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4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7篇
  7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41.
环境、稀土和基因型对小麦花培绿苗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环境、稀土和基因型对小麦花药培养绿苗分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苗分化率受环境、稀土含量及基因型的显著影响。稀土含量为1.5 mg/L时,不同基因型的小麦绿苗分化率都达到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42.
鸸鹋与火鸡和公鸡对饲料纤维消化性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使用 5月龄和 7月龄的鸸鹋和火鸡及成年公鸡比较了饲料纤维成分的消化性能在月龄及 3种动物之间的差异。结果 :1)鸸鹋对粗纤维 (CF)、酸性洗涤纤维 (ADF)及中性洗涤纤维 (NDF)的采食量、排泄量及消化量在各月龄段都显著大于火鸡和公鸡 (P <0 .0 5 ) ;2 ) 5月龄时的鸸鹋对CF和ADF的消化率有高于火鸡和鸡的趋势 ,并在 7月龄表现出了显著差异 (P <0 .0 5 ) ;3)鸸鹋的NDF消化率在 2个月龄段都显著高于火鸡和公鸡 (P <0 .0 5 ) ;4 )鸸鹋对CF、ADF及NDF的消化率因月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P <0 .0 5 )。本研究结果表明 ,所有试验动物在各月龄段对各种纤维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消化 ,但鸸鹋对CF、ADF及NDF的消化能力 ,不论是消化量还是消化率都高于火鸡和公鸡 ,特别是月龄的增加能显著提高鸸鹋对这 3种纤维组分的消化能力 (P <0 .0 5 )。  相似文献   
43.
警犬在打击运输"电诈"工具的行动中发挥作用明显,这也有力拓展了警犬使用范围,有效推动了警犬工作的发展。笔者有幸参加了警犬查缉"两卡"团队,在训练中积极借鉴和学习了先进的训练理念,同时也总结了一些训练经验和技巧,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4.
为研究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利用小麦花药培养技术,构建了小麦杂交组合"豫麦57×花培3号"的DH群体.应用该群体研究了株高、穗下节长、穗长、单株穗数、结实小穗数、不育小穗数、总小穗数、千粒重8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83%、87.62%,98.3%、31.69%、33.31%、57.4%、43.12%、72.9%.通过各性状偏度和峰度系数的估算,分析了影响各性状的基因数目及基因作用方式.结果表明,控制株高、穗下节长、穗数、不育小穗数和千粒重的基因间无互作,控制穗长的基因间存在互补作用,控制结实小穗数和总小穗数的基因间可能存在重叠作用.  相似文献   
45.
喀斯特峰丛洼地次生林土壤有机碳的剖面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方法研究了喀斯特峰丛洼地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is)、盐肤木(Rhus chinensis)、黄荆(Vitex negundo) 3种典型次生林群落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密度的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根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次生林群落060 cm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和密度不同,依次为黄荆八角枫盐肤木,盐肤木的碳含量显著低于黄荆和八角枫群落,碳密度显著低于黄荆;3种次生林群落土壤碳含量和密度都与土壤深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2060 cm各层次的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低于010 cm土层;不同次生林群落土壤各层次碳含量和密度均表现为为黄荆八角枫盐肤木,其中盐肤木群落1040 cm 3个层次的碳含量及2030 cm的碳密度显著低于另外2个群落。由此可见,喀斯特峰丛洼地退化生态系统合理的植被恢复方式是促进该区域生态重建和碳贮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6.
幼苗期淹水胁迫及喷施烯效唑对小豆生理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幼苗期淹水胁迫及喷施烯效唑(S3307)对小豆(Vigna angularis)生理代谢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于2018—2019年以龙小豆4号和天津红为试验材料,盆栽条件下,苗期进行预喷施S3307,同时连续淹水处理5 d并每天取样,测定分析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幼苗期淹水胁迫引起小豆叶片H2O2和MDA含量、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提高,ABA、IAA和SA含量显著提高,SOD、POD和CAT活性显著提高,淹水处理5 d导致龙小豆4号单盆产量显著下降8.40%~12.61%,天津红显著下降9.91%~10.01%。S3307具有抵御淹水胁迫的作用,能有效增加小豆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H2O2和MDA含量,能够显著提高SOD和POD活性以及SOD/POD、SOD/CAT,显著增加ABA和SA含量,并显著抑制IAA含量的上升。喷施S3307使淹水4 d的龙小豆4号产量显著提高2.85%~6.18%,使天津红淹水4 d的产量显著提高2.85%~3.95%。综上,淹水胁迫下,不同品种小豆在活性氧物质积累、膜质过氧化、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激素水平等方面的生理应激存在显著差异;喷施S3307能够有效缓解淹水胁迫对小豆生理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小豆苗期抵御淹水胁迫的生理机制及提高淹水胁迫下小豆的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目的]测定广西6个蔬菜产区的小菜蛾田间种群幼虫对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和氰氟虫腙等3种新型杀虫剂的敏感性,为3种杀虫剂的合理使用及各种群对3种药剂的抗性监测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浸叶法分别测定小菜蛾敏感品系和6个小菜蛾田间种群幼虫对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氰氟虫腙的敏感性,比较田间种群和敏感品系的LC50,计算小菜蛾田间种群的抗性倍数.[结果]小菜蛾荔浦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最敏感,其LC50为0.000735 mg/L,抗性倍数为1.32倍,田东种群的敏感性最低,其LC50为0.004230 mg/L,抗性倍数达7.61倍;对于氟虫双酰胺,柳江种群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其LC50为0.366 mg/L,抗性倍数为2.27倍,南宁安吉种群最敏感,其LC50为0.168 mg/L,抗性倍数为1.04倍;对于氰氟虫腙,柳江种群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其LC50为4.692 mg/L,抗性倍数为2.96倍,荔浦种群最敏感,其LC50为1.622mg/L,抗性倍数为1.02倍.[结论]小菜蛾田东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倍数为7.61倍,已达低水平抗性,应给予高度重视.其余地区的小菜蛾种群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倍数均低于5倍,仍处于敏感期,应加强不同药剂的轮换使用,以延缓小菜蛾抗性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48.
偃伏莱木硬枝扦插育苗试验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偃伏莱木一年生的硬枝,采用不同药荆不同浓度进行硬枝扦插育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00mg/LNAA+100mg/LIBA处理插条能提高生根率,根质好,根系分布均匀,而且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49.
在介绍粉质仪和拉伸仪结构和原理的基础上,探讨了粉质曲线中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和评价值等指标与面粉品质的关系,以及如何根据拉伸曲线中面团最大拉伸阻力、延伸度和拉伸曲线面积等指标来评价面团品质,并结合生产实际,概述了粉质仪和托伸仪在面粉生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研究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利用小麦花药培养技术,构建了小麦杂交组合"豫麦57×花培3号"的DH群体.应用该群体研究了株高、穗下节长、穗长、单株穗数、结实小穗数、不育小穗数、总小穗数、千粒重8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83%、87.62%,98.3%、31.69%、33.31%、57.4%、43.12%、72.9%.通过各性状偏度和峰度系数的估算,分析了影响各性状的基因数目及基因作用方式.结果表明,控制株高、穗下节长、穗数、不育小穗数和千粒重的基因间无互作,控制穗长的基因间存在互补作用,控制结实小穗数和总小穗数的基因间可能存在重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