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3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66篇
林业   184篇
农学   206篇
基础科学   100篇
  201篇
综合类   539篇
农作物   112篇
水产渔业   63篇
畜牧兽医   349篇
园艺   86篇
植物保护   7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木麻黄苗期施肥和密度的田间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田间按正交设计方案,进行木麻黄苗期氮、磷、钾施肥试验,并安排了木麻黄苗木五种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合理配施氮、磷、钾肥能提高苗木生长量,最佳施肥组合为氮300kg/hm2、磷900kg/hm2、钾150kg/hm2;适当增大苗木株行距有利于苗高、地径的生长;在一定密度限度(150000株/hm2)下,苗木生物量随密度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52.
湿地松与马尾松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湿地松和马尾松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松人工林木材密度、干缩系数和除冲击韧性以外的力学强度均稍大于马尾松人工林木材,而冲击韧性则恰恰相反.经差异显著性t检验表明:湿地松和马尾松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中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弦面顺纹抗剪强度和冲击韧性差异极显著,气干密度、基本密度、径面顺纹抗剪强度和端面硬度差异显著,除此之外的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3.
混交林的多样性及其光肩星天牛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DTV技术和理论 ,采用丰富度指数DMa、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SW 及随林分中抗虫或感虫木比率由高到低变化时林分多样性指数累加值DV,分析人工混交林的多样性测度阈值与光肩星天牛危害率的关系。研究表明 ,多树种的人工混交林具有明显的抵抗蛀干害虫为害的能力 ,但混交林的抗虫力与所选配树种的抗性、抗性树种在混交林中所占的比率有关。当给定混交林分的树种数后 ,光肩星天牛的危害率PZ 与林分的多样性指数累加值DV 的关系符合Logistic模型 ;该模型中的系数a是林分本身的多样性测度值的起始位置 ,随树种数的增多a值具有稳定的增长规律 ;系数rm 的新意是混交林分对光肩星天牛扩大危害的阻力、即潜在的抗虫能力 ,rm 随林分中树种数的增多具有显著增大的趋势。林分的最大多样性测度值KDMa 、Kh、KJsw 也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在 4~7个树种组成的系列混交林内 ,林分的多样性测度阈值DTV随树种数的增加而增高 ,但被害率极值Lvp反而降低。上述规律的意义还在于 ,随混交林中树种数的增加 ,设计或改造现有感虫林时选择树种的余地也增大。  相似文献   
54.
以193株采割松脂的湿地松为材料,每株用105个单刀的产脂量.共2万余个数据为基础.经分析计算得出胸径和冠幅是影响湿地松产脂量的主导因子.并以胸径和冠幅、胸径为解释变量,分别求出湿地松林分产脂量的预测模型.编制出湿地松一元、二元产脂量表.经检验平均误差均小于±3.5%.  相似文献   
55.
光肩星天牛属于K对策昆虫,分布范围广,适生区域大,防治难,危害严重,常造成林木枯死或风折.根据其生活习性和生态特性,从营林措施、人工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角度,探讨了光肩星天牛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56.
长瓣短柱茶施肥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瓣短柱茶施肥研究初报*洪顺山翁月霞杨婉琴庄珍珍关键词长瓣短柱茶施肥肥料配方长瓣短柱茶(CameliagrijsiHance),俗名攸县油茶或薄壳香油茶,是个珍稀油茶物种。原野生,现只在湖南攸县有较多的分布和栽培,浙江有少量引种。由于其具有抗病、早实...  相似文献   
57.
从洛江区临床发病鸭分离到2株病毒,2株分离病毒能够致死鸡胚,能被Ⅰ型鸭病毒性肝炎标准强毒高免血清特异性中和。分离毒株在鸡胚上传代培养,并测定ELD50分别为10-6.32/0.2 m L、10-5.49/0.2 m L;经动物回归试验,对1日龄雏番鸭的致死率分别为80%和70%,雏番鸭出现明显的角弓反张姿态,剖检可见肝脏出血斑、出血点,为鸭病毒性肝炎的典型症状,表明分离到的病毒为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I)。  相似文献   
58.
2014年从山东省外观健康的牛羊采集鼻拭子样品共707份,提取其RNA,用流感病毒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检测。对RT-PCR扩增的阳性产物进行序列测定,意外发现其中1份羊拭子样品含有羊边界病病毒,并且该结果得到其他试验验证。结合我国2012年首次在安徽和江苏两地检出该病毒,以及当前我国羊群流通情况,推测该病毒可能在我国有所存在。该调研结果对分析各类RT-PCR检测的假阳性产生原因,有参考意义。并提示RT-PCR检测结果难以作为疫病或感染病诊断的确切依据。其诊断结果有时需要用荧光探针或测序进行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59.
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诊断方法验证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参数。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详细阐述了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在动物检疫工作中的重要性,厘清了其与分析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区别。通过计算分析比较了不同流行率对检测结果可信度的影响,以及在同一流行率下,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变化对检测结果可信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流行率低时,诊断特异性对结果可信度的影响更大,诊断特异性的降低会导致阳性检测结果可信度显著下降。因此在进出境动物检疫工作中,不要一味强调分析特性,而要重视诊断特性;既要关注诊断敏感性,做到不漏检;也要关注诊断特异性,做到不误检。  相似文献   
60.
Evolution of toxicity upon hydrolysis of fenoxaprop-p-ethyl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ydrolysis of fenoxaprop-p-ethyl (FE), a widely used herbicide, was studied in aqueous buffer solutions at pH ranging from 4.0 to 10.0. The degradation kinetics, strongly dependent on pH values, followed first-order kinetics. FE was relatively stable in neutral media, whereas it degraded rapidly with decreasing or increasing pH. In acidic conditions (pH = 4, 5), the benzoxazolyl-oxy-phenyl ether linkage of FE was cleaved to form ethyl 2-(4-hydroxyphenoxy)propanoate (EHPP) and 6-chloro-2,3-dihydrobenzoxazol-2-one (CDHB). While in basic conditions (pH = 8, 9, 10), herbicidal activity fenoxaprop-p (FA) was formed via breakdown of the ester bond of the herbicide. Both the two pathways were concurrent in neutral conditions (pH = 6, 7). Toxicity studies on Daphnia magna showed that FE was most toxic to D. magna with 48 h EC(50) of 14.3 micromol/L, followed by FA (43.8 micromol/L), CDHB (49.8 micromol/L), and EHPP (333.1 micromol/L). Mode of toxic ac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EHPP exhibited toxicity via polar narcosis, whereas CDHB belonged to reactive acing compound. The mixture toxicity of CDHB and EHPP was nonadditive and can be predicted by a response addition model. Therefore, the evaluation of overall FE toxicity to D. magna in the aquatic systems needs to consider the degradation of 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