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2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对植物病毒检测技术中几种常用的高通量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主要对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多重PCR及生物芯片检测技术的原理、特点及适用范围做了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42.
施肥对桑园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氧化微生物是执行土壤氮素养分转化的关键微生物类群。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采用不同施肥方案的桑园土壤中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为桑园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单施氮肥(N)、氮磷钾肥(NPK)及未施肥(CK)的桑园土壤比较,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的桑园土壤中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群落结构的多样性指数较高。不同肥料处理区桑园土壤样品的AOB和AOA扩增条带的大小与明亮程度存在差异,表明不同肥料处理区桑园土壤样品间的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不同,且优势种群有一定差异。相关分析表明,AOA群落的多样性指数(H)与土壤p H值呈显著负相关;而AOB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与土壤p H值无显著相关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区与未施肥处理区(CK)土壤间的AOB群落结构差异较大,而AOA群落结构差异较小。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桑园土壤中的氨氧化微生物对施入不同肥料的响应不同,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有利于提高桑园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3.
为探讨苹果套袋后果实在袋内微域环境下不同生长期和不同部位真菌种群结构变化及其对果实安全性的影响,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套袋苹果袋内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分类,分析了套袋和不套袋果实不同生长期、不同部位真菌种群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红富士苹果套袋微域环境下,不同部位、不同时期的主要真菌是链格孢霉(Alternaria),且在套袋后的整个生长季一直存在,7月后的不同时期,分别分离出青霉(Penicilli-um)、木霉(Trichoderma)和曲霉(Aspergillus);不同部位真菌种群结构有差异,除链格孢霉外,非皮孔处其他真菌的出现均要早于皮孔处;不同时期真菌种群结构,青霉和木霉在不同部位分离出的时间有异,且持续存在时间也不一致,曲霉仅在非皮孔部位于摘袋后分离出。与不套袋果相比,套袋后真菌的种类仅多了曲霉,而且没有表现出致病能力。因此认为,套袋后微域环境下产生的真菌类群对果实的安全性没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4.
45.
3种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aserGene软件对Genbank数据库中已登陆的番茄斑萎病毒(TSWV)、凤仙花坏死斑病毒(INSV)和鸢尾黄斑病毒(IYSV)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选择最保守的区域,设计3种病毒的特异性引物,通过逐步调整优化PCR的反应条件,建立了多重RT-PCR检测TSWV、INSV和IYSV的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可从约16μg的带毒烟草叶片中同时检测到3种病毒,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该方法可以同步、快速、特异地检测出受侵染寄主植物中的TSWV、INSV和IYSV。  相似文献   
46.
鸢尾黄斑病毒几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带有鸢尾黄斑病毒的烟草叶片为材料,研究建立了IYSV的普通RT PCR、免疫捕获RT PCR和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RT PCR方法,并比较了几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结果表明,DAS ELISA检测灵敏度较低,为1 mg带毒叶片。而各种PCR方法的灵敏度均高于DAS ELISA 100倍以上,其中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RT PCR检测灵敏度最高,可从0.4 μg的带毒叶片中检出IYSV,而RT PCR的灵敏度为40 μg带毒叶片,IC RT PCR的检测灵敏度是RT PCR的4倍。鉴于DAS ELISA灵敏度较低,建议在用ELISA初筛时,如样品OD405值与阴性对照OD405值之比在2.0左右时需要再用分子方法加以确证,以防漏检。  相似文献   
47.
桑树品种育71-1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品种育71-1是以遗传背景丰富的育54号和育2号为亲本,通过杂交选育出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系统测定了育71-1和湖桑32号植株叶片的各项光合生理参数,分析了桑树品种育71-1高产、优质的光合生理机制.结果表明,育71-1和湖桑32号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都出现了光合“午休”现象;育71-1的光补偿点[52.05 μmol/(m2·s)]大于湖桑32号的光补偿点[39.92μmol/(m2·s)],但育71-1的光饱和点[1 285.18μmol/(m2·s)]小于湖桑32号的光饱和点[l 593.99 μ,mol/(m2·s)].育71-1和湖桑32号在羧化效率、表现量子效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最大光合能力、二磷酸核酮糖最大再生速率上相互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且育71-1的这4个光合生理参数值小于湖桑32号;育71-1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月变化动态高低排序为10月8日、8月12日、9月22日、9月13日、8月30日,而湖桑32号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月变化动态高低排序为10月8日、9月13日、9月22日、8月12日、8月30日,并且各测定时期湖桑32号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均大于育71-1,但育71-1的净光合速率在5次测量时的波动范围小于湖桑32号.育71-1不同叶位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湖桑32号,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研究结果提示,育71-1叶片的光合性能低于湖桑32号,但是育71-1能够长期稳定地进行光合产物积累,且其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湖桑32号,这可能是育71-1优质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8.
楚椹1号是由竹山3号×粤诱78号杂交选育出的中熟果桑新品种。果实黑色,椭圆形,风味酸甜适中,口感好,平均单果质量4.9 g,最大单果质量5.02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0.7%~13.4%,可滴定酸含量5.01~11.50 g·kg-1,花青素含量1 562.6~1 996.7 mg·kg-1,品质优。在武汉地区(北纬29°58′~31°22′、东经113°41′~115°05′)花期3月下旬,果实4月下旬成熟,花芽率93%~97%,坐果率91%~98%,单芽果数6~8粒,成枝力较强。越冬枝条冻枯率为2.2%,菌核病发病率1.41%,具有较强的抗寒性和抗菌核病能力。桑椹属于浆果类果实,皮薄多汁不耐贮藏。适合长江流域栽培,第2年开花结果,第3年即可进入盛果期。  相似文献   
49.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法已开始用于研究RNA沉默,在非转基因植物细胞中,如能建立借助于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法。考察反向重复片段转录出的dsRNA对入侵病毒的干涉作用,则可以快速预测所构建重组载体用于抗病毒基因工程的效果。本研究证明用根癌农杆菌浸润法在植物的叶片组织中瞬时表达dsRNA,可以阻止相关病毒的侵染。  相似文献   
50.
针对湖北省果桑主栽品种类型单一、盛熟期过于集中等问题,基于新疆独特的桑树种质资源自然分布优势及丰富的地方品系遗传类型,开展异地引种试验及果实品质分析,为果桑新品种的培育提供育种亲本储备。本研究以5份新疆果用桑种质资源航8白桑1号、航26龙爪桑、航32粉白桑2号、航34白桑和航35紫桑为试材,对其物候期变化、果实外观形态特征及风味品质性状等方面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质间物候期及果实内、外品质性状均存在明显差异;航34白桑和航35紫桑表现较佳,其果实盛熟期分别为5月7日和5月5日,具有晚熟特性,果形指数分别为1.93和2.01,外观色泽分别为白色和紫色,且风味浓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19.74%和17.41%,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10.28%和9.55%,糖酸比分别分别为22.21和21.87。综合物候期变化、果实外观形态特征及果实内在品质性状,航34白桑和航35紫桑可作为优异果用桑品系或育种亲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