生物脱胶精干麻的梳纺工艺技术研究和低木质素和高纤维素能源品种的选育及其高效生产技术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4.
为探索循环利用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DC.ex Fr.)Quel)菌渣栽培刺芹侧耳的可行性,优化菌渣代料栽培刺芹侧耳的条件与培养基配方,通过测定菌丝生长速率与生物学效率,比较分析了刺芹侧耳品种‘杏1’、‘杏2’和‘Z杏’在不同培养基上的栽培效果。结果表明:菌渣代料栽培刺芹侧耳的最佳条件为养菌温度24℃,培养基含水量65%,p H值6.0;在棉籽壳、苎麻副产物以及麻蔸等主料中加入40%~50%菌渣后产生的生物学效率最高,分别达到了67.59%、70.24%、71.02%,‘杏1’的生物学效率高于其他2个品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生产中再次利用菌渣代料栽培刺芹侧耳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5.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亚麻脱胶茵Ym68’,对亚麻原茎进行快速脱胶试验,定期测定了麻茎中的脱胶茵活茵量、水溶物、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和纤维素等指标。结果表明,亚麻原茎中水溶物、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分别为:16.57%、7.82%、19.4%、18.4%和21.01%;脱胶完成时,果胶、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脱除率分别为82.1%、17.0%和11.4%;在接种后发酵2h内,亚麻麻茎中的水溶物由16.57%迅速降至7.93%;接种后发酵2h-4h,脱胶茵活茵量的增加幅度最大,为5.88倍;麻茎中果胶、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6.
"ZH-01"是浙江省萧山棉麻研究所从中熟红麻"浙萧麻1号"中选择植株大小中等,茎杆上下粗细均匀、茎色清秀无斑点,中熟偏早,结果集中的优良单株,多次选优、南繁加代、多点品比于2003年育成的专用型中熟红麻新品种。浙江省多点品比平均纤维产量3533.25kg/hm2,比青皮3号增产12.95%。2004-2006年全国红麻新品种区域试验,三年平均纤维产量3262.75kg/hm2,2006年全国红麻新品种生产试验平均纤维产量3604.25kg/hm2。除株高与对照相仿外,其它主要经济性状均优于对照。纤维品质和抗病性居参试8个品种的前三位。是一个优质、抗病、丰产性较好,符合墙纸等工艺品生产要求的专用型中熟红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7.
本文利用红麻专用脱胶菌T1163在振荡条件下,对红麻干皮进行脱胶试验。测定了干麻脱落物量及发酵液中pH值、活菌量、总残渣量、COD、还原糖、挥发酸7项指标。结果表明,在振荡条件下,36小时内完成红麻干皮脱胶;脱落物量、总残渣量在脱胶完成后分别达到麻重23.17%、3.17%;pH值呈碱性,在脱胶完成时最高;微生物在0~12小时旺盛繁殖;COD在12小时出现峰值;还原糖在36小时达到最高值,其值为979mg/l;挥发酸变化规律类似于“U形”。  相似文献   
198.
亚麻生物脱胶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彭源德 《中国麻业》2004,26(6):293-295
本文综述了亚麻生物脱胶研究的发展状况和前景。针对亚麻传统脱胶技术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亚麻生物脱胶研究中急需开展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99.
本文从皮棉产量、植株高度,叶面积,比叶重,单株果节数,单株结铃数等方面对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棉花上应用的效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绿铃宝,891植物促长素和“DD”药肥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