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河南17 个桂花品种的RAPD 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尚富德  伊艳杰  张彤 《园艺学报》2004,31(5):685-687
 采用改良CTAB 法提取河南17 个桂花品种的基因组DNA , 利用RAPD 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和分类研究。从100 个10 bp 的随机引物种筛选出15 个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进行扩增, 共产生121 条带, 其中87 条为多态性带。根据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 得出反映各品种间亲缘关系的树状图。各个品种群内的不同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接近, 而不同品种群间亲缘关系较远。RAPD 对基因组的分析结果与传统分类学的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2.
2个小麦品系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品系郑91138-16-2-13-12和郑315是从国内小麦品种资源中筛选出的抗白粉病材料,经多年田间鉴定表现为高抗或免疫。本研究利用Pm4,Pm13,Pm21的分子标记对这2个品系进行PCR分析,结果表明,这2个品系均携带Pm4基因,不含Pm13和Pm21基因,为该品种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SRAP标记的鉴定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240对SRAP引物组合,扩增普通小麦SF42(高感白粉病)和ZB90(对白粉病免疫)。40%的引物组合能在感抗材料中扩增出稳定的多态性条带。进一步用这些引物分析SF42×ZB90的F2分离群体,发现有4对引物组合Me5+Em5,Me8+Em7,Me8+Em16,Me12+Em7扩出的5个SRAP标记与小麦品种ZB90所含的抗白粉病基因连锁。对这些标记进行回收、克隆、测序。序列分析发现,这些标记均含有ORF,并且有4个标记含有信号肽和跨膜区等保守结构域。  相似文献   
14.
蒲公英内生真菌PG2分子鉴定及抑菌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是新型抗菌药物的微生物来源。试验以清热解毒类中草药蒲公英中分离的高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PG2为研究对象,通过ITS序列分析确定其种属地位;对其发酵液中高效抑菌活性物质的类别、热稳定性及抑菌物质的极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高抑菌活性的物质通过柱层析分离,以红外光谱分析其结构。结果表明:PG2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半知菌门、丛梗孢科、尾孢霉属;活性物质为多糖类物质,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抑菌活性物质主要分布于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的萃取相中。通过对正丁醇萃取相的抑菌活性物质硅胶柱层析,分离出活性成分SP1,经红外光谱法测定其含有羰基、羟基等官能团结构。结论:PG2为产高效抑菌物质的内生真菌,分离出的活性物质SP1为含有羰基、羟基等官能团的多糖类物质。  相似文献   
15.
驴皮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但驴皮肤病临床发病率较高,不仅影响驴生长速度,也明显降低驴皮质量。驴皮肤病主要发生在头部和背部,临床表现为脱毛、皮屑、出血等。从天津某养殖基地采集不同症状的驴皮肤病样本37个,从中挑选6份典型皮肤病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其细菌菌群组成,为研究其发病机制和防治提供基础资料。结果显示,在送检的6个样品中,发现存在4门、7纲、12目、19科、37属的细菌菌群。在属水平上,有Achromobacter、Stenotro phomonas、Pseudomonas为优势菌属,分别占总菌群的20.30%、15.00%和12.30%。通过PCoA和Venn图分析可知,皮肤出血、未出血病灶菌群组成明显不同;皮肤出血样品的菌群组成相似,Agrobacterium、Paenibacillus、Clostridium丰度较高;皮肤硬化菌群组成相似,Pantoea为主要菌群;多皮屑样品菌群组成有差异,Trichococcus是共有菌群。结果表明,引起驴皮肤病的细菌菌群组成具有明显差异,可为后期发病机制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苯酚对土壤中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苯酚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选定的处理浓度下,经苯酚处理后,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土样,且随着苯酚浓度的增加,刺激作用愈大。高浓度苯酚对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更为迅速,除100 mg/kg苯酚处理样品的磷酸酶活性最高值出现在第20天外,其余4个样品的磷酸酶活性均在12 d时达到最大值。苯酚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表现为抑制作用,且随着苯酚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所有土样在处理12 d时,过氧化氢酶活性达到最高值,12d后酶活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7.
18.
为探讨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新途径,采用不同浓度的牛蒡寡糖(BOS)(0.5~20.0 g/L)溶液处理小麦幼苗,分析其感染白粉病菌后病情指数、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 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BOS溶液浓度的升高,小麦幼苗的病情指数越来越低,对白粉病的抗性越来越强,在BOS浓度达到10.0 g/L时,抗性最好.BOS处理后的小麦幼苗叶片PAL、POD和CAT活性均高于对照,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酶活性随着BOS浓度的增加而升高.PAL的活性在BOS处理浓度为5.0 g/L时达到最大,而POD和CAT活性在10.0 g/L时出现峰值.说明适宜浓度的牛蒡寡糖诱导可以提高小麦幼苗内部相关防御酶的活性,进而增强其白粉病抗性.  相似文献   
19.
小麦白粉菌拮抗真菌的筛选、鉴定及生防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小麦茎叶组织中分离内生真菌,通过小麦白粉菌的孢子萌发抑制实验,共得到4株对小麦白粉菌孢子萌发抑制效果较好的菌株,抑制率分别达到86.08%、83.12%、91.14%和96.23%。利用小麦离体叶段白粉病害防治试验测定不同拮抗菌株的发酵液防治效果,根据白粉病病情鉴定的6级分类标准鉴定小麦病级,并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其中拮抗菌株BF11和BF19处理后,小麦白粉病病情有所减轻,防治效果分别为:82.14%和88.49%。形态学初步鉴定结果表明,BF11为镰孢霉属(Fusarium sp.)真菌,BF19为曲霉属(Aspergillus sp.)真菌。  相似文献   
20.
Cr(Ⅵ)盐胁迫下小麦种子中淀粉酶活性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重金属离子Cr(Ⅵ)在不同浓度下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Cr(Ⅵ)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的临界值为18 mg/L,即浓度低于18 mg/L的Cr(Ⅵ)促进小麦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高于18 mg/L则抑制小麦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Cr(Ⅵ)对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芽生长的抑制作用;高浓度的Cr(Ⅵ)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是通过抑制淀粉酶的活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