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86篇
农学   68篇
基础科学   15篇
  42篇
综合类   202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肌纤维生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用三因子多水平有重复试验的方法 ,对可能影响肌纤维生长的 3个因素 (品种、氟烷基因型、营养 )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的品种和组合对肌纤维的生长和杂种优势的产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影响达极显著水平 (F =9 0 3,Pr =0 0 0 0 1) ,荣昌猪 (RC)的肌纤维面积显著地低于长白猪 (L)和约克猪 (Y) ;约克猪 (Y)的肌纤维面积又显著地低于长白猪 (L)。长约猪 (LY)的肌纤维面积接近两亲本均值 ,表现出较微弱的杂种优势 (5 0 0 % ) ;长荣猪(LR)的肌纤维面积远高于两亲本均值 ,表现出极高的杂种优势 (12 6 3% ) ,达显著水平 ;氟烷阳性纯合子个体 (nn)的肌纤维面积明显大于阴性纯合子个体 (NN)和杂合子个体 (Nn) ,而阴性纯合子个体 (NN)和杂合子个体 (Nn)间差异不显著 ;不同能量、蛋白质水平对肌纤维面积的影响不显著 ,但品种与营养水平的交互效应对肌纤维面积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
翘嘴鳜和斑鳜肌肉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斑鳜和翘嘴鳜肌肉进行营养成分分析,然后对2种鱼的营养价值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表明,斑鳜肌肉鲜样的蛋白质含量为18.77%,高于翘嘴鳜的16.77%;但斑鳜脂肪含量为0.37%,低于翘嘴鳜的1.50%。从氨基酸组成来看,每g翘嘴鳜肌肉干样的氨基酸总量为776.4mg,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02.4mg,4种呈味氨基酸的总量为311.7mg:而每g斑鳜肌肉千重的3者含量分别为812.9,317.9,324.9mg。因此,2种鳜鱼营养价值高,都是优良的养殖品种:相比较之下,斑鳜的粗蛋白含量高、脂肪和灰分较低,营养价值高于翘嘴鳜。  相似文献   
33.
饲粮添加高铜和VE对猪生长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用 36头约克猪研究了在 2 0~ 10 0kg饲粮中添加高铜和VE对猪生产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 2×2因子设计 ,在对照饲粮中添加 2 5 0mg/kg铜或 /和 2 0 0mg/kgVE。结果表明 ,单独添加高铜或VE或二者同时添加有提高ADG、降低F/G的趋势 ,二者同时添加显著降低全期F/G(P <0 0 5 )。单独添加高铜趋于提高眼肌面积 ,不影响屠宰性能和肌肉养分含量 ,对冷存肉 (4℃贮存 )的滴水损失、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 (TBA)值和肉色无明显影响 (P >0 0 5 )。单独添加VE有提高眼肌面积和鲜肉肉色评分、降低鲜肉滴水损失和失水率的趋势 (P >0 0 5 ) ,提高鲜肉Fe、Cu和VE的含量 (P <0 0 5 ) ,降低冷存 9天猪肉的TBA值 (P <0 0 1)和滴水损失 (P >0 0 5 ) ,稳定冷存猪肉的肉色达 6~ 9d(P <0 0 5 )。同时添加高铜和VE的作用规律与单独添加VE时相同 ,但作用程度略低于后者。本研究表明 ,在生长育肥猪饲粮中添加 2 5 0mg铜 /kg对猪肉品质无不良影响 ,而添加 2 0 0mgVE/kg可改善猪肉品质 ,延长贮存期  相似文献   
34.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肉质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 ,通过综合所选定的各项肉质指标的成绩 ,得到一个客观的量化指标———肉质指数(MQI)。这个肉质指数能准确地反应个体间肉质的差异 ,各猪只的肉质优劣可根据其肉质指数的高低直接进行评判。这就将主观性极强的肉质评定过程转化成了一个客观的量化指标 ,为肉质性状纳入育种计划提供了可能 ,并为选育提高群体肉质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5.
比较不同选择途径的入选后代性状表现发现 :宿根选新植蔗 (PS)的有效茎数、小区产量和锤重明显高于新植选第 2季新植蔗 (P ) ,宿根选新植的宿根蔗 (SPS)的性状表现总体上优于新植选第 2季新植的宿根蔗 (SP ) ,SPS所有组合的小区产量均值和锤重均值都比 SP 相应组合高 ,锤度相近 .总体上 ,宿根选后代的主要性状宿根能力比新植选后代的高 .在甘蔗宿根性育种中 ,增加实生苗宿根这一环节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选择途径的入选结果比较表明 ,只在实生苗选择单株会有很多宿根性强的基因型漏选  相似文献   
36.
栓皮栎优树选择标准和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优树选择是人们在短期内进行林木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分别应用平均木标准差对比法、小样地法、综合评分法对 4株 30年左右的预选树进行分析 ,初步制定出栓皮栎选优标准 ,确定 SPL- 0 4为优树。研究结果表明 ,应用小样地法进行栓皮栎选优较客观、正确 ,工作量较少 ;可以预选树为中心 ,以 2 0 m为半径设置样圆 ,分别计算预选树和平均木胸径、树高、栓皮厚度的差与平均木的比值 m D,m H和 m T,若预选树生长量指标 m D≥ 4 0 % ,m H≥ 30 % ,m T≥ 1 4 0 % ,且形质指标符合要求 ,则可确定为优树  相似文献   
37.
利用小信号分析法,对复杂线性电阻网络与数个非线性电阻元件联接的电路进行了分析求解,进而得出了复杂非线性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8.
李,杏,梅亲缘关系及分类地位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汪祖华  陆振翔 《园艺学报》1991,18(2):97-101
经对89个李品种、32个杏品种及25个梅品种(品系)进行叶柄、叶片过氧化物 酶同工酶分析,发现李、杏、梅的同工酶谱型基本相似,但亦存在特征差异,主要表现在中带区二条酶带Rf值之不同。分析其酶带及谱型的内在规律性,作者认为将李、杏、梅归为同一属(或同一亚属)较为合理;杏在系统发育过程中介于李和梅之间,而更亲近于梅;三者之间的演化途径为李→杏→梅。  相似文献   
39.
Particles emanating from comet 81P/Wild 2 collided with the Stardust spacecraft at 6.1 kilometers per second, producing hypervelocity impact features on the collector surfaces that were returned to Earth. The morphologies of these surprisingly diverse features were created by particles varying from dense mineral grains to loosely bound, polymineralic aggregates ranging from tens of nanometers to hundreds of micrometers in size. The cumulative size distribution of Wild 2 dust is shallower than that of comet Halley, yet steeper than that of comet Grigg-Skjellerup.  相似文献   
40.
将膜联蛋白V(Annexin V)法与碘化丙啶(PI)染色法相结合检测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原生质体的早期凋亡,结果表明:在中性盐胁迫下,能够很好地区分早期凋亡的原生质体和死亡的原生质体。200 mmol.L-1NaCl对烟草原生质体胁迫5 h,凋亡率能达到7.57%;但在200 mmol.L-1NaHCO3碱性盐胁迫下,质膜透性发生了改变,不易区分早期凋亡的原生质体和死亡的原生质体,同时,随着碱性的增加,原生质体破碎率显著升高。碱性的NaHCO3和Na2CO3表现出对细胞膜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